朱建颂生前在写作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2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曾被誉为“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系专职教授朱建颂13日于武汉逝世,享年96岁。
自1961年开始,朱建颂就开始研究武汉方言,作为地地道道的武汉人,朱老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武汉方言研究,传播武汉地方文化,曾出版《武汉方言研究》《武汉方言词典》《方言与文化》等著作,也是《武汉市志》《武汉春秋》《武汉年鉴》方言篇主要作者。
1961年开始研究武汉方言
据华师官网显示,朱建颂1926年出生于武汉硚口,从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语言天赋。中学毕业,他考上华中大学国语系。在大学的分班考试中,他不仅中文写作分到甲班,连临时抱佛脚学的英文写作,也分到了甲班。后因父亲收入锐减,他转入可公费就读的湖北师范学院,之后成为武汉第一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
1955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学、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决定跟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共同举办北京语音研究班,由各级选送优秀教师或行政干部参加学习,毕业后仍回原省市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1956年春天,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第一期在北京开学了,刚刚30岁的朱建颂成为普通话班的第一期学生。中科院语言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丁声树先生是他的老师。普通话语音研究班有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国际音标。有中学时代六年的法语基础垫底,朱建颂成为一期生中唯一获得国际音标满分的学生。从普通话语音研究班毕业,朱建颂即与人合著《汉字辨音表》一书,交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8年,朱建颂被抽调到湖北省教育厅“推广普通话委员会”,与著名的“双推老太婆”李仲英一起,在全省做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所谓“双推”,是指她多年来主要为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编者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是在全省进行方言调查。就是在这次大规模的方言调查中,朱建颂掌握到了方言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1961年起,他一边进行正常的语文教学,一边独辟蹊径,开始了武汉方言的研究。
多年来,朱建颂曾出版多本著作,也是《武汉市志》《武汉春秋》《武汉年鉴》方言篇主要作者。并主持了《汉语方音词汇》《汉语方言词汇》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武汉部分”的编写工作。他被誉为“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
在一次座谈会上,朱老曾感慨:“看到这么多热爱方言文化的人,我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研究方言数十年的朱老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成立一个专门研究武汉方言的机构或者团体,通过集合集体力量来推进武汉话研究。
86岁时和大学生们一起入党
86岁时,朱建颂和180名大学生新党员一起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了该校当年年龄最大的新党员,而此时距他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已时隔56年。
1956年,朱建颂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因时代原因未能如愿,其后数十年一心扑在教学科研上。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朱建颂鼓起勇气再度递交入党申请书,短短2页的申请书,朱建颂修改了1个星期。
对此,华师原党委书记马敏曾高度评价说,这是老教授一生追随党、认识党、忠诚党的生动体现,他这种精神值得师生学习。在入党宣誓仪式上,朱建颂曾坦言,“我虽然眼睛不好,但记性还是很好。我时时刻刻记得入党誓词,那数十个字永远刻在我心里。”
成为党员后,朱建颂便定下两个目标,一是编撰《语言大众化》一书,二是争取定期举办武汉方言研讨班。
编写专著对86岁的朱建颂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视力很差,要戴上老花镜,然后还要用一个高倍放大镜才能读书看报写东西。“无论再难,我都要完成这本书,把一生的研究思想都写在这本书里,以此报答党。”朱建颂说,现在很多文章和专著都不是为普通大众写的,都是象牙塔的学问,自己要为大众写一本语言学著作。
2012年,在朱建颂的推动下,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首次开设“武汉方言研究班”,利用周末的时间教市民学武汉话。这也是全国高校首次开设方言班,为培养武汉方言研究的后继人才贡献力量。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