廪怎么读_廪稍_廪费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斗指戊(西南方),太阳黄经达150度,一般于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交节。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有些以气候变化命名,如雨水、谷雨和明日的处暑;有些以物候现象命名,如惊蛰、小满、芒种;有些以季节变化命名,如立春、夏至、秋分、冬至等。处暑之“处”,本义是“止息”“停留”。《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小暑、大暑、处暑,是高温酷热天气的代名词。“三暑”之“末暑”,意味着暑天到了尾声。稍有不同的是,处暑位于立秋节气之后,也正显示着“秋老虎”的厉害。中医把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湿热天气多。

廪费_廪怎么读_廪稍

[南宋] 佚名 《草堂消夏图》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暑意渐消,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夜寒昼暖,庄稼成熟很快。“处暑三朝稻有孕”“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等俗语,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很快要收获了。关于处暑的农谚还有许多:

处暑“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

廪费_廪怎么读_廪稍

[南宋] 李迪 《谷丰安乐图》

处暑,暑热即将停止,而暑假也即将结束,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学子们或者对于新学期跃跃欲试,有所期待;或者心有畏惧,难舍假期舒适圈儿。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学习的事情吧。

学习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内驱力。被别人催着学,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不愉快。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几篇古文都聊到了对学习的认知。教材主编在编选课文的时候,选择的这些古文,不仅是供师生用来了解古文阅读,也是启迪学生如何认识学习这件事的。像七上语文教材,是在初中入学伊始的学期使用,教材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诫子书》这些课文,要么与成长中的青少年有关,要么与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有关。

《〈论语〉十二章》中的内容都是与学习、修身相关的,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格修养等方面都能够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新知识,并能不时地温习,又有新的收获,内心自然会生出满足、喜悦之情。孔夫子强调了学习及温习的意义,与后面的“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也是相通的。学习这件事,要按时温习、反复实践、不断内化于心,这既是有效的方法,也是积极的态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一定要关注其学习的内驱力,而不是总是被动、被迫地去学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第七章所说的。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七下的《孙权劝学》和《卖油翁》则谈到了读书的动机和熟能生巧的关键方法。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廪怎么读_廪稍_廪费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之孙权

孙权,是东吴的创建者,他劝吕蒙读书,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就说:“让你读书,并不是要你成为大学问家啊,只是让你多有阅历,多了解一些已经发生的事罢了。比事务繁多,你能比得过我吗?我反正常读书,而且大有收获。”降低了阅读难度系数,而且说明阅读对个人有好处,吕蒙动心了,开始读书了。过了一段时间,和自己的同事鲁肃相见,聊了几句,鲁肃便甚是惊奇,说“非复吴下阿蒙”。意思是“阿蒙,你不是从前的你了!”我们从这段故事可以得到几点启示: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就一定有效果。而找到适合的学习动机,也非常重要。孙权就很懂吕蒙,校正了吕蒙以为读书是只有要做大学问家的人才做的事的错误认知,针对他的情况,提出了适合他的读书动机。

宋代也有君王劝勉手下大臣勤学的故事。北宋开国功臣赵普,从基层小吏一步步做到宰相。太祖赵匡胤劝他多读书。赵普每天处理完政务,回到家就读书。后来他处理政务也越来越利索。他去世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子,发现里面只有一部《论语》。后世还衍生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选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是他在晚年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写的,多为当时士大夫的逸事闲谈,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文中的陈康肃公,即陈尧咨,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是北宋官员。他自得于自己的射艺了得的时候,却被一个不起眼儿的卖油翁轻轻瞥了个“白眼儿”:“无他,但手熟尔。”在《归田录》中,欧阳修讲完这个故事之后还有一个评价:“此与庄子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意思就是这跟庄子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

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在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能力素养,多练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九下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古代文人在亲朋师友离别之际,常常会设宴相送,宴会上除了饮酒,也要作诗相赠留念。诗成之后则由在场的某人为之作序,因此,赠序常表达惜别、祝福、劝勉之类的主题。《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相聚所写37首诗作的序。因其书法与文采集于一身,而成千古名篇。后来发展到没有宴饮、赠诗,只是简单的告别,送别者也会写一篇序相赠,这样,赠序就摆脱了赠别诗附庸的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了。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廪稍_廪费_廪怎么读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

作者宋濂是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的学者,退休后有一次到南京朝见皇帝,一位叫马君则的东阳小老乡来拜访,不只登门拜访,还写了一封长信,文辞顺畅通达。宋老师与他交流时,他的言辞谦和,脸色平易。宋老师一看孺子可教,就写了一篇长长的赠序,以自己求学时的经历,鼓励马同学继续努力,刻苦治学。宋老师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虽然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但向学之志坚定不移,求学之意至笃至诚,为学之勤始终不改,终于有所成就。随后写到当下太学生们(马君则正读至太学二年)的状况:生逢太平盛世,学习条件极佳,与自己当年的遭际不能同日而语;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专心致志,一心向学,学问必能大成。看过这篇古文,我们会哑然失笑,原来每一代父辈都是这样子的,喜欢忆苦思甜;原来每一代子辈也都是活在“条件极佳”、还须努力的时代里。老一辈的教导,虽然略感絮叨,但永远有价值,真听进去,能少走很多弯路。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陆游《闲适》)处暑正是新秋时节。学子们面临新的学期,即将进入新的学习阶段,还有学子要离开家,到外地去求学了。建议父母亲与即将开始新学期的学子们,互相写篇临别赠序,它将是独特的“赠序”,不只给处暑时节的家人带来关心和清凉,也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美好的交流和留念。

学习文化知识重要,学着成长、独立更重要。《送东阳马生序》中,核心的内容是宋老师的教导,但马生前去拜访宋老师时的细节,我们也要关注到。一是积极主动与长者、贤者交流互动,不只与同龄人交流,与师长辈的交流也很重要。二是诚恳的礼仪。登门拜访前不一定像马生一样写一篇长长的文章,但是至少要让长者了解你的基本情况和想法。言辞要明白晓畅,不宜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三是交流时的态度。思考要勤,理解要宽,遇到不同观点,要有兼容并包、耐心倾听的准备。像马生那样做到这些细节,其实并不容易,做到了,就会有很多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祝福第一次离开家、独自去远方的学子们,能够照顾好自己,在新的校园、新的平台,与师友们交流,更上一层楼,眼中看到更多的风景,胸中纳入更高的志向。

人文社科编辑室供稿

文中插图、音频多数选自人教版“必备古诗文”系列图书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