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东北网彩信手机报,移动发TX到,联通发DBWY到,电信发DBWY到.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24日一奥迪车与公交车相刮 未造成人员伤…
哈尔滨一201路公交车发生自燃 未有乘客…
【曝光】牡丹江现假药“万灵膏” 专门忽悠老年人
【质疑】网友:109路车临时改变站点 通知打印不清
【突发】庆安县农民车下避雨遭雷击 1人死亡10人伤
【曝光】哈尔滨抽查手机 诺基亚三星联想LG等有问题
【突发】哈同公路一长途客车侧翻 被指行驶中换司机
东北网6月4日讯(记者 陈静)2010年6月,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已经进行了3年援藏工作的,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26名队员,即将踏上归家之路。临行之际,回望身边为之奋斗了1千多个日夜的高原热土,新建的厂房、街道、学校等无不凝聚汗水与深情,3年前“援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的3个问题,如今都已经有了答案。
2010年5月29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日喀则地委书记格桑次仁在自家门前的树荫下,和记者谈起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时,深情的说“从黑龙江远道而来的李海红等26名同志,团结、务实,视日喀则为第二故乡,3年来全身心投入,工作得非常出色。日喀则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1095个日夜第三批援藏工作队在日喀则留下一组鲜活的数字
自2007年6月起,第三批援藏项目计划实施52个,实际完成54个;计划投资1.497亿元,实际完成1.657亿元。其中60%的资金投向基层和农牧区,用于直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用于扶持农牧民发展民族手工业而筹资的资金达400余万元,组织评选日喀则地区首届十大能工巧匠和十大最具市场前景民族手工艺品;组织农牧民群众参加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深圳国际礼品博览会,向世界推介日喀则,扎实增加农牧民实际收入,探索建立增收长效机制。
投资建设日喀则龙江路、地区民政救助站、公安看守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康马北大荒路、北大荒文化中心、谢通门双鸭山国土路、文化礼堂广场,仁布七台河路,切娃乡开发服务区等,为受援地带来极为显著的变化。为实现日喀则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仁布县:让农牧区得到更多的实惠把好事办实
黑龙江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牢记党中央关于“要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要求,想方设法让农牧区得到更多的实惠,力求将每件好事办实。
2010年5月28日,记者在日喀则地区仁布县姆乡下游灌区节水配套工程前的石碑上看到这样诗篇:“惠民工程建姆乡,上下求索漫磋商,高山崖路渠碧水,荒地裂土润琼浆,敢舞仓龙播圣雨,当叫藏胞饮神觞”。
这首诗是对这一本地区首座平地水库工程的真实写照。背靠巍峨的香巴山,库容12.57万立方米的水库,可控制灌溉面积5275亩。其中新开荒地2671亩,极大缓解了本地人均土地过少、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给姆乡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仁布县县长达娃次仁在水库边告诉记者,水库工程建成后,江新村、香巴村、司马村、白林村等村庄受惠,2671亩新开垦荒地种植牧草,预计冬夏季节,很多农民将不必再翻山越岭离家放牧牛羊。姆乡现有人口1528人,人均耕地1.7亩。导致该区域农业严重滞后的原因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田、林、路等配套设施差,李海红书记带人多次来调研,他们充分论证,投资1500多万元修建的,现在有江新、司马、香巴、白林四个村受益,人均将增加一亩多地,人均可增收500元左右。
香巴村村长边巴次仁和村民丹增听说黑龙江的记者到来,从村子里匆忙赶来。边巴次仁和丹增说起这新修的水库,流露出了对黑龙江人的感激。边巴次仁对记者说,当面前地块里的牧草长起来的时候,村庄里的人们将不必数月离家放牧牛羊,人们的生活将更加快乐。丹增告诉记者,修水库的时候,自己的房子受损开裂,是黑龙江从援藏资金中拿出补助,帮助自己搬家、盖房子。
腿部曾受伤而行动不便的藏胞次仁,在水坝上缓缓行走,他的工作是看护水坝下新开荒地上种植的树苗和牧草。次仁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从很远的地方来到香巴村居住,自己因为盖房子被倒下的墙砸伤了腿而行动不便,家里没有耕地。从前自己靠小生意为生,现在有了水库,自己有了新工作,工资按天计算,每天在这里看护树苗,看着树苗茁壮生长,自己心里很快乐。
关于此项工程,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日喀则地委书记格桑次仁给予了高度评价,格桑次仁认为它不仅是援藏工作中一个有益的探索,更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的标志性惠民工程。
康马县:保护生态创建名牌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康马县,平均海拔4300米;康马县少岗乡朗巴村,湍急的康马河沿着新修的水渠流入“北大荒糌粑加工厂”。河水推动冲击水磨,昔日班禅贡品糌粑摆上了寻常藏胞的餐桌。
黑龙江省援藏干部,康马县委书记王贵告诉记者,康马的糌粑有个名字,叫“嘎玛果日”,从前是藏胞给班禅进贡的贡品。以往都是以家庭小作坊为单位的低产量生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对口援建后,力求以项目建设拉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针对当地老百姓认为水磨加工的“嘎玛果日”好吃又环保的实际,于2008年5月建了500米长的水渠引康马河水冲击3个石磨来加工“嘎玛果日”,总投资160万元,建造了总面积达430平方米及及相关配套设施,并于当年10月竣工。
王贵向记者介绍,北大荒糌粑加工厂是我省援藏项目中唯一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现在日喀则地区就认这个“嘎玛果日”品牌。运行这段时间看,确实是一项既环保又促进农牧民增加现金收入的惠民工程,直接为该村年增加人均收入260多元。
谢通门县:为可持续发展尽力
谢通门县县城南出口方向,总投资500万元,由黑龙江省援建的谢通门生态防护林里,46700株杨树、柳树、丁香树长得葱葱茏茏、亭亭玉立。防护林内深水井、蓄水池、灌溉管网、围栏、大门、甬路、凉亭和通乡公路等基础设施全部竣工。
随行的援藏干部、谢通门县副县长王清瑞介绍,这里原来是干旱沙化荒地,大风天气,沙尘严重影响县城环境和空气质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往往一张嘴说话,就是满口沙子。
王清瑞告诉记者,防护林建成后,情况发生了改观,不但阻挡了风沙进入县城。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和风沙季节县城空气质量,还将为县城和周边群众提供休闲活动场所,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现在这个时候,正值藏胞的“林卡节”,藏胞们会阖家出门,携带帐篷,寻找树林等场所,唱歌、跳舞、饮酒。再假以时日,这片防护林便会成为理想的林卡场所,现在城内藏胞们都在热切的盼望着这篇树林的茁壮生长。
扶持发展民族手工艺传播雪域风情 丰富援藏内涵
日喀则地区平均海拔3836米,下辖18个县,幅员辽阔。全地区人口70万,占自治区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日喀则的藏族传统手工艺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天下游客。为挖掘和保护日喀则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开发传统手工旅游纪念品,增加农牧民收入,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和日喀则地区旅游局共同举办了首届日喀则地区农牧民手工业“十大能工巧匠”和“十大最具市场前景手工制品”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获奖者每人拿到了8000元奖励,艺人们激动地说:“做了这么多年的手艺,从没想到还能拿到这样的奖励” 。
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藏刀、唐卡、藏靴、氆氇、六弦琴等民族手工艺品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新渠道。谢通门县通门乡皮匠普次,过去只带了两个徒弟,每年产值也仅有4万元,现在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了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拜师学习传统技艺,现在普次带了89个徒弟,不仅传承了后藏文化,更重要的是,群众致富的路越走越宽。
2009年1月6日至2月12日,哈尔滨市香坊区万达商场内,由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日喀则地区旅游局联合主办的“雪域天路、珠峰仙境”—西藏风情展吸引了40余万人参观。活动展出藏族传统手工艺品100余件、旅游人文图片240余幅、各类文字介绍3万余字。
展览活动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介绍,使内地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的文化艺术和旅游资源,宣传西藏民族手工业品,促进当地民族手工艺品尽快转变为旅游商品。
2008年,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还组织日喀则地区经贸代表团参加第20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来自雪域高原的农牧产品、手工艺品、藏药和旅游产品4大类70多种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先后有20多万人次到日喀则地区展位参观,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万余份。展会期间,西藏参会企业和内地还签订了许多销售合同,活动对于宣传西藏、宣传日喀则,建设经济强区、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