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江西高考,文理科状元十分巧合的来自同一所学校——江科高中。
其中文科状元:张扬同学684分!
理科状元:乐文韬同学694分!
两位考生已经十分优秀,可评论区的江西老表似乎还是不够满意:
“没有一个过700分吗?” “跟去年的高考状元比,没法看。”
我查了下去年的高考新闻,这才理解了网友们的“凡尔赛”:
2023高考,来自江西南昌二中的杨一鸣,却取得了726分的好成绩,其中数学和理综还是满分!
凭借这份成绩,杨一鸣不仅成为了江西2023高考理科状元,还创下了自恢复高考以来,江西理科高考的最高分!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招生班第一时间就联系了他的家人,询问报考志愿,
各路媒体更是争相采访,想知道这位状元的高分秘籍。
学霸的家教:用心陪伴的父母,向学的氛围
都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杨一鸣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
据悉,其父母都是江西财经大学的教职工,母亲更是财大教授。
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环境中成长,让杨一鸣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江西财大的图书馆里,总是能看到他静心学习,博览群书的身影。
此外,他会主动把所有的错误记在笔记本上,从不放过一个错题,直至熟练掌握。
暑假来临,很多家长会帮孩子制定假期计划,网上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攻略,比如下面这张流传很广的暑假计划,细致的安排已经精确到每一刻钟该干什么事情。
诚然,如果孩子真能按照这份计划执行下去,那么新学期领先别的孩子一个“身位”不是问题。
然而,又有几个孩子真能做到呢?
人的本性都是偷懒怠惰的,孩子想要自律靠严格的计划安排是行不通的,杨一鸣的父母就表示,从不会给孩子定每天的学习量,而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儿子。
比如杨一鸣的爸爸就经常在闲暇之余泡图书馆,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儿子的学习习惯。
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
爱学习的父母,不会养出讨厌学习的孩子; 从不学习的父母,也不会养出积极上进的孩子。
《新华日报》曾报道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妈妈为了带孩子看展览,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准备演讲稿,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更了解其中的历史。
这位妈妈没带话筒,声音很低,有六个孩子跟着她一起参观,从展厅入口的古埃及地图开始,她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展板讲,还加入“法老的诅咒”、“法老传奇人生”、“木乃伊制作方法”等。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过来跟着她看展览。
据说,她还特地制作了邀请函,写上名字,让女儿送给伙伴们,邀请小伙伴们一起来听。
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妈妈特别开心说:
“我觉得博物馆学习就应该这样,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去探索更多的东西。而且我也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大师,善于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
若父母总是“手不离机”,已经无声地向孩子传达:玩手机比学习更重要。
若父母总是“手不释卷”,那孩子也会潜意识觉得,读书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父母终身学习,就能为孩子营造向学的氛围。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最有意义的教育方式。
学霸的卷面:文笔清秀,字迹美如画
记者采访杨一鸣家里时,一同被曝光的还有他高三综合测试的答题卡。
字迹工整、排版清晰,让人看得真是赏心悦目。
在做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题的时候,他都能按照分值,有理有据分点答题,而且排列整齐,字迹工整。
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这个学生很优秀。
再来看看这篇标题《于无限可能创未来,择一隅河山绘人生》的作文,一般人可能会用“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这些常见词语形容时间过得快,而杨一鸣用的是“星霜荏苒,居诸不息”。
一般人可能会用“抓住机遇”、“时不待我”表达观点,但杨一鸣用的是“阅万千繁星,抓住生活无限可能”、“待长风好去,直下看山河”。
据班主任沈老师透露,杨一鸣的写作经常展现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曾在第19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获总决赛一等奖。
从一张张答题卡就能看出,杨一鸣身上的两点特质:优秀的练字习惯、阅读习惯。
郭沫若在杂志《人民教育》中曾写过一段话:
“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是人人都成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这样养成习惯的好处,能让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草草了事是容易误事的。”
尤其现在考试采用的是“电子阅卷”,习得一手好字的孩子更有优势。
阅卷老师看到两张整洁度不同的卷面,一定会在整洁的卷面上多停留几秒,而字迹凌乱的卷面,很容易因无法辨认而被阅读老师扣掉1-5分。
身边常有家长抱怨孩子粗心大意,其实根源就在习惯上,千万别小瞧练字,练好字不仅能让孩子多得卷面分,而且练字的过程可以磨炼孩子的耐心。
字迹流畅,一气呵成,没有过多的涂改,就会很大程度减少粗心犯错。
阅读习惯的培养更不必多说,董卿曾因为在节目《朗读者》上的表现被网友评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国民女神。
作为一名主持人,她的大方亲和、稳重端庄,一颦一笑中,都是看得见的得体、看得见的优雅。
董卿的形象固然是上佳,可她真正被观众认可和信服却是因为她自身气质流露出来的高级感。
早在董卿读中学时,她的爸爸妈妈就给她开列书单,类似《红楼梦》、《基督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中外名著,董卿是三五天就通读一本。
读书的习惯直到现在也持续着,即使工作很忙,董卿每天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这一颗玲珑剔透的诗词心,和这一身高贵优雅的气质,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修炼出来的。
阅读、练字……那些金光闪闪的孩子,无一不是一系列良好习惯的总和。
比起无休止的补习班,培养习惯才是孩子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学霸的志向:弃清北而选国防科技大学
俗话说得好:三分考七分报,填报志愿关乎着学生的未来和发展。
就在杨一鸣出分的第一时间,清华北大都递来了橄榄枝,然而杨一鸣的选择却令人意外。
面对众多好学校,杨一鸣欣然选择了有军工清华之称的985名校国防科技大学。
杨父替儿子解释道:
“我们很支持一鸣的选择,孩子从小就有家国情怀,他的志向是强军兴国。”
选择很多经历高考的孩子,进入大学之后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迷茫。
别人熬夜打游戏我也打游戏,别人不上课去逛街我也翘课逛街。
这类孩子不清楚读大学的意义,更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四年后,他们就只能随波逐流。
缺失未来规划的背后,其实是孩子缺乏“立志教育”。
浙江乡村医生蔡笑晚,膝下有6个孩子,其中5个都被他培养成博士,最差的小儿子也是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当地人都称他“人才魔术师”。
蔡笑晚把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为十二个字:早期教育、从小立志、培养自学。
他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都是由老师的催促才能完成,人如同牧羊群一样盲目,没有思想地跟着往前行走。
但在这个世上,真正能够成功的人,往往都不会随波逐流。
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见地,这样才能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学习知识之前,蔡笑晚给孩子们上的第一堂课是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自强自立的人。
生活虽然清贫,但他会在家里举行很多有趣味性的活动,家里的床板当乒乓球桌、举行学习竞赛、带孩子们出去旅游见识世界等。
他用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在求知的艰辛中树立人生的志向。
优秀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不光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父母的觉醒》一书中写道: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想要成为学霸,努力和运气,奋斗和天赋,资源和背景,都非常重要。
但最最重要的,还是父母和家庭,能够给予孩子一片向学向优的土壤,让孩子从幼苗长成大树。
以身作则,向他们展示习惯的力量、陪伴的温情和规划的重要。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优秀,不过是父母和孩子手牵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终,一起见证了奇迹的模样。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