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践行高质量就业服务,全面培育高素质交通工匠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立足让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这一根本出发点,全面构建了就业工作基础保障、校园招聘与市场开拓、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创业反馈“四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形成了“党委主抓、部门协同、校院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省交通厅共建,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优秀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了数十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90%,高于全国双高校4%,被誉为广东交通行业“黄埔军校”,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2022年入选“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服务全面终身学习项目”实验校、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雇主满意度97%、母校满意度94%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全国双高校均值,位居同类院校和广东省前列。
学校立足交通强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面向就业市场动态调整专业机制,形成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人文设计等多面发展”的专业整体布局。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良的教学质量以及深厚的行业产业背景吸引了广大考生,成为众多考生首选报考的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通道顺畅。
一、坚持“一把手”工程,构建“三个结合”促就业机制
在学生就业方面,一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安排部署,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激励全员参与,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主抓、职能部门协调、二级学院为主”的两级管理工作机制,全力做到“潜心分析、精心组织、用心服务、细心关怀”,保证毕业生顺利、充分、高质量就业。学校充分把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充分结合起来,形成纵向环环相扣、横向全面覆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从组织体系上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把就业工作与各类考核评价结合起来,就业工作作为考核、评价各二级学院工作的重要指标,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把就业工作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先后制定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应征入伍激励办法(试行)》等制度,下好全校就业“一盘棋”。
二、坚持“以生为本”导向,构建多维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系统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百万扩招计划”、广东省“扩容提质强服务”和广东中高职集团化办学要求,对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构建了中高本纵向贯通、职普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学校充分利用专业特色优势、交通行业底蕴及区域产业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根铸魂,实施“思政引领、专创融合、复合交叉”的人才培养路径,并将“铺路石品格、航标灯精神”的交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以高职学历教育和社会服务并存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职业教育“新兴专业群”:2021年学校对接新兴战略产业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产业,新增设置专业8个,共设置专业52个,与区域重点产业对接招生专业数52个,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为100%,其中,装备制造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共计47个,占专业设置总数90%,充分体现学校“立足交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形成了能满足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结构布局。
构建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学校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重点对接智能制造、船舶、轨道、信息等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发展智慧交通催生的新兴专业群,以优势特色专业引领,打造“2+6+X”高水平专业群。学校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有效对接与良性互动。
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学校建立了现代质量文化、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校本数据中心三个支撑,形成了“一核双循环三支撑”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一是提出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因素集,廓清了办学理念等7个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因素。二是实施 “分类评价、集群发展,标准引领、严格实施,阶梯成长、内生式发展,目标引导、多样化成才”策略,建立并应用4个质量单元评价指标改进小循环,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具象化为13个影响因素,形成学校质量目标分析反馈大循环,双循环协同推进,实现持续改进。三是完善制度体系、绩效改革、主题教研活动,形成现代质量文化支撑;厘清职责,建立“一纵四横”质量组织支撑;源头采集,建立校本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三、坚持校政企地深度融合,培养实用型交通系统高素质人才
依托交通行业发展,学校形成了紧密型校政企地合作办学模式。学校于2004年在全国交通类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2008年组建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2012年,以合作理事会和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促成了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签署合作共建学校的协议框架。以此为依托,学校开展专业调整与优化、人才培养规格调整、教学过程优化、校企合作方式探索等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深化。结合行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客观需求,依托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建成广东交通行业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广东开放教育平台等实体运作平台。主要承担行业和企业委托开展的各项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终身教育与教育培训等工作。完善了交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承担着行业企业的各类技术应用、职工教育培训项目。
在实践教学资源上,依托国家产教融合基地项目,已建成轨道交通技术综合实训中心、航海与船舶技术综合实训中心、机电装备制造与检修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综合技能训练中心、信息技术公共实训中心、现代物流综合实训中心等六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目前学校建有200多间教学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践教学场所、56个政校企共建的校内培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中心)5个,省级实训基地(中心)17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2.48亿元,为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质和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服务奠定良好基础,满足了学生校内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要求。
四、坚持内涵发展,打造交通特色专业集群
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行业特色彰显。学校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凸显“立足交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强专业建设。通过三轮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公路、水路、轨道三路引领,机电信息、经济管理两翼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交通行业类、工科属性的专业占比和在校生占比均超过90%,专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行业特色更加鲜明。
注重内涵发展,打造了特色品牌专业。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打造专业品牌,形成了以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省级重点专业为支撑、校级重点专业为基础的三级重点专业体系。
五、坚持以创促就,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成效
学校构建了“平台引领、团队支撑、协同创新”的机制,反哺双创教学。以轨道交通、土木、水运港航等专业群为依托,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学校新增国家级教育部认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4 个,包括车辆安全监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物联网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道路桥梁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港航智能化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校级产学研科技平台4 个,以平台为新引擎建成专业技术特色化团队21 个,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受益面超过80%,科技平台接纳学生直接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组织推动全校师生参加交通行业、系统内各类技能竞赛。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专业技术优势和省级众创空间“广交125创工场”品牌效应,加强校行合作,搭建“交通专业+”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交通新技术应用创业平台。近3年共获得“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5项、金奖2项,银奖、铜奖共27项,多次获得优胜杯和优秀组织奖,获“攀登计划”立项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33项,获得总资助资金87.5万元,名列专科院校前茅。在首个《广东省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众性创新创业活动活跃度研究报告(2021)》中,我校在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群众性创新创业活动活跃度中位列全省第三。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双创”教育“12348”体系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双创”实践活动体系
六、坚持落实就业“温暖工程”,就业工作见实效
我校就业工作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交通行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通过“三融合三联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联动,毕业生就业岗位供需比达7:1以上。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学校、二级学院等各层面积极联系相关企业,充分挖掘合作单位、就业实习基地、教师和校友等资源优势,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邀请知名企业HR进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招聘宣讲、专场招聘。2022年来校招聘岗位需求数不断上升,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加充分的选择,招聘企业2918家,提供岗位需求数33568个。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4场,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活动351场,“一站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咨询、项目孵化等服务,做好“一对一”帮扶,助力“双困”学生就好业。
近3年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连续多年均保持在97%以上,在500强企事业单位就业学生比例不断提升,其中进入国内外各类大、中型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70%以上,知名企业如: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在所有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毕业生中,我校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均集中在本省就业96%,可见我校对广东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较为明显。广东省技术能手沈钊荣、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潘泽伟、广东省自强模范温文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吴汉杰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近3年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0.77%(含升学生人数),学校专业目标培养达成效果较好。毕业生升学率不断上升,毕业生“普通专升本”升学率创新高,近3年共有3786名学生“普通专升本”成功,占比23.6%,主要被华南师范大学、五邑大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院校录取。学校以创业带动就业,近5年毕业生自主创业平均比例为3.1%,在2022年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中,已走访企业108家,共开拓新增岗位近万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薪酬、就业现状满意度、对学校满意度等均位居广东同类院校前列。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