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契约图鉴》)
乾隆时期的田契、道光年间的房契、光绪时的过继书、民国时的卖身契……这些许多只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才能听到的契约文书,现在都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日前,由绍兴市知名收藏家王德轩先生编著的《绍兴契约图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用图文对照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从清乾隆年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的绍兴各类契约。一张张泛黄的契约文书,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活生生的社会情状,而一张张契约文书的背后,仿佛在向大家讲述一则则酸甜苦辣的故事。
几十年心血两年“结晶”
古稀老人再圆绍兴文化梦
不知道是第几次来到王德轩先生位于越城区吕府马弄的家,每一次到这里,记者都会感叹一句:“王老师,你这里好像东西更多了!”老人总是笑呵呵地说,是呀,东西越来越多,屋里都没有地方走路了。
两册崭新的《绍兴契约图鉴》早已经被放在书桌上,王德轩先生谦逊地说:“知道你要来,都准备好了,要感谢你们一直记得我!”殊不知,正因为有了如他这般的老人对绍兴文化的不断挖掘和传承,才让年轻一代对古越历史文化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新出版的《绍兴契约图鉴》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契约文书480余件,全书共分田契、地契、房契等四章,其中田契就占据了上册。“我收藏这些契约文书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总共收集了近3千份,收录在书里的都是具有代表性并且保存比较好的。”王德轩老师介绍说,他所收录的契约文书包罗万象,就连民国三十五年时的绍兴震元堂衡记国药号股摺也收藏在内。
2016年,他着手图鉴的编著工作,契约文书的选择、扫描、对照、编校工作等,都是他一手完成。为了这本书籍的出版,今年80岁的他在绍兴和杭州两地来回奔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旧时契约眼花缭乱
为一个粪池也要订“契约”
王德轩先生介绍:“中国有文字契约的历史,根据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时契约的使用范围有限,只限于一般的督导管制和排难解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财产关系日益复杂,契约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田房契约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地域最为广泛的家庭档案,也是旧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唯一凭据,所以每家每户都精心保管。后来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这些田房契约大都被销毁,因此现在我们见到的田房契约非常稀少了。
(光绪二十七年绝卖田契)
在他的契约收藏中,仅田契就有绝找文契、绝卖文契、戤卖文契、土租单、租田契、认票、顶票、典票、兑田契、上下忙执照、田赋执照等多种分类,每一分类的文字内容均不同,契约约束的内容也是千差万别。
“一张小小的契约,或许就承担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兴衰,田契、房契尤其如此。”他说,那时候就连一个粪池的归属也会使用契约文书,而且多使用官契,也就是经过官方衙门或机构备案。
王德轩先生进而介绍:“旧时契约分为官契和白契,官契就是经过官方备案,敲了衙门印章的契约,具有法律效力,而白契则是契约双方私下写的契约文书,但在签订的时候要求有见证人,有的甚至有多个见证人的认定。白契签订后也可以请官方认定,升级成为官契。”
卖身契
见证封建社会人口买卖
在《绍兴契约图鉴》的最后一章,有许多是有关人口、家族等方面的契约,其中两张罕见的卖身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一张中华民国十年的《立绝卖契》上,王姓人家把自己的女儿卖于一户骆姓人家为奴,契约上写明:“缘因小女出卖与骆姓做使女,出洋二十元,倘若亡故各听天命。之后不准来往,如有意外之事,凭中人是问,立绝卖小女并照。”王德轩先生说,这份卖身契来自于这位骆姓主人的后人,据这位后人回忆,该女子在卖身后就随着他的祖辈一起远赴南洋,再也没有回到绍兴。
另一张光绪年间的卖身契,则是一位母亲把年方十五的女儿卖给富贵人家为奴,在契约上也同样写明:“自卖之日后,听永远使唤,倘有风烛不常,自安天命!”或许后人只有看到这一张张真实的卖身契,才能真正了解到封建社会苦难家庭的悲欢离合。
除了卖身契,王德轩先生在书中还收录了过继文书、赡养文书、遗嘱等一系列与家庭、人际关系相关的契约文书,由此向大家展现了一幕幕古时寻常百姓酸甜苦辣的生活场景。
(道光十四年绝卖文契)
他抚摸着着书本感慨:“这些契约文书虽然没有多少经济价值,却是很好的文史资料,是研究绍兴本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契约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绍兴老百姓的许多生活状况。”另外,在每一张田房契约上,还可以看到古人行文简练、遣词严谨的文风,几乎每件都可作为契约文书的范例,颇具研究价值。他说,田房契约也是研究家族史、地方社会史的文献资料,每张旧契约都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是研究契约签署者家庭的重要资料,更可以获取地方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
(原标题《《绍兴契约图鉴》出版,在民间文书中感受活生生的社会情状》,原作者王敏霞。编辑徐添城)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