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
一、作者简介及其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浙江义乌人,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文体知识: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 写作缘起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3.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及态度,勉励他勤奋读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
二、朗读节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三、理解性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下基调的语句:余幼时即嗜学。
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刻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初步揭示学习勤奋态度的句子:手自笔录。
5.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6.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7.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表明叩问之师的确是德隆望尊的严师的句子: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10.表现平时求教时恳切和虔诚的句子: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
11.表明老师发怒,自己谦和的态度和请教的情节:或遇其比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合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2.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而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或揭示精神追求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若人也。
13.写跋涉之苦的句子: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行深山巨谷中。
14.写冷冻之苦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5.写衣食简陋的句子: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蔽衣外其间。
四、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他是怎样解决的?
幼时嗜学与家贫无书可读的矛盾,益慕圣贤之道与无硕师名人与游的矛盾。
解决办法: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4.“天大寒,砚冰坚”的作用:暗示家贫,衬托出“我”的勤奋刻苦。
5.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勤奋刻苦,诚实守信。
6.卒获有所闻的原因:勤学好问,尊敬师长(谦虚恭谨)。
7.“深山、巨谷、穷冬、烈风”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恶劣、旅途的艰难,表现作者求学的艰难,衬托出作者不怕吃苦、勤奋好学的品质。
8.远学从师的时候,在表现自己生活上的艰难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的手法;以同舍生的富有与自己的贫穷对比,突出自己的求学的勤奋刻苦、心无旁骛。
9.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0.体现出作者乐学的句子(生活上不与别人攀比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作者写最终结果目的是:勉励马生刻苦求学。
1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3.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这种手法写一组对偶句(只允许有一个或两个词取自原文)。
腹馁袍敝行深谷求师;衣丰食足坐大厦读书。
寒冬巨谷中负箧曳屣;暖春大厦下诵诗读书。
负箧曳屣入深山求师;披绮食肥居大厦读书。
14.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15.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并通过现身说法的途径,包含着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因而显得情意恳切,语重心长,使人感到亲切。
16.思考:作者通过对比(本文主要写作手法)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17.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1)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18.读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3)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19.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业精于勤荒于嬉”。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20. 你如何看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的这种尊师方式?
(1)不赞成。应以民主、平等。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
互信任,共同成长。
(2)赞成。“先达”的这种“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1.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的关系?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好。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2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博览群书、尊师好学、乐以忘忧
23.《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24.作者多次将自己与“太学生”进行对比,请任意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
示例:(1)太学生“日有禀销之供”“岁有裘葛之遗”,与作者“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对比。(2)太学生“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与作者求教时“未尝稍降辞色”常遇“叱咄”对比。(3)太学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作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
作用:突出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25.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侧面表现
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
26.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
圣贤之道 德隆望尊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传□□□□
下联:弟子□□□□成□□□□
德隆望尊 圣贤之道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27.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
①,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
②,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
③,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①求书之难。②求师之难。③生活之苦。
28.文中两次提到“不敢”,分别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或态度?
第一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坚守诚信;第二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谦和。
29思想感情
本文是宋濂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文章叙述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五、勤学苦读的名言诗句
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