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华强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已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作为一名许慎文化学习者,从《说文解字》的角度谈谈”疫”字,以期让更多人对”疫”有更全面的认识。
“疫”,通行《说文解字》”大徐本”(北宋徐铉等校定)将其释作:”民皆疾也。从疒,役省声。””小徐本”(徐铉之弟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释作:”民皆病曰疫。”两个版本对”疫”的解释不尽相同,笼统地讲,”疾”和”病”并无明显区别,但细分,在古代”病”的程度要比”疾”重。”疫”是形声字,”疒(nè)”作形旁,表示其意义跟疾病有关;省去”彳(chì)”的”役”作声旁,表示其读音。本义指人大都被传染上疾病。引申指疠病、疠鬼,泛指病。
为什么”疫”跟疾病有关?先从其形旁”疒”说起。”疒”,今天称”病字框”,在甲骨文和小篆中是一个独立的字。甲骨文”疒”字大多是左边为床,右边为人,有的字形在”人”旁还有表示血或汗的小点,会意指人生病卧床;小篆”疒”左为”爿(pán)”,表示床,右上边演变作”一”,《说文解字》说,”疒”像人有病痛而倚靠休养的样子;通过对”疒”的溯源,我们认为,楷书”疒”左为”爿”的省写,右上的”亠”为”人”的变形。”疒”本指疾病,自然由”疒”组构的”疫”就跟疾病相关了。《说文解字》”疒”部下辖102个字,这些字的意义都跟疾病有关。
再谈”疫”的声旁”役”。后代”疫”的声旁有省去”彳”的,也有不省的。许多学者认为,”疫”的声旁”役”不仅表示读音,还兼表示意义。东汉时,比许慎稍晚的刘熙所著《释名》善用”声训”探究字源,就是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词的意义。《释名》:”疫,役也。言有鬼行疫也。”这里”役”是什么意思?查阅《说文解字》:”役,戍边也。从殳(shū),从彳。,古文役,从人。””役”本指戍边。由戍边引申指戍卒、发兵,由起兵动众泛指因事兴起徒众者。《释名》用”役”意在说明”疫”这种病的传染群体大。杨树达在《释疫》中以”易”训”役”,”古音役、易同在锡部。易,延也”。又举多处文献用例证明”易”表示延易、延及。他说”延易即今语之传染也。病以延易而民皆疾,故谓之疫也。”他们对”疫”的解释在甲骨文卜辞中找到了源头。甲骨文有多处卜问疫病是否蔓延、王是否染上传染病的记载,其中表示疫病的”疫”多作”(役)”,与《说文解字》古文”役”的写法相合,亦凸显了利用《说文解字》考释甲骨文的重要价值。清代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疫”条均注引晋代《字林》”病流行也”。可见,传染性是古人对”疫”的基本认识。古人认为,”疫”本又作”疢(chèn)”。《说文解字》:”疢,热病也。从疒,从火。””疢”是会意字,由表示疾病的”疒”和表示温热的”火”会意。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其字从火,故知为热病。” “疫”从病理上讲,是一种热病。
为什么会发生”疫”?古代有很多论述,我们无须谈荒诞不经的鬼神论、星宿论,仅从清代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中探寻”疫”的产生原因。《说文解字义证》”疫”条注引《礼记外传》”天以一气化万物,五帝各行其徳,余气留滞,则伤后时,谓之不和,而灾疫兴焉”,还引曹植《说疫气》”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天地四时运行的不协调是生”疫”的根本原因,这种观念是朴素而客观的。该书又引述《礼记·月令》”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等观点,说明古人已经注意到了遵循自然规律安排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书中还提及以酒祭祀、吞食小豆等除”疫”做法,反映了古人对”疫”病的认识和探索。
从汉字及其阐释中能得到哪些战”疫”的启示?从”疫”的造字理据上看,传染性是”疫”的最大特点,战”疫”的最好办法是阻断传染;从”疫”的病原医理上讲,它是温热病,要重视利用中医辨证施治;从”疫”的产生根源上说,它牵涉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问题。我们只有树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敬畏自然、尊崇自然,按照自然法则生产生活,做大自然的朋友,人类与自然才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作者系漯河市政协调研室副主任、河南省文字学会许慎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