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优秀的学生也无法凭借大学期间学得的“一技之长”而永久立于不败之地。大学教育真正能够影响甚至左右青年学子今后人生轨迹的,更多地体现在他们受到校园文化薰陶而形成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处世态度和人生境界。

仰望星空忠诚报国的品质

“法”乃国家公器,法学教育是培养追求法治理想、管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专门人才,是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六十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坚持科学、开放、务实、创新的办学思路,为莘莘学子和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和社会塑造出了一批批“仰望星空”的法学人才。“西政现象”之所以获誉学界,名动社会,无非源自于“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大学精神对学子的磨练、激励。

新中国诞生后,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国家需要一大批政法人才。在此背景下,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应运而生,1953年又在此基础上组建为西南政法学院。1978年西南政法在全国高等政法院校中率先恢复招生。

在恢复招生之初,“竹棚开学,危楼听课”,但师生都乐在其中。一位研究78级现象的学者说,正是从78级的学生开始,西政人表现出一种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走在泥泞不堪的小道上,高谈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没钱坐车,却步行到闹市区,面对聚集的人群,阔论“中国应当向何处去”。

以此为端,几代西政人通过集体的精神浸润、文化熏陶与传道者的人格感召、情感激励,耕耘着“仰望星空”的精神家园,铸就了西政学生诚实坚毅、务实进取的品格。

追求法治理想务实创新的素养

培养追求法治理想的人才,是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关怀大众,学会担当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教师以“专家的功力”言传身教,向学生揭示“法理”之有情,引导学生解读“法之本相”,才能为他们将来成为有通人情怀的“法律人”奠定基础。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达40年之久的艾略特,特别强调大学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谦恭的行为”无疑是朴实作风的表征。

西南政法大学在其办学历程中所凝练出来的务实作风具有这样的内涵:为人敦厚,诚信待人,作风朴实,不事张扬,求真务实,不尚空谈;学习踏实,崇尚科学,潜心研究,专业基础扎实,学问上有功力,既有超前理论,又重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工作务实,注重为国家为社会做实事,实实在在推进工作。归结起来就体现为一个“实”字。

这种务实作风的理念渗入到西政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在课堂上,理论教学变得生动、立体、鲜活起来,通过典型案例、社会现象使学生从动态中去掌握理论,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水乳交融。学校教师在2001年首创“双师多项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讲评、论辩、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将“设疑开拓法、情景启动法、发散思维训练法以及大小课程互动法”综合运用于教学中;在“民事诉讼疑难案例分析”课程中开创实体法与程序法同堂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精选的“教学案例”将实体法与程序法有机融合,培养学生从不同维度进行全面审视、综合考量的思维习惯。以“互动式、模拟式”为主的“情景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目前已在所有法学和非法学专业中广泛推行。诸多看似平常,却蕴涵了各类“初级形态”的法治问题,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与已有的知识相联,揉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也十分有效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和素质的培养。

功底厚实兼收并蓄的能力

高等政法人才既是专门人才又是通用人才。它不是靠资金技术的引进所能完成的,而是以培养具备包括基础语言、文字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基础素质等品质的通用人才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职业研修和严格的遴选制度,全面提升作为专门人才的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而“口头”和“笔头”是一个优秀的政法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

正因如此,西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便一直特别重视思辨训练。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庭辩论训练已经成为学生必经的教学环节,校园辩论风气日趋浓厚。真理标准的讨论也为广大学子们营造了思辨的时代大背景,校园内论辩一时烽烟四起,寝室里的“卧谈会”基本上成了辩论会,比谁能对最新的学术问题有发言权,甚至连食堂也有人站在门口相互争论。不同的见解自然要争论,而争论主要并不在于结论是否正确,而在于争论双方通过面红耳赤的唇枪舌剑,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养成了思辨的思维素质,自然而然地奠定了学校今天论辩文化的基础。

应当说,“不唯书、不唯上、不惟师”不仅构成了西政论辩文化尊重与挑战并存、兼容与批判精神并重的优良质素,更演化为西南政法大学的特有学术品质。

西政的论坛以“西南法学论坛”、“金开名家讲坛”、“名人论坛”为主体,“博士生论坛”、“西政青年论坛”(硕士论坛)、“毓秀讲坛”(本科生)为两翼,形成了国内学界知名的论坛品牌;西政的辩论赛以“天伦杯”辩论赛、模拟法庭辩论赛、模拟联合国辩论赛、辩论擂台赛为主体,组织筹建了校内各个层面的辩论赛事。2001年、2007年,西政分别获得第二届、第五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并分别于次年代表中国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商事贸易仲裁辩论赛;2002年,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获得冠军;2005年,获得西部和西安模拟联合国比赛最佳代表队奖、最佳立场文件奖和最具领导才能奖;2007年,在有全国13所知名法学院校参赛的首届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中一举夺得冠军。在前不久结束的“创想青春——2010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高校世博辩论大赛”中,西南政法大学学子荣获大赛总冠军。

正是缘于海纳百川、穷形尽相的论辩与质疑的氛围,法界学子在推出自己的新作、发表新的理论前,翩然集于歌乐山麓,正心诚意,试金求解。作为校园内鼓励创新的文化象征之一,其在校内也是拥趸日增,成了众多在校学生的精神家园。国内外知名人文社科专家也纷纷前来设坛讲学。在这样的育人氛围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开放、自由、平等”学风,学生具有了坚实的专业功底、较强的动手和适应能力以及批判的视角。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 style=”:none”>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