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南北,天堑变通途。7月18日,宜昌第六座长江大桥、世界第二座钢板叠合梁特大跨悬索桥—至喜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在线君一行乘坐大巴穿越大桥桥面,亲身感受了大桥的宏伟气势,两岸三江,一桥飞架南北,彻底改变了宜昌大半个城区的交通格局,未来也直接给长阳和宜昌的双城区间交通连接提供便捷通道!
重播
播放
00:00/00:00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视频:自驾跨越宜昌至喜长江公路大桥
至喜长江大桥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下游约2.7公里处,总投资27.67亿元。大桥全长3234.7米,双向六车道,由大江桥、三江桥、南北引桥组成。其中,大江桥为主跨838米的悬索桥,是继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之后,世界上第二座钢板叠合梁特大跨悬索桥。
高空俯瞰,至喜长江大桥已将中心城区与西陵、点军、西坝等地紧紧地连在一起。该大桥是宜昌新区建设单项投资最大、承载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功能 、连接一江两岸实现跨江发展的支撑性项目,是构建宜昌市中心城区“内中外”快速路网格局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工程。
至喜长江大桥将与夷陵长江大桥形成中心城区交通“内环”,与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翻坝、沪蓉西高速形成宜昌城市交通“外环”。同时,还将与即将修建的伍家岗长江大桥形成宜昌城区交通“中环”。
至喜长江大桥是一座“惠民桥”,它的建成通车将方便两岸100多万居民的出行,带动沿线棚户区改造。此前,从西坝到点军区,要绕道夷陵长江大桥,需要40多分钟。如今,从西坝乘车到江南仅要5分钟。
至喜长江大桥建设日记
2009年
提出建设大桥设想。
2010年10月
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大桥项目筹备办公室,全面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2011年6月
大桥被纳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项目,后获得建设补助资金6亿元,这也是湖北省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中补助资金额度最大的项目。
2012年6月28日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宜昌庙嘴长江大桥。
2012年11月18日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宣布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12年年底
至喜长江大桥的第一个主塔基开始施工。
2015年11月23日
至喜长江大桥三江桥顺利合龙,标志着主桥全面贯通。
2016年7月18日
我市建设的第六座长江大桥、世界上第二座钢板结合梁悬索特大桥——至喜长江大桥将建成通车。
“至喜”背后的宜昌元素
历史上宜昌“三大名胜”你造吗?至喜亭、三游洞、楚塞楼
网事调查
近日,庙嘴长江大桥(建设暂用名)更名为至喜长江大桥一事引起了广大市民和博友们的关注和讨论。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学者,探究“至喜”背后隐藏的宜昌历史和人文情怀。
北宋西坝曾建至喜亭寓意人至此而后喜
记者从市住建委获悉,“至喜长江大桥”名称最早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建言提出。
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在建言中指出,命名为至喜长江大桥主要因为至喜亭原址在此,至喜亭因欧阳修的文章《峡州至喜亭记》声名远扬,曾和三游洞、楚塞楼并列郡内三大名胜,引南宋陆游、范成大、清人严发桢撰文、赋诗而更加有名。以“至喜”命名大桥,不仅反映历史事实,还能起到纪念欧阳修、树立宜昌文化形象的作用。“说到至喜亭,大部分宜昌人可能感觉很陌生,了解至喜亭的多半也只知道在三游洞望乡台的至喜亭。”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复胜说,其实至喜亭在北宋就修建了,在欧阳修的《峡州至喜亭记》和黄庭坚书写亭记碑文的映衬下一度成为古宜昌的旅游胜地。途经夷陵的文人墨客多要登亭赏景。
据文献记载,至喜亭建于北宋景祐二年春,由时任峡州知州的朱庆基在夷陵城西塞门外江边(今西坝江边)修建,1983年政府在三游洞望乡台复刻修建至喜亭。北宋时修建亭子的目的,是为了给过往的船夫商贾提供一处休憩的地方。因为古时川江行船艰难,船夫们闯三峡、历险滩,一路惊险,“江出峡始漫为平原”,到此处方才算是脱离险境。因此在亭中“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峡州至喜亭记》欧阳修)。因此亭子取名“至喜亭”,寓意人至此而后喜。
欧阳修著《峡州至喜亭记》令“至喜”闻名遐迩
提到至喜亭,就不得不说一说欧阳修。除了因为他的《峡州至喜亭记》令至喜亭闻名遐迩外,还因为他和宜昌的不解之缘。
“要说欧阳修和宜昌的缘分,开头其实并不好,因为他是被贬到宜昌的。”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忠民说,欧阳修因替范仲淹打抱不平,看不惯高若讷落井下石,写下《与高司谏书》而被宋仁宗贬到夷陵县任县令。欧阳修初到宜昌时,对宜昌的印象并不好。从他的《夷陵县至喜堂记》可以看出,他在文中写道:“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后来受友人朱庆基的照顾和礼遇,朱庆基专门为欧阳修建造一所宽敞明亮的新房,欧阳修后命名为“至喜堂”。
欧阳修在宜昌居住一段时间后,渐渐发现宜昌的可爱。他在《夷陵县至喜堂记》中写道:“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这篇《夷陵县至喜堂记》在当时而言,令很多不了解宜昌的人,对宜昌的地理物产、风俗民情有基本了解,对后人而言,是很珍贵的历史材料。文:记者 曹阳 见习记者 王维迪
峡州至喜亭记
欧阳修
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旅。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焉。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