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一直流传的一种文化,也被许多古代文人作为自己的爱好,关于对联,我们总喜欢把他拿来表示一种喜庆,例如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将对联贴在了家里的大门来迎接春节的到来。当人们结婚办酒席时,也会贴挂对联庆祝。
在古代很多文人喜爱对联,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可以显示出自身有着很好的文化功底和文学素养。所以,慢慢地对联变成了一种文人之间证明自己有才、有文化的一种手段。也有很多文人做出的对联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比如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这个对联的绝妙之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写出了古人的智慧跟才华。
又比如,北宋吕蒙正,在他年轻的时候穷困潦倒,十分不满社会上的贫富不均的景象,甚至春节到了,家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一气之下写出了一副对联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东西”。
这个对联一写出,人们都纷纷来观看,却感到一头雾水,但恍然大悟又明白了什么,原来,此对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十)食,没有(东西)。所以古人在写对联时,写得非常精妙且暗藏内涵。
我们都知道,对联写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不仅需要考虑平仄问题,同时句式也得工整,并且意境也需到位。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出现重字。所以对联在古代也成为了一个高品格的艺术。
在古代,有一次一些文人们团聚在一起,饮酒高歌、饮酒作诗,喝着小酒,说着诗句。但是突然间,有一人接着酒意说出了对联的上联:
“一日为日,二日为昌,三日为晶。”
当这个人叫文人们接下一句时,却哑口无声,没人能接上。
仔细一看,对联里门包含了“日昌晶”,与此相关联的有很多类似的这种字,比如“木林森”、 “鑫森焱垚”等等,文人们咋一看觉得对出下联是一件简单的事,可是慢慢发现其中的内涵,却发现想要对出下联十分困难。
时间慢慢过去,也没人能对得出下联来,于是都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喝起了酒。就在文人们陷入迷茫时,一个迟到的文人正赶来了。
我们都知道,在酒席上,迟到的人通常会自罚三杯,但是这位迟到的文人非常碰巧的是他是一个酒量特别不好的人,为此其他几位有人不忍心罚他。但聪明的友人说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如果能把刚刚那个上联的下联给对出来就免了这三杯酒。
迟到的文人在听完上联后,仔细地思考了一段时间,突然间像是想到了答案,抬起头说道:
下联是“七人是化,八人是愫,九人是仇。”
周围的人听到之后全部拍手称赞,直呼绝妙,不由地发出赞赏,并且免掉了三杯酒!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