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我被安徽省桐城中学录取,分在高一(三)班。

“安徽省桐城中学”,是国学大师吳汝纶先生于1902年创办的,它是首批安徽省重点中学之一,也就在我考取桐中的那一年的六月份,桐中校长史跃民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并获得了国家授予的“教育先进单位”的锦旗;从此,1962年,桐中获得了高考成绩“双八十”的佳绩,各科成绩达80分以上,考取本科生80%以上,名列全省笫一、全国第二,后续三年均居全省笫一,直至文革以前,这是桐中发展史上最辉煌的阶段。作为63级的学生,不仅分享了桐中巅峯时期的荣耀,同时也为辉煌添加了一些色彩。

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

桐城中学全称_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

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全称

桐城中学_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

桐城中学_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

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_桐城中学全称

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全称

到桐中第一学期的农忙假,我班就被派到附近的生产队,帮助社员割稻子,整整忙了十多天。插秧、割稻子等农活,我从小就会干,与同龄人相比,干得又快又好,既不怕脏、也不怕累,很受班干和班主任的赏识。假期结束后,就发展我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我们班有近三十个男生,都被安排住在“左光斗祠堂”的大厅里,睡的是上下高低床,比睡大通铺要好一些,有了一定的个人空间,但一到晚上其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了初中时代。

进入桐中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饥饿席卷着中国大地,粮食及副食短缺最为严重。学生虽然有定量供应,但定量也有所减少,而且缺少正常的米、面供应,最困难时期,只供应扫仓库的垫脚粮而加工的“三合粉”,即含有石灰、六六粉味道的小麦而加工的面粉,戏称为“三合粉”,味道十分难闻。由于定量减少,做的糊也吃不饱,正如当年学生们所调侃的那样“一吹三层浪,一喝三条沟”,十六、七的小伙子,吃了不到两小时就又饿了。为了学生能吃饱,学校组织学生,在后山及河滩上开荒种菜,每到成熟季节,还组织各班轮流值班看守,以防被偷。那时候,学校种的莴笋特别多,一日三歺吃莱就是它,早上吃的是腌莴笋,中、晚歺吃的熟莴笋,要么炒片,要么烧块,主食不够,副食来凑,为了学生能吃饱,尽量地增加莱的数量。

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

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全称

桐城中学_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

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全称

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全称

桐城中学全称_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

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

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全称_桐城中学

当时桐中的史校长是山东人,和天城初中的赵校长(山西人),都是解放时的南下干部,不仅领导能力强,而且领导有方,办事公正,关心群众。特别是史校长,人们又怕他,又敬佩他。平时他在学校很少露面,他高大的身材、四四方方的脸,不苟言笑,但和蔼可親,总是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聆听着学生们的意见1,总是给人一种親切而威严的感觉。但他每天晚上,都要在学校巡視一遍,主要是巡查各教研室老师的批改作业和备课情况;以及查看各年级和各班学生上自习情况,及各班主任监查本班学生自习情况和有关教师到班辅导情况。

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

桐城中学_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

当年的团委书记方尔文

桐城中学全称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

桐城中学全称_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

桐城中学_中学桐城派文章_桐城中学全称

当年63届同学再聚首

作为生长在农村的小孩,念书的目的只是为了不当“睁眼瞎”子;读到初中时,认识到除了种田,还有工人、教师、医生等工作可做,如果将來能当个工人或老师也不错,至于“骑高头大乌”当官的事,那只是祖父的幻想而已。

在小学时,由于受到语文老师的影响,我就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以后又听到刘绍棠写“青枝绿叶”的故事,就暗自学习写作,并以家乡春天的田园美景为题材,练习写散文。到了初中,受到古文的影响,又练习写诗词,记得58年的国庆节,我填了一首词,登在国庆日的黑板报上了,赢得很多老师和同学的赞譽。到了桐中,教古文的是姚沛生老师,教语文写作的是石老师。姚老师是桐城派“四祖”之一的姚鼐的后人,与当年在上海任教的马茂元教授同过事,他知识淵博、教学有方,深受学生的敬佩,在他的教导下,我的古文功底逐渐加厚,当时不定期发行的“中华活叶文选”,每期我都要买,边查词典边翻译,迅速提高了我的古文水平。据说石老师原是長春日报社的记者,58年打成右派后,先下放到淮南,后调到桐中。他讲的写作课特别能吸引学生,构思巧妙、引人入胜,是我最崇拜的年青教师。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我迷上了写作,而且立志想当一名记者,为此我还自学了函授速记。高中三年,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业余时间主要练习翻译古文和自学新诗创作,我最喜欢藏克家、贺敬之和郭小川的诗,尤其喜欢有气魄的朗诵诗,我也经常在学校黑板报上发表一些诗作。从此,就想学文,立志想当一名记者。

我记得到高一时,认识了学校一姓蒋的理发师(也是青草人),高三时,他突然找到我,叫我教他古文,他说他在自学中医,古文太差,很多医书看不懂。因为复习迎考前时间紧,我只能下晚自习后教他,一直教他到我毕业,后来他下放回到老家,居然还当上了一名赤脚医生;他的毛笔字也写得不错,居然还能给人写对联,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自我考入桐中后,在我叔叔(当年生产大队队长)的努力下,大队汪书记同意给我祖母“五保户”的生活费增加60元,也即是增加一个五保户的指标,也即是说我家每年可以在大队借支60元,以交生活费,这种优惠待遇在当年仅此一例。当年桐中伙食费每月7元5角,除享受助学金外,每月还要交3元左右,再加上书藉等费用,这样大队给的五保费用基本购用,每学期开学时,我也能和其它上学的同学一样,借到5到10块钱的费用。当年的汪书记,在四清运动中被撤职,但我及考取桐中的同学,永远不会忘記他当年对我们上学的支持。

当年高三分班时,教务处按照一、二年级时每个人各科成绩,分为理工、农医、文史各两个班,一般是分到理工班的的成绩最好,中等成绩的分到农医班,而数理化不太好的同学和文史成绩好的同学分到文史班。我当时是被分到理工高三(一),虽然我的数理化成绩也很好,因我酷爱文学,一心想当记者,到教务处找到慈主任,要求将我分到文史班,有很多同学和老师劝我,为了有把握地考上大学,还是学理工好。我的倔犟,使我冒着考不取的风险分到高三(六),即文史二班。填写高考志愿时,我过高地估计了自已,只是填了一些名校和相关专业,没有考虑到政冶因素的影响和我自身的政冶条件。而值到高考结来后,迟迟接不到录取通知,我才感到有些后怕。后来接到安徽财贸学院的录取通知,与我当初的志愿差了十万八千里,还是什么会计专业,这与当记者有关系嗎?当记者的理想彻底破灭了,只能当个“账房先生”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