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围绕当好打造新时代“六地”排头兵,以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实现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为主要任务,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现十个方面攻坚突破为总牵引,把实施“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及“12+1”赛道作为主要路径,推动沈阳向上向好发展的态势趋势气势更加强劲,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沈阳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

城市能级全面加快提升

一批“突破”凸显沈阳地位

一年来,沈阳市国家“五大安全”使命扛得更牢,“跳高队”作用持续显现。城市定位全面升级。《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沈阳的城市性质由“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升级为“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沈白高铁沈阳段、沈丹铁路外迁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桃仙机场的客货运量稳居东北第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全国前列。产粮大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帆满风劲正当时行稳致远向征程)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迸发新活力。沈阳作为全国首个“一年双晚”之城,文旅市场火爆出圈,接待游客首次突破2亿人次,先后获评“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全国十大夜游热门城市、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外国游客热衷的国内目的地城市前十名。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一批“大国重器”在沈诞生

2024年,工业母机、航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歼-35A战机、180万吨乙烯三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沈阳诞生。

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的背后,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浑南科技城核心启动区开园运行,大学科技园建设全面铺开,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79个,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15项,11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5.7%,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0%,科技型企业总量突破2.5万家,东软睿驰晋级独角兽企业,沈阳连续4年入选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城市。扎实推进21条重点产业链建设,10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千亿产业集群达到5个。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54.7%、45.3%、14%、11.5%(1-10月)。

不断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一批“经济引擎”在沈崛起

新开工项目、新竣工项目是否符合新质生产力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新开工项目投资进度、新竣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在抓好今年冲刺收官、做好明年谋篇开局的关键时刻,12月11日、12日,按照重点项目“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安排,沈阳市首次采取市四套班子领导分组带队、现场打分形式,深入13个区县(市)项目现场进行观摩,并召开总结点评会议。

今年以来,沈阳市实施“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开复工航空航天城、远景新能源等重点项目2930个,新签约和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1711个、1009个。深入挖掘消费潜力,家电、汽车等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超百亿元,中国啤酒之都、沐浴休闲之都等IP成为拉动消费新引擎。市场主体突破134万户,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

全面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一批“沈阳经验”走向全国

12月18日,中国改革(2024)年会在沈举行,沈阳市创新中欧班列运行体系构建面向东北亚“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合作机制、首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一体化保障制度、建立社区(村)“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制度“一站式”解决基层平安诉求、中德园构建“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打造中欧合作新标杆等四案例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目前,沈阳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达到116个,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扎实推进。随着支持民营经济“17条”的出台,沈阳民间投资逆势增长。获批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新增外贸实绩企业300余家,对俄进出口额增长32.4%。沈阳都市圈121个重点项目和事项扎实推进,政务服务领域“都市圈通办”事项达到210项。

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会在沈阳召开,“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被评为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沈阳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打造城乡百姓品质生活

一批民生实事“暖”了民心

35个核心发展板块249个项目加快建设。267个老旧小区、132条背街小巷、880公里老旧管网及21条街路完成更新改造。地铁1号线东延线实现轨通、3号线西段试运行,长青街等5条快速路建成通车。深化精细化管理“十大行动”,“一网统管”平台功能持续优化。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04.2万亩,打造稻米、肉牛等4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4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371栋,创建特色庭院街100条、美丽宜居村110个。落实县域经济倍增计划,东北酸菜产业集群项目等30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高质量完成10件民生实事。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稳步提高养老金、医保、低保等待遇水平。

帆满风劲正当时,行稳致远向征程。即将到来的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沈阳将继续发挥“跳高队”作用,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韩冰

沈阳一中_沈阳一中怎么了_辽宁省沈阳市一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