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如何及时“添”写这一笔?

8月23日夜,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角逐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不仅再次跑出9秒99,而且第一次尝到被博尔特追赶的感觉,并成为第一个闯入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人。

今天翻开各报,满眼都是苏炳添。简单梳理了一下部分报纸的标题,品一品各报编辑们是如何“添”写这一笔的。

标题中“苏炳添”、“创历史”、“亚洲第一人”是高频词。

【创历史派】

人民日报:博尔特惊险夺冠 苏炳添创造历史

沈阳晚报:创造历史的又是苏炳添

扬子晚报:苏炳添创造历史进决赛

羊城晚报:广东仔苏炳添创造历史

新闻晨报:飞进决赛,苏炳添创历史

深圳晚报:站上决赛跑道 就是刷新历史

重庆晨报:苏炳添创造历史 鸟巢见证中国速度

北京青年报:亚洲飞人冲进决赛;苏炳添 多少奇迹可以重来

【第一派】

晶报:亚洲第一人

北京日报:他成男子百米史上亚洲第一人

云南信息报:亚洲第一人苏炳添9秒99进百米决赛

【第九派】

信息时报:世界第九 苏炳添依然骄傲

武汉晚报:苏炳添世界第九成亚洲骄傲

【名字派】

除了“创历史”、“第一人”之外,总有些爱动脑筋的编辑琢磨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标题。

晶报:特牛添喜

法制晚报:添翼

新文化报:“添”写历史

京华时报:百米决赛添一人

北京晚报号外:惊添

新京报:9秒99亚洲人苏醒;成绩炳史册

【其他派】

现代快报:中国有我!

都市时报:苏炳添让中国骄傲

南方都市报:9秒99,苏炳添梅开二度

东方早报:苏炳添:精神偶像刘翔激励我前行

武汉晨报:亚洲第一飞人;中国速度让博尔特侧目

看了以上报道,有散碎的感触:

其一,百米这项冲击人类极限速度的较量举世关注。

其二,昨夜本人有幸去现场看了比赛,尽管不如在电视机前看得真切,但现场的气氛令人激动万分,如果当时立即报道并马上见报的话,读者一定也会心潮澎湃。但报纸却不得不等到第二天才能与读者见面,热度已经降温,媒体只见电视直播和网络视频抢风头,报纸只能是旁观者,事隔一夜,报道写得再精彩恐怕也难以提振读者的兴趣了,这实在是一种天大的遗憾。

其三,如何替报纸弥补时间差?电子号外也许是一种方式。昨夜,北京晚报新媒体团体就做了这样的尝试,效果还不错。19:10男子百米半决赛,苏炳添跑出9秒99,首次进决赛,50分钟后,晚报电子号外“惊添”制作完成,20:08,号外上线并被开始被转发。21:15百米决赛,又过了50分钟,晚报当晚第二版电子号外“Super man”已经上线,当时大量散场的观众还在边走边回味惊心动魄的比赛,还没有走到地铁站,这时,如果能从手机里看到电子号外,还能重燃人们的激情。更重要的是,号外可以体现报纸的编辑思路,通过超常规的版面语言和设计可以表达出报纸独特的韵味。

其四,电子号外的设计与真实的报纸不同,可以设计得更加大胆,色彩也更加丰富鲜亮,其展示出的效果比报纸电子版更炫更有味道。另外,在电子号外制作方面,美术编辑也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相比较今天各报的标题,个人感觉,还是晚报号外的“惊添”和“Super Man”更给力。尤其是“Super”这个标题的设计,SU,正是汉语拼音苏的拼法,昨夜鸟巢最耀亮的是博尔特,改写亚洲田径史的苏炳添同样是super man。双重刺激也让号外的编辑脑洞大开。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