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1年中央批准设立苍南县,将原属平阳县的矾山镇以及灵溪、矾山、马站、金乡、钱库、宜山、桥墩7个区的72个公社划归苍南县管辖,县城设在灵溪,隶属温州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2.1981年,苍南灵溪农村。
萧云集/摄
3.1982年,苍南渎浦老街。
萧云集/摄
4.1983年钱库小学,许有些读者当年或许还在这里读过书。
5.1983年——矾山镇一小校舍。
6.1983年,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的码头。(以下画质清晰的黑白照片,除特殊备注外,均由萧云集先生拍摄)
7.80年代苍南宜山纶边角料再生利用的开创,是宜山纺织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产业发展的开端起源于苍南宜山上千名从业者长期在外跑业务开市场,随着纺织业和塑料编织业的蓬勃发展,90%的农户得以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投身于再生纺织业生产。
1983年从宜山纺织品交易市场满载而归的农民。
8.1983年苍南的农村剧团辗转于各地演出。
9.1984年,苍南电信机房。当时的电信机房较为传统,依赖于人工操作和定期巡检。技术人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
10.1984年,苍南县城灵溪车站售票处
11.1984年苍南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萧云集 摄
12.1984年,温州市苍南县岱岭乡的失学女孩。
萧云集/摄
13.1984年,温州市苍南县金乡镇的塑片作坊
萧云集/摄
14.1985年2月9日,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21位农民专业户联合召开自己的记者招待会。一批商业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萧云集/摄
15.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宜山农民也趁着经济发展的春风有了闻名乡里的建树,开了自己的记者招待会。
16.1985年2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明,苍南县的机关青年也开始学习交谊舞。
17.1985年夏天苍南县学校吉他的时尚青年。
18.1985年,苍南县莒溪农村的农民们在观看露天电影。
19.1986年,苍南县天井村,村民挑着山货到外面售卖。
萧云集/摄
萧云集/摄
20.1986年,苍南县钱库镇邮局门口群众排队等待领取汇款。
萧云集/摄
21.1987年6月15日,苍南县参茸滋补品市场在灵溪开业
22.1987年——龙港一小。
23.1988年苍南的个体运营大巴车。
24.1997年春节期间的苍南汽车站,一代又一代苍南人从这里离开家乡到外闯荡。
25.1997年春节期间的苍南汽车站候车室。
26.1989年苍南县的三轮卡车,从上向下看,我还以为是一片不锈钢瓶子。
27.1989年6月27日,桥墩水库扩建加固工程竣工通过验收。
28.1990年,苍南灵溪建兴路(104国道)。
29.1991年8月——灵溪二中小操场。
30.90年代灵溪一高。
31.90年代灵溪一中。
32.1992年,苍南县金乡镇的标牌生产作坊,以前各行各业都是从无到有,只要愿意吃苦敢闯,发家致富不是梦。
萧云集/摄
33.1993年苍南农村集市上的“歌舞团”,左下角写的是中州健美艺术,哈尔滨摇滚乐。
34.1993年龙港六小。
35.1994年5月2日浙南最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苍南县副食品批发市场在灵溪通过竣工验收。
36.1993年12月8日,浙江温州苍南县,灵溪镇浙闽边贸文化节。
37.1994年,苍南县钱库镇的提包生产作坊。
萧云集/摄
38.1994年苍南炎亭渔村的足球少年,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有小伙伴在一起玩儿也不觉得多么苦了,倒是现在布置一大堆作业让小孩子弄得苦不堪言。
39.1995年,温州市苍南莒溪镇田寮村小学,校舍条件非常简陋,但是仔细看的话,还挺佩服建墙的工匠,居然能用石头把墙垒得这么平整。
40.1996年12月,苍南偏僻山区天井村有了差转台,乡亲们终于可以在家里看到电视了。
(差转台是利用外差法改变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的载频并经放大再转发出去的装置。它可以使电视覆盖面增大,确保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后因有线电视的普及而取消。。)
41.温州农村自古以来就有着聚族而居的传统。这种居住方式使得同一宗族的人们在地理上紧密相连,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形成了紧密的社会联系和互助网络。在这样的环境中,宗族成员之间往往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人际交往中,温州人往往更加注重亲情和家族关系,倾向于与家族成员或同宗族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1998年5月,苍南县某宗祠举行的宗族盛大宴会。
42.1997年10月——五凤学校。
43.90年代的马站高中
44.1998年黄檀学校
蒋希招 摄
45.1998年,灵溪镇江湾路商业城原址,许多人在这里“摸奖”。
46.1998年9月21日上午,通往“农民城”的龙港大桥被宁波货轮撞断两座主桥墩,桥面倒塌三孔75米,许多市民赶来看热闹。
47.2000年5月——望里一小北教学楼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