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趋势可能是下行;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存在演化为多方面危机的可能;我国明年经济形势判断与宏观政策选择,在宏观调控上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预见性,增强政策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加注重透明性、创新性,确保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实现。经济下行阶段,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产业上做文章;以基础设施建设寻求增长点的突破;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增长。

[关键词] 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增长点

[中图分类号] F1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

(一)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趋势可能是下行

国际货币基金2015年10月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长今年和明年分别为3.1%和3.6%,分别低于7月预测数据的0.2%,4月预测今年增长3.5%,一年前他们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是3.9%,预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达到6.6%,现在下降到4.0%,这说明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在下行之中,乐观的估计在被持续下调,2016年可能也不例外。

1.美国和中国经济趋向下行

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大体看两个国家和两类国家。两个国家是指美国和中国。美国不仅贸易对全球经济影响巨大,金融和资本流动政策、尤其是产业创新对全球影响巨大、长远,目前美国经济并未完全走出危机,全球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有限,中国需要的技术、设备美国不给,无法扩大双边贸易规模,美国经济走向高增长不容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以来也在下调美国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占全球比重已经达到13.5%,贸易占12.5%,贸易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是全球实体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尤其是中国的进口能力对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模仿、学习发达国家的创新和自我创新能力决定了中国经济的远行程度和可持续性。总体来说,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发展已经处于极限或顶峰,产能和供给趋向绝对过剩。以铁矿石为例,2014年全球铁矿石产量32.2亿吨,其中中国生产15亿吨,进口9.33亿吨,中国占全球需求量75.5%,2014年中国铁矿石需求比2000年增加万吨,期间全球产量增加21.60亿吨,中国消费增加占全球需求增加的99.05%,占生铁增加量的93.54%,粗钢增量的86%,2005-2014年中国石油消费需求增量占全球增量的69.5%。因此,一旦中国需求下降,全球价格和贸易增长就会下降。目前,这一趋势不会发生根本转变。

更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经济的基数越来越大,年度之间保持同样增长率的绝对规模加大,速度规律的作用在逐渐发挥作用,经济加速比较艰难。

2.资源能源类国家和制造业国家经济下行

两类国家指能源、资源供给和需求国或制造业大国。本轮全球经济繁荣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资源、能源需求持续扩大,大力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和扩大国际贸易而起,衰退也因新兴经济体因素而生。中国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能国,最大的制造国,生产的产品超过了以前各国产品风靡全球的影响,它是大市场向小市场的销售,一旦走向顶峰、过剩,与以往的任何过剩不同,是大市场对小市场的过剩,是绝对过剩,至少是阶段性绝对过剩,它不仅是制造业的能力和产品供给过剩,也意味着追随制造业的能源和资源开采、投资和产能过剩,这是全球经济周期的调整。

这两类国家的产能和供给过剩,导致全球市场竞争,不仅制造业产品价格下跌,资源能源价格也下跌,而且资源能源价格已经腰斩。这其实也是全球产品价格体系和价格结构的重新调整,即过去高价格、上涨幅度大的产品价格下跌,低价格、上涨幅度小、需求增加的产品价格将大幅度上涨,它是财富在资源、能源供求国家和制造业、贸易国家之间重新分配,在不同产品企业之间重新分配,这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结构调整、财富重新分配调整,其周期比一个国家内部的时间长,短期不会带来经济增长的明显变化,更多可能是下行,除非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而且新增长的部分占经济比重要接近和趋向接近传统经济的比重。

历史的经验表明,绝大部分制造业国家的产能过剩输出不是转移,而是再造,包括中低端和中高端,最终在国外市场形成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增加全球产能。尤其是美国、欧洲的投资环境好于中国,中国可能走向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去发展,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和竞争格局,这个格局意味着未来阶段内,产能降继续增加,价格竞争将无法避免。

本轮繁荣也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进行了新的分工,亚洲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和扩大贸易,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和虚拟经济,而危机以来,这个分工消失了,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扩大贸易规模,全球进入了实体经济重新竞争的时代,发达国家可能重新夺回部分市场,并与中国进行竞争和市场的竞争,中国出口面临继续下降的压力,并对全球带来压力。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提质升效的转型,尤其是产能过剩的调整尚未见底,节能降耗的潜力很大,这意味着中国对国际资源、能源需求下降也未见底,同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不断提高,这些既不会促进出口,也不会刺激进口,新兴经济体和资源能源国家寄望于中国进口需求增加来推动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难度,期望发达国家进口扩张,也不现实,因此今后1-2年国际贸易形势不会出现转折性变化。

(二)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存在演化为多方面危机的可能

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以来,全球危机不断,2009年始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到目前尚未结束,中间伴随着中东、北非国家的政局动荡和内乱、战争,2014年第四季度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快速下行、汇率贬值,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2015年以来中国的股市、汇市价格下跌,世界经济和金融越来越显得不安稳。

一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可能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中长期趋势。价格下跌导致企业利润暴跌,财政收入下降,居民收入下降,导致投资能力下降和需求下降。资源和能源国家的进口能力和建设、发展能力大大削弱,资源和能源进口国虽然因此受益,但是出口受阻,境外投资能力降低,很多合同确定的项目将无限期的延期,以前的投资因为在价格高位可能亏损,影响后续的投资能力。委内瑞拉、加拿大、俄罗斯、沙特、澳大利亚、巴西等面临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

二是周期因素的影响。从1988-1990年的中国经济下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苏联解体和东西德合并,再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0-12年内全球经济和金融就会出现局部和区域性危机,本轮危机到2017-2020年恰好是10年周期和30年周期的叠加点,存在爆发新的危机可能。危机从哪里找到突破口?可能就是价格和速度下行上体现,而且恶性循环,重新达到平衡。这个价格不仅是实体经济价格,也包括金融资产价格。

三是持续的低利率政策。美国从2009年3月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以来,已经7年时间,尚未有结束的象征,欧洲央行在2010年加入量化宽松,日本在2012年10月加入,发达国家货币救助的是金融资产价格,保持了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扩大了货币发行;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扩张货币政策,救助和繁荣的是实体经济,带来货币贬值压力,积累的外汇购买发达国家金融资产,目前面临价值缩水的风险,对汇率的干预能力削弱,汇率、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价格未来数年依然存在继续暴跌的可能。目前全球政府债务、各种金融资产价值是GDP的百倍以上,泡沫的发展在实体经济下行和危机时,其资产价格将出现暴跌。

(三)我国2016年经济形势判断与宏观政策选择

由上判断,中国经济下行最艰难的时刻可能在后面,2016年、2017年的压力可能更大,挑战更多,需要未雨绸缪,以更坚定的信心和更大的勇气做好应对准备。要尊重经济规律,把握市场趋势,保持忧患意识,防止宏观预期与微观行为反向而行导致的突发性市场风险。

在看到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乐观前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市场最大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有市场机会的国家,尤其是很多创业者、市场开拓者、新技术和新产品大有作为的市场,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恰恰给创新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市场。尤其是我国经济区域、行业内部分化明显,新产业、新产品不断出现,而且增长较高,因此,对中国经济前景要保持信心和定力。

鉴于经济形势的复杂和不确定,在宏观调控上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预见性,增强政策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加注重透明性、创新性,确保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寻找新的增长点

经济下行阶段,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保持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未来有哪些新的增长点?

(一)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产业上做文章

大力发展生态和环境治理产业,促进转型升级。生态改善和环境治理不都是成本和投入,也是新兴产业。德国的水泥制造完全封闭运行,这是技术,也是设备制造;大气、土壤、水污染的测量是技术和产品、设备制造,其过滤和处理也是技术和设备,尤其是居家空气净化器,如果达到空调市场需求规模,水过滤和净化技术、设备能够使净化水达到或接近饮用水的标准,也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环境治理涉及生态系统平衡,与区域规划和功能区关系密切,也是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一旦成功,就可以产生收益。货轮进行改造,可以节省燃油40%,降低油耗,减少排放,这是新技术,需要有研发投入。汽车动力源的改变将带来的新的市场,个性化、智能化的各种需求,具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寻求增长点的突破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因素。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通推动经济全球化,为未来10年的发展寻找了一个新增长点。在国内,我们依然要发展基础设施,发展什么样的基础设施?

1.继续加大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边疆、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起相互联系、开放的国际机场群,高速铁路、公路网,电网、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网,包括城市地下管网等。这些地区的高铁速度应该高于内地,地下管网建设质量、安全、抗暴风雨、水灾的能力标准要提高。

2.完善传统基础设施,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一是省区内中心城市的机场、港口逐渐成为海关,不必绕道,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把海关和边防检查延伸到地市,内陆大部分中心城市的机场都可以作为国际机场直飞,直达;二是增加飞机的起降点,机场、港口作为高铁连接点,直达附近中小城市,机场出来以后,有地铁、高铁直达市内和中小城市的市内,缩短城市间的时间,让城市连接起来。比如北京到河北崇礼建立有直达地铁或高铁,出机场可以直达;或者在张家口建立国际机场,数分钟直达崇礼;三是机场、港口、铁路站点改造或者扩建为货物配送中心,货物到达之后,就可以一次到位进行运输,把机场、港口、高铁完全连接起来,降低物流成本,节省物流时间。四是建设智能物流。从机场、港口、高铁站、汽车站或者货物运输站,建立起行为数据管理的智能物流,改变货物的装卸模式。

3.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物流和互联网金融等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资金成本,以此推动技术创新、组织机构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服务、管理流程的创新,这方面带来的潜力巨大,争取的是未来市场及其规则话语权、规则执行权。

与大数据结合的互联网金融,将降低利率,简化手续,节省成本,重新建立信用体系,开辟新的市场,一定要进行创新,并运用到亚投行等国际业务中去,如果与人民币清算体系和支付宝结合,将形成新的金融运行规则和体系。

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带动政府管理和服务的互联网化、大数据化,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然后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效率,促进增长。

(三)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增长

向改革要增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哪些改革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应该说内容很多,这里,重点谈几个制度改革。

1.土地制度改革

要改变土地出让50-70年的做法,学习新加坡经验,采取25+25或者30+30年的做法,即土地出让只有25-30年,好处是企业不会囤积土地,土地成本将大大下降,如果配合取消招、拍、挂,改为根据企业提供的利润、就业、税收来确定土地给谁,可以鼓励企业创新。

其次是对土地招、拍、挂改为入股、出租,入股、出租比招、拍、挂的好处在于把土地财政从短期行为转变为长期行为,有利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也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和生活成本,促进企业做研发、科技投入。

三是农村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资产化和金融化。农村宅基地在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障以后,应该可以进行抵押融资。农村承包地以及各种所有权、产权以及自然资源进行资产化以后,应该制定政策允许融资。一旦农村土地和自然资源资产化,将带来社会资产增加百万亿以上,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就有了来源,将有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是修改拆迁管理条例,将条例规范化、细致化、可操作化。拆迁必须先建后拆,先安置,安置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拆迁方案、补贴和经费来源等必须公开、透明,补贴标准应该规范化,比如必须是当地收入标准或者目前购置房产价格和可能预期上涨费用的数倍。同时,农村拆迁必须与农村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标准,这可以大大减少乃至消除所谓钉子户,提高拆迁效率,推进城镇化建设。

2.金融制度改革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实质性措施,否则实体经济发展难以安心研发投入和发展,需要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

一是修改商业银行法,学习日本经验,允许银行与企业相互持股,允许银行之间相互兼并。这对于解决企业长期资金来源非常重要。我国目前开展的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没有金融制度的突破,将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也会给很多企业带来债务偿还压力。以前的债务,可以采取债转股的形式。

二是宽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将改造商业银行的审批和业务流程,改变信用评价体系和制度,大大提高贷款效率,而且可以让金融发展成为普惠金融。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足,其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完善不足,而不是限制。

三是保持股市稳定。股市设立股指熔断机制是正确的选择,但这没有完全解决其风险和投机性。建议对单个股票也设立熔断机制,即股价在任何时点间的30个交易日上涨或下跌达到20%,即停牌30个交易日,这可以有效抑制股价投机上涨和暴跌,保持市场相对稳定。而且,多个交易日停牌后的风险也比较大,市场就会真正是投资而不是投机;其次,对于新股上市,鉴于炒作和投机,股票上市后的连续60个交易日都不设立涨跌停制度,这可以抑制投机。再次,新股发行应该集中上市,而不是少数几个上市,每半年或三个季度发行新股一次。避免少数资金投机。四是控制上市企业规模和数量,应该有所稳定。

3.加快医疗和教育改革,促进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

目前,医疗和教育是高度垄断的市场,应该加快医疗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可以促进就业规模增加一倍以上,同时,带动医疗设备、器械和医药产业和产品的发展,促进教育、培训产品和产业的发展。

教育和医疗制度改革,如果配合大数据的运用,不仅可以带来生物医药、制药业的革命,而且可以回到中医的个性化需求配置药方和药品,极大地推动医疗技术和制约技术的发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尤其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培训等,以及具有知识积累性的培训和教育,将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和技术研发的完善,这必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质量提升和技术升级。

这两项改革,将大大增加社会就业和科技发展和创新发展。

4.激励机制改革进行突破

一是激励科研创新。大家都知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在于人才创新,但也需要良好的利益机制。目前,草根的创新动力问题基本解决,即使自己不能创新,也愿意出资收购或者投资创新,因为草根企业有良好的收入分配和股权激励机制,真正按照贡献和能力来进行分配。但国有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的科研创新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因为不能真正按照贡献和能力来进行分配,甚至不能保障高级科研人员的生活安定。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不应过多地强调购买设备、资料,而是允许科研经费的一定比例作为个人收入,让科研人员安心研究,安心坐冷板凳。把科研经费的少部分拿出来作为激励,不仅可以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而且会创造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二是鼓励国有企业创新。国有企业分配机制也需要改革,尤其是对于创新这块,可以根据创新的市场效益给予创新者奖励,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或者规则进行分配,同时加强监督和检查,防止弄虚作假;鼓励和允许国企把创客、创新、创业进行内化,并设立企业天使基金、风险投资资金,探索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支持新就业的学生创新创业,作为企业创新创业的补充,在考核、监督上实行专项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大幅度提高对侵权的惩罚力度和赔偿标准,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切实保护创新创业者的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让创新、研发企业带动社会转型升级。不能优先保护知识产权,就会让科技创新企业死掉,不利于转型升级。

5.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没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不可能有消费需求的扩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

一是实行个税联网。这可增加财政收入,也有利于消除个人收入差距的不平衡,消除个人漏税。

二是房地产全国联网,并开征房地产税。开征房地产税必须对个人房地产情况了解,而且全国联网很方便,真正消除房地产垄断和分配不公。对个人、家庭第二套以上的住房进行征税,这不仅增加财政收入,也会降低房价,降低企业土地和房租成本,增加研发投入。

三是增加地方税。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开征拥车证税,不再摇号、限行、拍卖牌号,个人购买小轿车、企业单位购买各种汽车,都需要交纳税收,这不仅公平,也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困难,而且有利于解决社会不公平。拥车税的价格可以超过汽车本身的价格。此外,可开征奢侈品交易税,对所有奢侈品交易必须编号、登记,不得遗漏。

四是实行高速公路免费,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发展;实行城市公园门票免费,促进旅游发展,对乱扔垃圾、吐痰、撒尿等重罚,举报重奖,大力发展城市公园生活和文化服务,以此解决公园费用,促进消费,同时建立公园管理规范和标准。

五是转移支付改变为责任投资或进行绩效考核。财政应该是纳税人的资产管家,让纳税后的资金使用产生社会收益和经济效益,确保纳税的负担减轻,确保财政支出的可持续性。资金不仅用在刀刃上,用在必要的项目上,更要有效益、效果。

建议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财政资金投入产生效果的,给予无偿补贴和转移支付,包括对科技企业投入。资金的使用和投入必须产生效果,带来生产的增加,税收的增加等,技术的创新和产品创新等,而且进行公示。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要有监督和评估,要采用投资人以及投资考核的方式,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率,否则,不如把资金让给市场。

财政对企业的补贴原则是对基础研发投入,而不对生产和经营补贴,而且要建立起绩效考核机制。对各种补助、救助、科研等资金等,都需要考核、监督、评估、问责。财政资金占基金规模的20%以上,这些资金要发挥好作用。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