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铁一般的定律让延边人民尝到了甜头。改革开放30年来,延边道路交通飞速发展,公路路网建设纵横有序,如一张“蛛网”遍布延边大地,交通无阻、四通八达,带动延边经济飞速进步,青云直上。
改革开放之初,我州交通事业还处在制约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指导和鼓舞下,努力拼搏,大胆探索,闯出了一条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交通建设迅速发展,成绩显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州交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加强,交通建设开始进入上档次、上水平、上台阶的发展阶段,连接8县市的主要公路全部铺装了沥青或水泥路面。经过30年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个建设布局合理,干支相连、沟通内外、四通八达、快捷畅通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基本消除。我们在以下数字对比中可以看到:
1978年以前,全州公路主要以通达、通畅为目标,路面以砂石路为主,通车里程2741.5公里,州内仅有一条302国道,公路等级均在二级以下。其中国省干道公路1095.3公里,县级公路746.6公里,乡道427.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只有6.4公里。到2007年底,全州交通公路通车里程842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7公里,一级公路135.9公里,二级公路1502.2公里,三级公路859.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9.7公里。
为满足我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州交通建设经过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先后筹建了长珲高速公路、延和一级公路、图乌线302国道延吉至朝阳川段改建工程等一大批高等级公路。通过建设汪清至省界公路、珲春至省界公路、敦化江源至沿江公路、201国道敦化至小沟岭段等重点工程,打通了我州与周边省份及省内其他地区的陆路通道。同时,为满足我州对外开放步伐,先后修建了龙井至三合口岸、珲春至圈河口岸、和龙至南坪口岸等口岸公路,对我州开边通海,加快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1978年以前,我州农村公路基本上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水横流的局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州在2003年就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目前全州67个乡镇1010个行政村中,有63个乡镇、556个行政村通了油路、水泥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4%,行政村通沥青(水泥)率达到63.2%。
一个以州府延吉为中心,以公路主干线为骨架,向全州各县市辐射的“一小时经济圈”公路网络初步形成,有效地改善了我州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延边州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由于延边地处山区,公路运输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改革开放后,我州交通运输市场迅速崛起,在2000年以前,我州公路客运站只有58个,客运线路296条,其中跨省线路20条、跨地区线路14条、州内线路262条;营运车辆9838台,其中客运班车1413台、出租车8416台、旅游客车9台。
随着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公路运输市场不断壮大,截至2007年底,全州客运站已达到118个,上等级客运站达到49个,货运站及货运交易市场12个,客运企业和线路公司20家,客运班线511条,其中跨省线路31条、跨地区线路47条、州内线路433条;营运车辆9990台,其中客运班车1474台、出租车7679台、旅游客车264台。平均日发班次4256个,日发送旅客9万人次。货物运输市场也有长足发展,我们重点推进了延吉、敦化、珲春三市的物流建设,2007年我州货物吞吐量达到32883万吨。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占全社会客、货运量的比重分别达89%和86%,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份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