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首脍炙人口的《兰溪棹歌》因为生动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被为广为熟知。

这两天,却有一本同样名为《兰溪櫂歌》(櫂同棹)的诗词集突然在兰溪传开。

让人好奇的是,在这之前,这本记录了清代兰溪地方风土、人情物态、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的典籍,知道的人却少之又少。

它是怎么出现的,又有何玄机?

中山色镜中看的上一句_越中山色镜中看镜是什么意思_越中山色镜中看

以兰溪为素材的诗词集 当地却没几个人知道

事情就要从几天前的众筹开始。

1月6日起,一则名为“兰溪首部‘文化诗典’《兰溪櫂歌》印行众筹启事”的消息,在兰溪市民的朋友圈内刷屏,吸引了众多本地文史爱好者的认筹。

发起众筹的,是兰溪文史爱好者蔡予新。

据他介绍,在去年12月底的一天,他的一位安徽好友向他推荐了这部书。好友喜欢收藏古书,知道蔡予新是兰溪人,且喜爱本地文史,便向他作了推荐。

看到此书,蔡予新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不管是风土记录还是文史考证,都有很高的造诣。”惊喜之余,他第一时间去网上搜索,在网上文库内也找到了这部书。后来,蔡予新跟身边的兰溪文史群好友分享,大家都被书中诗词所折服。

“这么一本好书,无论是专家还是业余爱好者,竟然都没听过。”一本以兰溪为素材的诗词集,当地对它的认识却是一片空白。这让蔡予新萌生了一个想法:影印。

经过协商,大家一致决定,发起影印《兰溪櫂歌》的众筹倡议。

越中山色镜中看镜是什么意思_中山色镜中看的上一句_越中山色镜中看

白首诗词道尽兰溪风物志

能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书里到底写了什么?

晚明至清初,兰溪人文蔚起,名儒接踵。但其中志书修葺,问题不少,掌故珍闻时有遗落。

但《兰溪櫂歌》则为我们留下了一部当时兰溪的风物志。

书作者汪启淑(1728-1799),字秀峰,号訒庵、悔堂,善诗文,喜收藏,尤以印章、书籍最称宏富。

乾隆十八年至乾隆十九年春,汪启淑寓居兰溪袁氏宅第,流连赏景之余,创作了这一组《兰溪櫂歌》。

“櫂歌”是民歌体诗,流行于明清,它承袭先秦骚人的传统,发扬汉魏乐府的遗风,以抒写地方风土,人情物态,名胜古迹和轶闻掌故见长。

这组“兰溪櫂歌”,刚好100首,每首诗后有注解,对所描写的人物、风景、掌故进行考释说明,引经据典,辅之作者的见闻,虽以“櫂歌”为名,不如说是清初兰溪的一部风物志。

越中山色镜中看镜是什么意思_中山色镜中看的上一句_越中山色镜中看

揭秘清代兰溪最高建筑

除了诗文优美本身,《兰溪櫂歌》还有助于解决今天很多历史研究的纷争。

如“钱王故井已荒凉,扫叶谁为试煮尝。春暖闲经游渡过,空闻比戸焙茶香”一诗,这里的“游渡”,应该就是今天的游埠,茶烟缭绕,满室生香的格局至今依然。

又如“南山危塔矗靑冥,历刼依然似有灵。鹤发老翁亲为说,堕砖曾见赤乌铭”一诗,咏的是城南的同仁塔,诗后的注释就说, “兰溪共有三塔,已废其二,所存惟城南山巔之塔”,可破横山塔至嘉庆年间尚在的传疑。

再如“程君墓废剧堪怜,寒食谁分一陌钱。记得祭碑当日事,过人先见竟如仙”,注释中表示,“马鬛(lie兽类颈上的长毛)颓废,仅存数尺之碑矣”,这是至今无法找到的乾隆年间程济墓园的遗存风貌。

除此之外,诗里还保存了许多古城风貌,都是闻所未闻的。如“风生微瀫漾轻波,掠岸渔舟动櫂歌。爱煞谿山凝碧处,断云归鸟晚来多”,注解说明,“谿(同溪)山凝碧”这是当时兰溪北门上的题额;再如“桂花坟畔簇天香,剪剪西风酿薄凉。斜日四层楼上望,大慈岩是渗金籹”,不仅写到城东桂花坟的景致,而且提到城南有“盛家楼”,乃是兰城最高耸的建筑。

众筹影印 1月13日截止

“《兰溪櫂歌》这部书,既能让更多人了解兰溪的历史文化,也能推动兰溪古城旅游开发,对于后人来说十分珍贵。”兰溪文史爱好者潘志平说。

自1月6日,众筹启事发布后,吸引了众多文史爱好者的关注,截至目前已众筹了120多本。众筹时间到2018年1月13日止;限印200本,认购满自动截止。众筹金额为每本工本费60元。

此次影印的诗集以乾隆20年汪启淑自刻本为底本,采用宣纸线装的仿古形式,由专业书局代印。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