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派兵讨伐楚国盟友陈国。楚国令尹子西听到这一消息,坐在朝廷上,长叹不已。曾被子西救过一命的蓝尹亹看到这一幕,便上前关切地问道:“我听说,君子处理政事时想到道义,饮食时想到礼仪,宴会时想到与众同乐,享乐时要想到从善,日常没有无故叹息之理。您正在处理政事,却叹息不已,这是为何?”
子西看了看蓝尹亹,答道:“当年吴王阖闾曾经大败我国,现在阖闾去世后,我听说他儿子比他更出色,所以我才叹息!”
伐陈之前,吴王夫差刚在夫椒(今浙江绍兴北)之战取得大胜,迫使越国臣服于吴,报了父亲阖闾欈(zuì)李(今浙江嘉兴南)战败的国耻。如今夫差刚臣服越国,就转身前来攻打陈国,这怎能不让子西忧心?
一听说子西在担心夫差,蓝尹亹倒释然了:“您还是担心施政的德行不足吧,不要再担心吴国了。我听说夫差喜欢疲敝民力以满足其个人喜好,放纵自己过失却拒绝别人进谏;即便在某处只呆一晚,亭台楼阁的装饰也必备齐全,声色犬马之类的玩物也必须跟从。夫差这是先自己败坏了吴国,怎么能祸害别人?您还是多行德政以应对吴国吧,吴国就要自取灭亡了!”
听了蓝尹亹这番话,子西颇受震动。
公元前487年的一天,子西忽然想起了兄长太子建——自从被费无极陷害被迫流亡海外后,太子建离开楚国已三十多年了。虽然太子建已死,可他儿子王孙胜还在,却流亡到了吴国。再怎么说,太子建的后人也是楚王后裔,何不将他召回?
太子建的一生,也颇多坎坷。
在公元前522年,因为费无极诬陷他造反,致使太傅伍奢被杀,太子建本人则逃到了宋国。他刚逃到宋国一年,宋国又爆发了华、向之乱。太子建因为支持宋元公而受到牵连,不得不逃到了郑国。
逃入郑国后,郑人倒还对他极为善待。呆了一阵后,太子建又游历到了晋国。此时晋国霸业已失,对郑国的背叛极为不满。听说此事后,太子建便与晋人合作,准备偷袭郑国。为此,太子建又向郑人请求回到郑国。郑人不虞有诈,再次接纳了他。
回到郑国后,太子建就频繁与晋人通风报信。不久,双方就约好了伐郑的日期。可事有不巧,一位曾受太子建虐待的私邑之人却突然向郑人告发了太子建。郑人将晋人间谍抓了起来,拷问得知了太子建私通晋国的阴谋,就把太子建给杀了!
太子建儿子王孙胜,从此逃到了吴国。
对于子西而言,当年太子建被赶跑原本就是一场冤案;如今兄长之子还在四处漂泊,实在有所不忍。况且吴国是敌国,一位楚王之孙在此,难免被敌人利用,对楚国未来并非好事。既然要修行德政、团结更多的楚人,无辜受害的楚王之孙为何不能召回呢?子西再三考虑,决心将王孙胜召回楚国。
一听说子西要召回王孙胜,叶公就表示坚决反对:“王孙胜为人,奸诈而好为乱,这不是祸害吗?”
叶公,字子高,即沈诸梁,是名将沈尹戌之子。虽然叶公好龙的名声不太好,但作为名将之后,其实叶公在楚国德高望重。
听了叶公的话,子西有些不以为然:“我听说他为人信义而勇敢,想让他驻守边境。”同一个人,叶公与子西看重的是其不同品质,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大的分歧。
见子西不听,叶公担心地说:“亲密仁慈才能有信义,遵循道义才能称其为勇。我听说他言出必行,却喜欢招募死士,恐怕是有私心吧!这样的言出必行,谈不上信义;非义之勇,也谈不上勇敢。将来您必定会后悔!”
出于对兄长的亲情,子西无视叶公劝谏,还是召回了王孙胜,并将他安置在吴、楚边境的白邑(今河南息县东)。从此,王孙胜就被人称作白公胜。
回到楚国后,白公胜日夜不忘父仇,多次向子西请求伐郑。当前形势下,强敌吴国在侧,楚国实在是不敢多面出击,去讨伐郑国。况且郑国与晋国不和,恰好是楚人抵御强晋的一个帮手,子西实在不愿这时候去伐郑。因此,他婉拒了白公胜的请求:“国家现在还未走上正轨,不然我也不敢忘记这一仇恨!”
八年后,白公胜再次请求伐郑,子西满口答应了,已经预备起师伐郑。
可这年冬,晋国却突然起兵伐郑。传统楚、晋争霸的焦点,都是郑国——郑国臣服于谁,往往就决定了霸主的归属。为避免郑国落入晋人手中,子西临时改变计划,出兵救郑,并与郑国结盟而还!
在子西看来,救援郑国是维护楚国国际安全空间的必然之举;可在白公胜眼里,这却是子西对父亲的背叛!如今楚国与郑国结盟,那父亲之仇何年何月才能得报?
所以,白公胜一听到这一消息,就怒不可遏地四处嚷嚷:“郑人就在这里,仇人已经不远了!”
气愤至极的白公胜无处发泄,拿着自己的剑就独自磨了起来。
子西之子王孙平恰好经过,见此情此景,主动上前问道:“王孙为何要亲自磨剑呢?”
白公胜怒气冲冲地回答:“我向来脾气直爽,不告诉你实情,又怎么叫直爽呢?这是准备用来杀你父亲的剑!”
王孙平听了,愕然变色,立刻回家将此事告诉了父亲子西。
子西听了,却不以为然,说:“王孙胜就像是鸟蛋,我用翅膀护佑着他成长。况且楚国我死之后,令尹、司马之位,不是王孙胜当还有谁呢?”
对这位侄儿,子西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是人就得知恩图报。
白公胜流亡海外,是子西将他召回,并委以重任。子西对他,可谓是恩重如山。况且子西说了,只要他去世,下一代令尹或司马就是白公胜。到那时,白公胜自己就可决定何时复仇了,何必在此一时?所以,子西并不相信白公胜真会这么不知好歹,为了这么一点争执而杀死自己。
可这番话落到了高傲的白公胜耳中,他却气炸了:“令尹太狂了!如果他能得到好死,我就不是我了!”父亲原本就是太子,楚国原本都是我的,哪里还用得着子西来培养我白公胜?
公元前479年,吴人入侵慎邑(楚地,今安徽颍上北),白公胜率兵前往救援,取得大胜。战争结束后,白公胜请求回郢都献上战利品。楚惠王等人不虞有诈,满口答应了。
7月,白公胜回到郢都当朝发起叛乱,杀死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并劫持了楚惠王!
亲眼看到白公胜造反,子西羞愧地掩面而死。子期大叫道:“从前我是以勇力侍奉君王,不可有始无终!”他跑到庭院内,折断一樟树枝奋起抵抗,最终也被杀死了!
这时,亲信石乞提醒白公胜要杀了楚惠王,白公胜却意外地竭力反对:“不行,杀死国君不吉利!”
虽然白公胜不想篡位自立,但他却想另立国君。于是,他又劫持了楚昭王之弟公子闾,命他做楚王。当年楚昭王死前,曾经让公子闾作接班人;可这次,公子闾却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再作楚王了。白公胜毫不心软,眼也不眨地就将他给杀了!
见白公胜如此喜怒无常,大夫圉公阳就在宫墙上挖了一个洞,偷偷将楚惠王送到母亲昭王夫人宫殿中去了。
楚国朝廷陷入一片混乱,白公胜几乎可以为所欲为了!
白公胜作乱时,叶公正在蔡地(蔡国旧地)。方城之外的人都劝他及早回去平叛,避免夜长梦多。可叶公却并不着急:“我听说,犯险而侥幸成功之人,欲望永无止境。他处事不公,必将导致众人离心!”白公胜如果能得人心,回去平叛无疑是自投罗网;但如果他不能安抚民众,那么等他被众人抛弃再回去岂不更好?
不久后,白公胜有杀死了管仲之后管修。叶公听到了这一消息,决定返回国都。
叶公刚到郢都北门,看到他的楚人吃惊地说:“您为什么不穿戴甲胄?国人可都视您如父母啊!贼人的箭如果伤到了您,那民众的希望就彻底断绝了!”叶公听了,赶紧穿上了盔甲。
刚往前走了不远,又有人对他说:“您为何穿上盔甲?国人盼望您就如同盼望丰收一样,天天翘首盼望。能看到您,民心就自然安定了。百姓人人都想将您的盛名在国内传扬,您却要遮住脸面而断绝民众希望,不太过分了吗?”有人担心叶公安危,让他穿上甲胄;可更多的人希望能亲眼看到叶公回归,让人们能看到平叛的希望。于是,叶公不顾危险,又脱下了甲胄,继续前进。
半路上,叶公碰到箴尹固正率领军队要去跟随白公胜。叶公便竭力说服他:“如果没有子西、子期二人,楚国就灭亡了!抛弃道德之人而跟随贼人,岂能保全自身?”柏举之败后,箴尹固与楚昭王同乘一艘船逃亡,也是从亡的功臣之一。见叶公前来,他临时改变了心意,倒戈跟随叶公了。
随后,叶公率领国人攻打白公胜,白公胜抵挡不住,被迫逃入山中自缢而死!
这场内乱,就此彻底被平定了。
白公胜为人性格直爽,虽然脾气暴躁,却并没有篡权夺位的野心。所以这场内乱,相对于楚国史上历次内乱而言,并不算大患。
可内乱前令尹子西的一番话,却暴露出楚国用人的一重大缺陷。
白公胜为报父仇而无法容忍子西救郑,足见他政治视野的狭隘。可子西却宣称自己死后,白公胜不是作令尹、就是作司马。因为按照楚国制度,令尹、司马基本都是由公族人士担任,以避免外人觊觎楚国国政。所以,就算白公胜缺点再多,他也能凭借家族地位当上令尹或是司马。
难道楚国就没有其他人才,只能依靠白公胜吗?
叶公在平叛过程中的表现,足证他在楚人心中威望甚高。由他对白公胜的评价,也印证了他有识人之才。叶公才能,远超白公胜,足以胜任令尹一职。可因为叶公是沈尹戌之子,非楚国公族,所以在子西眼中他就无法成为令尹或司马。
这场内乱结束后,因为楚国政局动荡不安,德高望重的叶公才得以身兼令尹与司马二职。除了楚文王时期令尹彭仲爽外,叶公是楚国第二位外族令尹。可局势一稳定,叶公马上又将令尹与司马让给了子西、子期二人之子。非公族人士楚国仕途之艰难,由此可见!
不光是叶公。
箴尹固在楚国灭亡之际,能忠心耿耿地护送楚昭王逃亡;可这次内乱爆发后,他却跟随了造反的白公胜。这充分证实了叶公遭遇并非孤例:如果楚国能保证人人都有公平而顺畅的上升通道,箴尹固为何要跟随白公胜造反?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