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飒飒秋风动上林①,神州大陆气森森。
空间航艇如星布,海外风烟蔽日阴。
国体造成机械体,天心佑启自由心。
征衣欲寄天涯远,思妇何须急暮砧②。
其二
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热血铸中华。
悲秋客忆重阳节③,起义师乘八月槎④。
燕池荡平鞭索虏⑤,神州开辟种黄花。
秋光未尽风烟尽,鼓角声中半是笳⑥。
其三
重光祖国借余晖,万众同心用力微。
毳幕腥膻终寂寥⑦,汉家子弟尽雄飞⑧。
喜当年富兼身壮,时正秋高又马肥。
戎马少年半同学,倾心为国志无违。
其四
筹安客意住龙头⑨,惊起神州肃杀秋。
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
强梁子弟三乘马⑩,大好河山一泛鸥。
回首剧怜民国土,几希幻作帝王洲。
其五
蓬莱昕夜觅仙山⑫,堪笑贪夫转念间。
信有佳兵来北地,那知国士出南关。
言犹在耳成虚誓⑬,老不悲秋亦厚颜。
报国归来天欲暮,笑看北地废朝班。
其六
成败兴亡一局棋,金根不让实堪悲⑭。
相争权利皆新法,竞窃功名胜昔时。
余子称雄嗟分小⑮,布衣高位惜官迟。
金龙不蛰秋江热⑯,捷足天门太不思⑰。
其七
中原未定漫言功,私幸英雄入彀中⑱。
义举辉煌诩仁术,春光灿烂倏秋风。
气嘘紫极燕云黑⑲,血映征衣蜀水红。
正气人催天不灭,芦中人困有渔翁⑳。
其八
博得勋名万古垂,轰轰烈烈不逶迤。
雄飞志在五洲外,烈战功存四海陂。
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
岁寒劲节矜松柏㉑,正直撑天永不移。
【注释】
①上林:汉代武帝于建元年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代表作,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今西安)、咸宁等5县,纵横150千米,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此处代指京师(今北京)。
②暮砧:即黄昏时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③悲秋客忆重阳节:指在悲秋时节回忆起参加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蔡锷领导的云南起义。
④起义师乘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唐·唐彦谦《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槎:木筏,这里代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⑤燕池:代指清王朝统治者居住的北京。索虏:历史上剃发垂辨这一习俗,存在于多数北方游牧民族之中,中原汉人因之泛称其为“索虏”;这里代指满族贵族统治者。
⑥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胡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
⑦毳幕:毳幙,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腥膻:北方少数民族以肉食为主。这里指满族贵族为主的统治者。
⑧汉家子弟:指广大被压迫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
⑨筹安客意住龙头:指筹安会的政客竭力鼓吹袁世凯复辟帝制。龙头:封建时代,龙和龙头都是皇帝的象征。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孙、李、胡、刘四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
⑩强梁子弟三乘马:指袁世凯操纵的“请愿联合会”再三奔波活动,大造复辟的声势。强梁:强横、强暴。
⑪几希幻作帝王洲:几希:差一点。帝王洲:帝王统治的地方,指封建帝制复辟。
⑫蓬莱昕夜觅仙山:指袁世凯朝思暮想篡夺革命果实、当中华帝国皇帝,就像秦始皇派人去海外寻觅蓬莱等仙山和长生不老药一样。昕夜:早晚。
⑬言犹在耳成虚誓: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信誓旦旦永绝帝制,谨守宪法。但不久他就自食其言。
⑭金根:即金根车,以黄金为饰的车,乃帝王所乘。诗中指皇帝宝座。《宋书》:“秦阅三代之车,独取殷制。古曰桑根车,秦曰金根车也。……汉制乘舆金根车,轮皆硃斑,重毂两辖,飞軨。”
⑮余子:其他的人。指其他人平庸无能,表示对别人的轻视。《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明·袁宏道《与李龙湖书》:“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无足观者。”
⑯金龙不蛰:金龙:秋季。蛰:蛰伏。四川方言有24个秋老虎之说,言立秋之后,尚有一段大热天气。
⑰捷足天门太不思:捷:迅速,快捷。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疾足就是捷足。天门:帝王宫殿之门。太不思:太不自量力。
⑱英雄入彀中:彀中:射程所及的范围,比喻圈套、陷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⑲紫极:紫薇星所在的地方,原指天上最高处,后用以比喻皇帝所居之处。
⑳芦中人困有渔翁:困境中的“芦中人”,自有“渔翁”那样的好心人帮助脱险。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楚之亡臣伍子胥奔吴,至江,渔夫渡之。见子胥有饥色,曰:‘为子取饷。’渔夫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渔夫来,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
㉑岁寒劲节矜松柏:社会动乱,乃知道志士的气节。松柏:喻栋梁之材。《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赏析】
这组七律作于1919年,朱德时年33岁。这是作者用杜甫《秋兴八首》的韵而作的一组诗。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壮年时代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飒飒秋风动上林,神州大陆气森森”,通过对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护法运动的整体氛围;“空间航艇如星布,海外风烟蔽日阴”,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感觉到海内外护法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好形势;“国体造成机械体,天心佑启自由心”,则强调了自由、民主思潮之不可阻挡和压制;“征衣欲寄天涯远,思妇何须急暮砧”抒发了诗人对共和必然战胜专制的豪迈展望。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国体造成机械体,天心佑启自由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泸州,在仲秋时节,回忆起当年自己在云南昆明参加辛亥革命的情景,上应第一首。“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热血铸中华”,写出当年热血沸腾、投身革命的激情;“悲秋客忆重阳节,起义师乘八月槎”,在诗意和诗的结构上都是一个过渡,过渡到对几年前革命活动的追忆;“燕池荡平鞭索虏,神州开辟种黄花”,则是作者和战友对推翻满清贵族专制统治,对民主、自由的新生活的自信与向往。黄花,就是菊花。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作《题菊花》一诗,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自此之后,菊花就成为自由的象征。最后两句,“秋光未尽风烟尽,鼓角声中半是笳”,侧重写狼烟散尽,可是笳声呜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护国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全国竟然很快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诗中的“悲”字,是此诗的“诗眼”。透过这个“诗眼”,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第三首,回忆诗人和战友积极参加昆明起义的情景,是第二首的延伸。“重光祖国借余晖,万众同心用力微。”余晖,日落后,天空中的大气所发散出的短暂光辉。这一句点明时间。“毳幕腥膻终寂寥,汉家子弟尽雄飞。喜当年富兼身壮,时正秋高又马肥。”中间两联,写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豪情,语言上显得很洒脱、自如。“毳幕腥膻”代腐朽的封建统治,“年富身壮”状写诗人和战友的神采,褒贬溢于言表。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宋·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其外市,则西至安集延、伊犁、哈密、喀尔喀,东至黑龙江,秋高又马肥,被罽捆货而至。”诗中仅仅取其“正是活动季节”之意。
第四首,回忆袁世凯复辟之时风雨如磐的黑暗局势。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筹安客”们的奔走、撺掇,袁世凯的黄粱美梦,使得神州大地四野萧萧、风雨急骤,中原黯黯,鬼神发愁,中国陷入封建复辟的空前危险之中。“强梁子弟三乘马,大好河山一泛鸥”一联,“三乘马”写出了所谓“筹安君子”踌躇满志的小人嘴脸,“一泛鸥”出自杜甫五律《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出了共和志士在革命低潮中的孤独与苦闷,它们构成了一组互为对照的意象。“回首剧怜民国土,几希幻作帝王洲”,则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成果毁于一旦的痛惜。
第五首,嘲笑复辟的袁世凯,讽刺一班恬不知耻、追名逐利的政客之可悲下场,表达自己护国功成报国归来的欣慰之情。“蓬莱昕夜觅仙山,堪笑贪夫转念间”,袁世凯朝思暮想篡夺革命果实、当中华帝国皇帝,就像秦始皇派人去海外寻觅蓬菜等仙山和长生不老药一样。可惜,美梦难成。一个“笑”字,是此诗的“诗眼”,诗人爱憎之情,就体现在这个字眼上。“言犹在耳成虚暂,老不悲秋亦厚颜”,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信誓且旦永绝帝制,谨守宪法。但不久他就厚颜无耻,自食其言。佳兵,见前《感时五首用杜甫(诸将〉韵》注⑥;国士,指蔡锷等护国军将士。“报国归来天欲暮,笑看北地废朝班。”朝班,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又称朝列、朝次、朝序、朝伦、朝部。袁贼恢复帝制,遭到全国军民的反对,在绝望中死去,而追随袁贼的一班“功臣”也就不得不废弃了“朝班”,成为历史的弃儿。
第六首,“成败兴亡一局棋,金根不让实堪悲。”首联中,诗人感叹成败兴亡,世事如棋,对帝位之争,感到悲哀。“相争权利皆新法,竞窃功名胜昔时。余子称雄嗟分小,布衣高位惜官迟。”中间两联,说明了作者和战友起而抗争,是为了新法的贯彻与落实;叱责了一帮竞窃功名、僭号称雄的政界、军界政客的非分之想;同时惋惜岁月如流,人生易老,担心自己不能为国、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尾联“金龙不蛰秋江热,捷足天门太不思”,由天气而及时局,对军政“要人”们热衷于封建复辟、封建割据,表示深深的不解与极大的轻蔑。
第七首,回忆袁世凯称帝前后袁贼得意忘形,回顾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军事行动。1916年元旦;护国军在昆明举行誓师大会,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凯“叛国称帝”等十九大罪状。然后挥师北伐,一路由云南直接进入四川,直取叙州(今四川宜宾);一路由云南宣威经贵州毕节入川,取道叙永(今四川永宁)进攻泸州。护国军讨袁的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极为震动,立即成立“征滇临时军务处”,任命曹锟为川湘两路征滇军总司令,张敬尧为前敌总指挥,督率各部从湘西和川南向护国军进攻。……泸州棉花坡战役以后,护国军从纳溪退出后,张敬尧等人当天就以特急电向北京政事堂等告捷,使得袁世凯对形势作了十分乐观的估计。他在3月9日的命令中说:“现叙州已经克复,纳溪大股悍寇亦经溃败,当不难指日荡平。”这就是首联“中原未定漫言功,私幸英雄入彀中”所指的史实。一个“漫”字,一个“幸”字,写出袁贼的得意与骄狂。“英雄入彀中”,用典贴切。“义举辉煌诩仁术,春光灿烂倏秋风。气嘘紫极燕云黑,血映征衣蜀水红。”颔联写起义军虽然经历了一点曲折,但因为深得民心,故尔势如破竹,“春光灿烂”。颈联写由于义军的血战,使得身居紫禁城的袁世凯气喘吁吁,不堪重负。“红”,状义军之血战,志气昂扬;“黑”,摹袁贼之气馁,神浊气晦。用词形象、生动,而笔端带有作者的爱憎情感。孟子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文天祥《正气歌》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作者尾联正气人催天不灭,芦中人困有渔翁”,写出起义军怀浩然正气,得民众之助,同时表现了作为带兵军官的作者自己,率部作战,无坚不摧的自信。
第八首,“博得勋名万古垂,轰轰烈烈不逶迤。雄飞志在五洲外,烈战功存四海陂。”首联和颔联,表现了诗人以功名自许、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颈联“信有霜寒堪寄傲,肯因苦雨便离枝”,表现出作者决不随波逐流的鲜明态度;“岁寒劲节矜松柏,正直撑天永不移。”尾联表达了作者像松柏一样坚贞,正直撑天、立志不移的决心。结句“岁寒劲节”的松柏,“正直不移”的宣言,给读者树立了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这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首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回忆自己参加的革命斗争为线索,以忧念时局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对护国战争的充分肯定、对复辟倒退的猛烈鞭笞、对封建政客的无情讽刺为基调。其间穿插有“飒飒秋风动上林,神州大陆气森森”的阴霾,有“燕池荡平鞭索虏,神州开辟种黄花”的豪迈,有“喜当年富兼身壮,时正秋高又马肥”的昂扬,有“成败兴亡一局棋,金根不让实堪悲”的感叹,有“正气人催天不灭,芦中人困有渔翁”自信。
汉代的《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以说,这组诗,无不是正当壮年的作者自己远大志向与抱负的真实写照,无不是作者自己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