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习、工作、买房,每个人都面临各种辛苦。尤其是房价,成为了无法逃避的困扰。然而,我们这边的房价算高的,可换到另一个世界,人们都会笑掉大牙,这真不是开玩笑。
那些阳间的无人问津的荒山野岭,在阴间竟然价值连城。一千多年前,这些墓地就被炒到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钱”一小片。阴间的地皮市场,用法律文书固定价格,比我们现在的一纸房产证更加独特。他们的“土地使用权证”甚至以碑刻和玉雕形式永久保存在墓室里。好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阴间的“买地券”吧。
什么是“买地卷”
早在《癸辛杂识》中,就有了关于“买地券”的最早记载:“今人造墓,必用买地券,以梓木为之,朱书云:‘用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买到某地若干’,云云。”
“买地券”,又称为“地券”、“冥契”、“幽契”、“镇墓文”、“墓别”、“阴宅碑”等,是中国独有的丧葬文化现象。最早出现在西汉前期,最初称为“告地策”。这些文书一般记录在木牍上,随葬于亡者墓室中。内容相对简单,主要以地上官吏的名义通告阴司官吏,指明某县某乡某人于何年何月何时,携带何物何人(随葬的俑与物品),前来报到,类似于现实世界的户籍迁移。
东汉中后期,买地券逐渐演变成殁者与鬼神之间的契约,相当于阴间的房产证。新殁者在殡葬附近找人担任主持人和见证人,购买墓地,期望在阴司得到承认,实现和平共处,构建类似“地界”的保护。券材料随时代变迁,东汉时刻在铅板、玉板或陶柱上,后来进入砖刻时代,南朝明清时期常见于石碑上,有时还附有碑座和碑帽。
券文内容和格式从汉代到清朝持续变化。最初仿简策状,记录户籍迁移。五代宋朝时,女性券排成方形,男性为圆形,字数通常为二、三百字,用朱砂字书写。内容包括往生者的身份、生平、家族脉络、殁故时间,后来加入宗教元素,宣称土地是从地夷王、黄天父后土母等地下神明处购得。
券金额常为“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文”,代表冥钱,但实际上购得的并非墓葬所在地,而是虚构的阴司土地。
券文声明权属和立契过程,规定了违约责任。最后由地下神祇如丘丞墓伯、道路将军等承认并保护,违反契约者将受到惩罚。见证人包括东王公、西王母等。为确保地券在阴间生效,券文末常引用冥界法律文书,如“一如五帝使者女青诏书”。
“买地卷”风俗的成因
那么,为何“买地券”在东汉时期成为墓葬的重要陪葬品呢?简单来说,这是因为东汉时期的丧葬文化受到了随葬明器的礼俗和土地契约的社会现象的双重影响。
“买地券”在东汉初期出现,更盛行于中晚期,是土地私有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当时,东汉社会土地兼并严重,富贵人集聚,土地买卖兴盛。土地私有化导致人们开始将土地看作私人财富,”以田饮食,以宅居处,人民所重,田重于宅也。” 他们极重视土地资源的拥有。
然而,土地兼并加剧,富贵与贫苦差距拉大,形成了”富者贵美且多,贫者贱薄且少”的社会现象,甚至渗透到了丧葬观念中。于是,为死者购买地下的”家田”成为潮流,而以虚拟的土地契约文书为凭据的”买地券”应运而生。
这种丧葬文书的起源与当时的土地私有化和契约风潮密切相关,从实际土地契约演变为带有迷信色彩的虚拟土地契约,即东汉墓葬中的”买地券”。它用于丧葬仪式中,与鬼神订立契约,旨在让亡者在阴间拥有独属于自己的土地。”买地券”是现实土地契约在阴间的复制,探讨了在阴间如何与鬼神建立土地买卖契约,与现实中的土地买卖契约有所不同。
买地券的终极目的是确立墓主对土地的所有权,以免受鬼神侵扰,成为随葬的原因之一。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