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响起,113中学语文教师钟祥萍走进教室,打开电脑,屏幕里央视主持人董卿声情并茂的朗诵如清泉般流泻……一改以往语文课的枯燥沉闷,在钟老师的课堂上,妙语连珠、金句不断。曾被吐槽“填鸭”“说教”“划重点”的语文课摇身一变,成了学生的“最爱”。
“课堂必须轻松活泼、丰富多彩、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课堂上的每分钟都变成金子!”113中校长辛学文说。力求每一节课生动、有趣,全方位打造幸福课堂——这不仅是113中一所中学的教育理念,更是整个道里区的教育实践。
提高课堂每一分钟的效率、为学生量身订制学习规划、打造特色校本课程,让每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名校牵头建教育集团促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和特色化的教学实践让道里的教育花蕾竞相绽放:今年,全区中考成绩稳步提升,省重点高中录取率继续提高,高分考生大幅增加。
减负提质
让在学校的每分钟都变成“金子”
今年中考,113中学的刘行以高分被哈三中录取——“没在课外补过一堂课,考取高分的秘诀就是完全跟住课堂、跟上老师。”刘行告诉记者,她所在的113中学,课堂是宽松活泼的,真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将学生在校时间规划到每一分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保证学生在校有效的学习时间,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学生稳步提高的前提。”校长辛学文说,113中学对学生的培养和打造,既符合规律,又在特定的时期施以行之有效的做法;既注重学科基础素养的渐进铺设,又注重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应考策略的培养。在八年级上学期末,113中学将学年全体学生分成不同的标段,精选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并适时跟进解决方案。
正是这种精细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刘行和她的同学们在今年的中考中大放异彩,让这所中学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443名考生中,高分考生大幅增加;还出现了班级平均分在400分以上的“最强战队”。
道里区教育局局长魏传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里区将提高初中教育质量为重点工作,明确策略,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做好“托底、推中、抬头”文章。主管领导沉到一线、诊断把脉、精准施策、科学指导,提升教学质量。健全“减负提质”长效机制,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一方面倒逼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学习时间,提高学校常规管理科学性。
“私人订制”教学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繁文缛节,爱建学校一场走心的“励志班”学习分享会“get”到了学生们的点。风趣幽默的青年教师张为从自己最爱的一句话讲起,分享了自己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不再是枯燥地记提纲、记大点、回去补,而是真正将学习的含义入脑入心。
“今天孩子们都在抬头认真听,没有思想游离,专注力也明显提升。”一直站在教室后面的爱建学校校长曲伟说,爱建学校根据每名学生的特质和潜能,进行教育教学“私人订制”,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潜能生夯实基础,重燃学习信心;中等生弥补短板,冲击高段;尖子生提升能力,突破自我。今年中考,爱建学校平均成绩持续提升,差生率为零,优秀率近70%,创下历届毕业班中考成绩优秀率最高纪录,为学生创造了跻身优质重点高中的机会。
76中学为2018届毕业班学生孙路阳“量身订制”的学习计划,让他受益匪浅,并在今年中考中脱颖而出。孙路阳理科成绩优异,文科成绩薄弱,班主任展红杰老师组织其他任课教师对他实施了“曲径通幽”的综合战略,不机械地、大量地补习语文,而是鼓励性格内向的孙路阳走上讲台,传授学习数学的方法。“讲台成了他自我展示的平台。”76中校长赵彤彬告诉记者,孙路阳从刚开始的讲过程,到后来的讲思路;从刚开始的拘谨陈述,到后来的侃侃而谈,他在三尺讲台重拾了自信。再结合语文老师周光大对薄弱知识点针对性的指导,孙路阳的语文成绩稳步提升,曾经的弱项变成了中考成绩里的强项。
多元智能理论显示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区域是不平衡的,基于此,群力经纬中学校长商雅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一套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生态涵养、多元发展”。“生态涵养”包括“四养”即课程润养、环境儒养、德育陶养、心灵滋养。学校正是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做量体裁衣式的既有温度又有厚度的教育,让不同禀赋的学生都能绽放自己的精彩,从而真正做到了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
“如何系统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哈尔滨市教育局一直倡导‘不忘初心、回归本真’。”道里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亚萍解释说,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独特的个性差异,“私人订制”减少同质化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差别化的教育。近年来,道里区教育局、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展“保尖促尖”以及“向后30%看”的主题视导,开展“幸福教育的课题研究”,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新建学校推进“两自一包”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系统推进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集团化办学
打破学校发展壁垒
在第七中学的课堂内,一位本校教师正在讲课,一位来自集团成员校的教师正在听课,这是集团校本研修“备、上、观、议、改、享”六个流程中的一个步骤。“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明晰了教学思路,体会了思考的价值与快乐,打造了富有活力的课堂。”七中校长翟永德说,“集团校本研修是道里区“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们通过思想的碰撞、经验的交流,提升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如何让学生享有更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新老教师如何获得成长的动力?传统优势学校怎样寻找到新的生长点?为破解这些难题,道里区成立了涵盖20所中学的五个中学教育集团(联盟)。
“我们并非追求轰动效应,或者简单贴上集团化的标签。成立教育集团,道里区有这个需要,也具备这个条件。”集团化办学项目执行人道里区教育局初中科科长柏轶焘有很多体会和思考。他表示,成立中学五个教育集团,是经过长时间分析研判和深思熟虑的。
早在2015年,包亚奎副区长就亲自带队赴南方考察学习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经验,初步完成区域层面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2016年9月,道里区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通过“院区合作”的方式,将集团化办学纳入教育综合改革六大重点项目之一。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引领下,道里区秉承“聚、常、变、融、创、享、强”的理念,以“4211”工程为载体,全面实施集团化办学。如今,集团化办学已成为道里区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刚刚结束的2018年中考,113中学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均取得理想的成绩;以6所农村学校为主体的西部新优质教育集团,有5所成员校总成绩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以德立教
播种教育美好未来
虽然孩子就读于家门口的某中学,但庞敏还是在去年9月把儿子转到了距离市区32公里以外的159中学。这个决定让她的亲朋很不理解:别人都是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城里送,为何你却“狠心”地把孩子往乡下赶?
庞敏认准的是159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够连续多年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把孩子交给教学这么出色的学校,我很放心。”做出这样选择的人并不少,自去年以来,已有十余名学生转入159中学,充分见证了该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59中学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我校教师辛勤的劳动付出。”校长李殿民说,学校90%以上的教师家住市区,每天早晨不到6点就得坐上通勤车,毕业班教师在工作日期间经常晚上住校不回家,老师们以校为家,目的是希望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光华中学学生小陆在毕业前夕给班主任宁秀萍发来这条微信。小陆曾经散漫随性,常常因上网耽误正常课业。宁秀萍到小陆家家访,耐心倾听小陆吐露心声。在宁秀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导下,小陆渐渐被感化,学习态度也随之发生改变,每天按时上课、主动学习,最终考入理想学校。
“老师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他们是在用自己的青春和白发,铸就学生的未来和成功。”光华中学校长吴明对此深有感触。今年中考前,有的老师检查出严重的子宫疾病,有的老师患上甲状腺疾病,有的老师心脏病发作,但他们一天都没休息,一直带病坚守在工作岗位,直到孩子们中考结束,才去医院检查身体;还有一些老师因为学校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生病的家人,这些老师在学生中考前,没有人请一天假耽误一节课。吴明校长动情地说,光华中学的老师,用最朴素的热忱、最诚挚的努力,托起一批批光华学子无限光明的未来。
作为道里的“老教育人”,道里区委书记冯延平对抓管理、提质量深有感触,“学校管理要注重将人文感召与理性制度的约束相结合,找到有效的契合点;学校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要围绕书香校园、智慧校园、典雅校园来进行;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高度自觉引导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注重习惯养成;校领导应该手捧一卷,清茶一杯;陪伴家长,呵护心情;神游物外,培养雅好,锤炼意志,树立全区教育‘一盘棋’思想,做到情况明、数据准、底数清,言必行、行必果、做到位,使道里的教育与中心城区位置相匹配,与道里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道里区人民的热切期盼相匹配。”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