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治安防控和应急处突能力,向百名(左)检查警用装备。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邓君
从警校毕业后,一路从办案民警、派出所所长、刑侦大队长、刑侦支队长干到公安分局局长,眼前这位留着利落的板寸头,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眼神坚毅的男人,任何时候说起办案,血液里的刑侦基因总会本能地“蠢蠢欲动”。为了一个案件,他可以几天几夜废寝忘食、连续追踪、预伏蹲守,直到案件侦破。
他就是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局长向百名。
从事公安工作29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工作的向百名,吃过以前“汗水警务”的苦,也尝过新时代“智慧新警务”的甜,听过十年前群众“家里怕偷,外面怕抢”的抱怨和不满,也得到过如今老百姓“佛山治安真系掂”的赞美……
一路走来,向百名参与了佛山公安改革图强的探索实践,也见证了佛山社会治安的时代变迁,是平安中国建设的见证者、践行者。
打飞抢蹚出专业路
扫黑除恶异地用警
近期,南海公安破获了一起利用境外平台从事网络“灰黑产”犯罪的电诈案件。这是继不久前该局侦破佛山市首例“ETC”系列电诈案件后,继续连续作战、深挖扩线后的新战果。
向百名说,2021年诈骗警情占总刑事警情的一半以上。捣毁一个诈骗窝点,就意味着减少了成千上万个受害群众,这样的消息让他振奋不已。但这种案件破案难度大,动辄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经营追踪,对办案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和考验。
“十年前,想要破获这样的电诈案件似乎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国家这些年科技赋能的快速发展,没有智慧新警务的创新变革、没有刑侦人一代接一代的攻坚克难,就不可能出现一起又一起新型犯罪窝点被捣毁的画面。可以说,公安的打击手段就是追着犯罪形势跑的。”向百名说。
十年前,向百名还是禅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他凭借一股冲劲,带领团队啃下了无数“硬骨头”。然而,当时飞车抢夺案件多发。“飞抢”案件突发性、机动性、流窜性、反复性强,让他感到有浑身力气无法使出般的难受。
“没有路,就蹚出一条路!”2013年,他推动禅城公安分局成立了广东省首个独立县级情报侦控中心,与佛山公安全国有名的“打两抢”专业队力量互补,形成更大合力,更精确打击应对嚣张的歹徒。
针对“飞抢”案件特点,他提出“以专制专、以快制快”打击模式,组建并不断充实壮大打击专业队,在全区设置24小时运作“固定+流动”卡哨,明、暗结合设卡查缉,全员配备大功率摩托车,全天候开展动态监测。
在市、区公安多方努力下,至2015年,禅城的“两车”警情日均下降至3.7起,飞抢警情日均下降至0.8起,治安环境有了质的转变。不少街坊说起来仍然颇有感触,那几年“飞抢”少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变好,群众的安全感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了。
2016年10月,向百名就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他明显感觉到平台大了,任务也重了,犯罪形势的深刻变化促使他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借助大数据应用飞快发展的东风,向百名提出的“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合成作战”新模式,在接下来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8年1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万钧之势拉开帷幕。
“打击是公安工作的主业,越硬的骨头越要啃。”作为扫黑除恶主力军,向百名带领支队上下,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佛山公安不断大胆创新,探索总结并科学运用“一二三合成作战体系”、集团作战等技战法,接连突破了“西江1号、2号”等重点涉黑恶专案。
扫黑除恶在全国打响不久,广东省公安厅接到群众举报,称粤东某市存在一个涉黑走私犯罪团伙,严重破坏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为确保案件顺利侦办,广东省公安厅指定佛山市公安局负责侦办该案(“307”专案)——担子落到了向百名和他的团队肩上。
“正常刑事案件的办理往往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以县区公安机关为主力。我们发现,黑恶势力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如果只是就案办案、就事论事,而不深挖打击‘保护伞’,黑恶势力就难以根除。”向百名说。
2018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从佛山等地市公安局抽调警力,一举打掉这一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此案成为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首起异地用警侦办的案件,是全省纵深推进扫黑除恶的标杆性案件。“异地用警佛山战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公安机关推广。
在接下来的扫黑除恶斗争中,佛山公安接连重拳出击,先后侦破“东平1号、2号”“秋霆”“南狮1号”“425”“425B”等专案。2021年3月,在全国、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彰大会中,佛山市公安局林镜泉案专案组等9个部门分获全国、全省先进集体,18名同志分获全国、全省先进个人等荣誉。
深化改革聚焦小案
拓展基层治理内涵
2019年,向百名就任禅城公安分局局长。
一天,他因为一个会议急匆匆地经过派出所前台,发现一位中年男子正拿着一面锦旗翘首等待。上前询问得知,该男子的手机在前一天上午被偷,没想到不到两个小时,民警就通知他已抓获盗窃嫌疑人,找回了手机。他满怀感激地告诉向百名:自己领手机时是下午2点,当时办案民警的盒饭还放在旁边没动过。向百名问起此事,那个办案的老民警笑着摆了摆手,什么也没说。
这一幕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脑海里。
入警以来,向百名一直奋战在刑侦一线,见证着科技赋能的集约化打击带来禅城治安形式的根本性好转,一批大要案件被打下去了,大量警力释放了。眼下,他一次次看到群众因为被偷手机焦急地等待在前台,因为民警帮其找回被盗摩托车喜极而泣,因为遇到诈骗而惶恐不安……他们希望警察能够快速破案,而且还能追赃。他真切感受到,影响群众安全感的还有这些“不起眼”的小案。
于是,他开始着手改革案件办理机制,将重点瞄准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民生小案。“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警察就在他们身边。”向百名说。
乘着“智慧新警务”的东风,禅城公安“十快五促”机制,令95%以上的嫌疑人均在市内短时间被抓获,不断刷新破小案的“禅城速度”,最快的一次是8分钟破案。一次次看到事主失而复得的笑脸,听到激动不已的感谢声,向百名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如今,禅城公安“破小案”已成为佛山平安品牌,先进经验做法先后在全省、全国推广,“破小案”团队也荣立集体二等功。禅城区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均创历史新高。
2021年交流至南海公安分局任局长后,向百名的思路从“如何打出声色”逐步转向了“平安善治”,并对此展开了深层次的思考。
佛山市南海区多年来一直位列全国百强区前列,经济高速发展、面积广阔、人员庞杂,警情也在高位运转,风险挑战多层叠加。如何精准找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档升级的方法路径?
他从提高路面的见警率、管事率入手,迅速规划部署,以分局、派出所、社区民警中队、社区警务室四级警力叠加,常态化运转市、区两级智慧巡防路线90条、社区警务室巡防路线274条,“1、3、5分钟”防护圈24个,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不仅要善借民力,而且要将群防群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此,向百名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构建“和谐共融、有为善治”新南海的决策部署,精准提炼出“平安善治”新理念,深入推进公安“强基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公安+群防群治”“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积极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新内涵。
“我们以最小应急单元建设为突破口,将群防群治队伍的优质力量分类重点发展,激活出多股熟人社区的‘崭新软警力’。”向百名介绍,目前南海已吸纳整合群防群治力量4万多人,组建“最小应急单元”队伍2312支,成功打造出“黄岐街坊”、桂城“警企联勤”、“南海平安功夫志愿队”等群防群治知名品牌56个,把民智民力的力量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无数个“网格”中,为社会治安防控带来了强大的“外联”力量。
只发动群众远远不够,如何将公安与群众串联起来,汇聚民力?对此,向百名通过探索打造多元互动“群防群治可视化指挥平台”,布建前端可视对讲设备,专人专班24小时负责综合作战指挥平台运行,派出所把辖区的治安力量、物业小区等全部纳入“一张网”,形成“公安一呼、群防百应”效应,真正盘活社会力量,“公安+群防群治”管理模式初步成型。
“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真正的平安南海。”向百名语气坚定。
科技赋能规范执法
执法有力度有温度
公安民警常常“5+2”“白加黑”,流汗又流血,甚至牺牲,为什么还是会有群众不满意甚至投诉?为何公安民警的“辛苦指数”和老百姓的“满意指数”不相匹配?
“归根到底还是公安执法者的观念没有真正向执法为民转变。”向百名认为,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民警执法不规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法机关出台了一系列执法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运行。
向百名敏锐地意识到,在万物互联、大数据奔流激荡的时代,科技赋能是加快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为此,他大力推动智能执法办案场所和案件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执法办案流程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接处警、受立案、讯(询)问、调查取证、涉案财物管理等关键执法环节的全程记录、全程可溯,全程监督,高效对执法数据进行汇聚、分析、比对,并通过模型自动实现对执法问题的智能预警,及时发现并整改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规范执法既要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保护警察的执法权威,两者不可偏废。”在向百名看来,只有厘清执法边界,才能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内,让群众更尊重执法权威,也倒逼民警更严格依法行事,提高执法水平。
如今,执法监督智能化的作用逐步显现,群众反感的报案不受、受案不立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佛山在接处警、受立案领域出现问题的数量大幅下降,群众也在依靠人民警察、求助人民警察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执法规范化建设释放的红利。
2019年5月的一天,在禅城区一家普通的街边早餐店前,民警正在买早餐。谁也没想到,这竟是民警抓捕过程的一环。
原来,民警在抓捕一名盗窃电动车嫌疑人时发现,其正在送自己7岁的孩子上学。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抓了其母亲,一定会给孩子留下巨大的阴影,于是民警决定在确保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陪同嫌疑人送完孩子上学后再实施抓捕。得知他们没吃早餐后,民警主动为其购买了早餐,并将警车停在离学校200米外的转角处,目送孩子进入学校才离开。民警的这些举动,让作为母亲的嫌疑人深受感动。这一事情被媒体报道后,260万名网民为民警的暖心之举点赞。
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南海,民警在抓捕过程中协助嫌疑人的孩子看病,感动不已的嫌疑人主动交代了违法犯罪事实。当时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报道了此事,称赞民警的“温情执法”。
“实践证明,执法规范化建设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规范执法的前提下,佛山不时涌现出民警温情执法的暖心瞬间,很好地诠释了佛山公安追求的‘有温度的执法’‘有温度的安全感’的警察执法形象,实现了执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向百名说。
打通痛点难点堵点
服务群众回应期待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这给公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05年,佛山公安率先注册全国公安最早的官方网络发言人ID,佛山公安微博被认证成为全国第一个公安微博,零距离为网友答疑解惑,这对我影响很深。”向百名回忆,当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的他,还在线上回答过网友的提问。
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向百名看到的是,公安机关已经从原来单纯的执法者与管理者向执法者与服务者统一体的转换。从那之后,他一有空就往辖区跑,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群众的家长里短。
“不要害怕群众的抱怨声,抱怨声里有期待。”向百名始终坚信,只有主动沉下去,把问题“捞”上来,打通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化民意为满意,群众的“抱怨声”才有可能变成“称赞声”。
2021年年初,向百名将目光投向当下火爆的短视频领域,借鉴佛山公安开创网上警民对话的经验,通过禅城公安自媒体平台和网络直播,推动开设“你举报·我行动”专栏,随时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意见建议,定期设计民生互动议题,鼓励市民通过随手拍、互动留言等方式,积极举报或提供困扰民生的治安、交通、消防等方面的违法犯罪和安全隐患线索,探索公安机关听民声、汇民智、办实事、解民忧的新举措。
“不问不知道,群众反映的问题还真不少。别觉着这是小事,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影响生活、生计的大事。”每一句“抱怨声”,向百名都会用心倾听,并迅速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以有力的举措回应群众的关切与期盼。
干得好不好,百姓说了算。“你举报·我行动”推出百日,违停堵路、僵尸车占道、噪声扰民等整治行动,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向全网广而告之,获得超过9800万播放量和990万点赞。
2021年5月,佛山公安紧跟广东省公安厅步伐开通“局长信箱”,方便群众表达诉求。2022年4月14日,向百名收到“局长信箱”工作专班转来的一封求助信,家住南海官窑的林先生称自己被诈骗20余万元,希望公安机关帮忙追回。在向百名的统筹推动下,案件得以快速侦破,嫌疑人落网,嫌疑人家属退回15万元给林先生。5月20日,林先生又往“局长信箱”寄来一封信,但这次,信里满是感激。
如今,这样的一幕在每个上学日都会发生:早上7点,在佛山各小学、幼儿园门前,一辆辆私家车在交警的指引下,刚在学校门口护畅区停稳,就立刻有穿着“全民护安护畅”马甲的家长志愿者、学校老师来到车旁,护送孩子安全进校门。
校门交通不再拥堵、孩子安全得到保障,这一切,源于2016年,禅城公安在全国首创“警家校”护畅模式。
“数年前,学校门口交通混乱的问题是全国各大城市存在的共性难题,佛山禅城公安率先用实际行动去破题。”向百名颇为自豪地说,在这场革新中,他是见证者、受益者,更是接力者。
2019年,向百名在之前便民举措的基础上细化服务,将“警家校”护畅模式升级为“警家校”护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从交通护畅向治安秩序维护、应急事件处置的维度延伸,不断激发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潜力。
当群众还在为校园及周边的变化感到欣喜不已时,他已经将目光投向商圈、旅游景点及村镇,实现工作日有“警家校”、节假日有“警商旅”、农村地区有“警村社”护畅的工作格局,有效缓解重要节点和重点部位的交通拥堵问题。
“这十年,佛山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到了2021年,佛山每3人就有1辆车。”向百名坦言,交通脉络是城市的血管,要解决路与车供需失衡的矛盾,公安机关必须有所为。
2021年7月,佛山印发《城市“畅通工程”两年行动方案》,佛山公安迅速响应,推动全市智能交通由碎片化向一体化发展。而在南海,“压”是向百名亮出的第一把板斧。
2021年,南海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6.3%、13.7%,道路亡人交通事故连续16年下降。今年5月1日开始,一项项“史上最严”整治举措在南海相继开展,直指摩电整治“痛点”。经过20天的集中整治,全区涉摩电一般事故同比下降63.24%,其中亡人事故同比下降87.5%。
“通”则是向百名亮出的第二把板斧。打造道路平峰期绿波带、快速梳理全区交通拥堵节点,与交通局等部门合力下好“交通一盘棋”,经过“微创式”改造,全力打通南海交通“大动脉”。崭新的柏油马路、重新规划的交通线路标识、新增设的路灯、数条被打通的断头路……市民纷纷感叹,“南海变得不一样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培育“放管服”创新沃土。2018年,根据党中央对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提出明确要求,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以往多次排队、多次往返的“公章跋涉、审批苦旅”到如今动动手指头高频服务事项上网就“搞掂”、需到前台办理的只要进一扇门就能办结……十年间,便民举措密集出台,惠民红利持续释放。“这体现了政务服务底层逻辑的转变,创新的大思路要对接上群众的小日子,方能融入群众,把根扎下。”向百名认为。
勇立潮头敢争先,在群众的期盼和上级的引领下,向百名身上从不缺乏为民改革创新的实践印记:
2019年,禅城公安率先推动建成使用全市首个“智慧办证大厅”,实现80%以上的出入境常规业务“一站式”自助办理;在全省首批推广使用政务服务一体机进社区,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飞跃。
2021年,运用大数据赋能,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24小时公安“一门式”智能服务机器人,提升市民办证体验;率先推动引入全市首个“健康防疫检验设备”,办事群众只需将身份证放进该设备的读卡器上进行悬空识别,两秒就能显示个人健康码,又快又安全。
创新服务提速不止于此。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向百名推动南海公安又推出包括10项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和10项民生实事在内的便民服务“大礼包”,在变与便中,让老百姓有更实在、更丰盈的获得感。
“再也不用为了办身份证跑回老家了”“办理业务只要动动手指,就可轻松搞定”“便民惠民真真切切”……在群众发自肺腑的称赞声中,向百名更加坚信,对人民的热爱,行要胜于言。
谈及未来,向百名说自己将继续秉持为民初心,忠诚履职,让守护的城市变得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更有力量。
制图/李晓军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