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走进高县,但见河谷地带碧竹修篁,成群的白鹭或翩跹飞舞,或停在竹梢上休憩,婆娑竹影中,或可见竹农忙碌的身影。青山、绿水、竹林、竹农、白鹭……一幅赏心悦目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开。

竹产业是高县林业产业的主要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大力发展竹产业,让过去光秃秃的“馒头山”、荒山、河滩变成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壮大产业基地规模

靓丽风景变广阔“钱景”

竹产业是高县可久镇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纵贯镇境20余公里的二夹河沿岸及其支流溪沟旁,目之所及,全是密密匝匝的竹林。成片的翠竹不仅成了该镇独特的风景,也成了农户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

说起种竹的经济效益,可久镇红花村种竹大户王启仁笑得合不拢嘴:“我种了80多亩竹子,年年都砍竹子卖,除去砍伐运输开支,每年纯收入有好几万元。”

可久镇是宜宾市目前最大的竹产业基地镇。在该镇,像王启仁这样的竹农还有很多。近年来,该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全镇竹原料基地面积已达6万亩,年产原竹5万余吨,产值近3000万元。

可久镇是高县发展竹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高县立足县情,紧扣“生态富民”目标,依托退耕还林项目,按“河谷竹产业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引导适宜种竹区域的村民发展竹产业增收致富,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切实解决竹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全县竹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南广河为带状,庆符、可久、罗场、落润和蕉村五个镇为块状的竹产业基地。截至2021年底,全县竹原料基地面积达29万亩,实现竹综合产值16.14亿元。“绿水青山”变成竹农的“金山银山”,乡村靓丽风景变成广阔“钱景”,竹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组建专业“砍伐队”

农民摇身成产业工人

竹产业在绿了山坡鼓起了村民腰包的同时,还带动了就业。

砍伐竹子,不仅是体力活,更是一项技术活。不少缺劳力的竹农,常因无力砍伐竹子销售而“望竹兴叹”,任由竹林一年比一年浓密。

农忙种地、农闲砍竹,应运而生的“砍伐队”,破解了砍竹运竹的难题。为尽量减少竹子砍伐过程中的损失、解决缺劳力的竹农砍竹销售问题,可久镇率先在全县成立专业竹子“砍伐队”帮有需求的竹农砍伐竹子,工资根据砍伐产量按比例分成。近年来,该镇每年都引导镇内返乡民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成100余支季节性专业竹子“砍伐队”,帮周边缺劳力的竹农砍竹运竹,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可久镇永安村竹农罗明弟就是“砍伐队”其中一员。“砍一天竹子,工资最少200多元,多时400元以上。”罗明弟对“砍伐队”的收入很知足。

在高县来复、落润、庆符、复兴等主要竹基地镇,每年秋收后,各镇均有上百支专业竹子“砍伐队”活跃在田间地头。依托竹产业,全县6000余名加入竹子专业“砍伐队”的农民摇身变成产业工人。“砍伐队”的组建,不仅解决了缺劳力的竹农竹子砍伐销售问题,还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灵活就近就业实现增收问题,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格局。

引进加工企业

消除竹农销售的后顾之忧

“必须千方百计让竹农就近销售竹子,从而调动其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这是该县各竹产业基地镇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就如何解决竹农销售问题形成的共识。

立春刚过,位于复兴镇群乐村的竹子切片加工厂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一捆捆竹子“喂”进机器,竹片随传输带源源不断地装进大卡车车厢。

在高县各竹产业基地镇,像群乐村这样的竹子切片加工厂比比皆是。近年来,高县一方面加大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深化竹资源的加工利用;另一方面,县内各主要竹基地镇充分依托境内丰富的竹资源,以大力引进业主创办竹子切片厂、支持返乡民工创办竹加工企业等方式,将竹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前移至镇内主要竹产业村,方便竹农就近销售竹子,减少运输成本,增加种竹的经济效益,彻底消除竹农销售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全县竹产业持续增效、竹农持续稳定增收。

“截至2021年底,高县共有各类竹加工企业40余家,就地转化竹原料50余万吨。”高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县将进一步强化竹资源培育,引进一批竹加工企业加快竹原料就地转化,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17亿元以上。(罗沾)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