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学艺术,2000多年前的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所产生的著作即可视为散文作品。它与诗歌和小说相比,是一种门槛很低的文体。众人皆可为,众人也难为。

从小学入学开始写作文,使用的就是散文这种形式,由句子到段落,再到小作文。入职以后所从事的应用文写作等等,都可归为散文的范畴,这样的写作其实离文学还很远很远。就跟拍照一样,自从有了智能手机,谁人也会拿起手机对着喜欢的物体“啪啪”地拍摄,是不是摄影作品,称不称得上艺术,另当别论。鉴于此,我对散文的写作归纳了几点,这几点正是散文这种文体所具备的特质。具备了这样的特质,方可视为散文佳作,这就是“三虚”问题。

第一,内容上,实与虚的关系问题。散文一直强调的是写真人真事,不能虚构,这是传统散文所认可的既成信条。像我们早年熟读的杨朔、秦牧、刘白羽三大散文家的作品,大都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写作的。但是,在处理真实的故事时,难免使用了虚构手法,这些手法的使用,其目的是为了烘托主题。比如说,我昨晚做了个梦,如何如何。其实,不会有那么凑巧,刚好就做了个这样的梦,而是根据文本的需要用做梦的形式来诠释内容,这样的虚写是必要的。

同时,很多人也对什么是真实给予了新的解读。散文的真实是指逻辑的真实,只要符合逻辑,架得住分析、推理,就是真实的。以张锐锋的《古灵魂》为例,里面有大段大段的人物独白,这一定是作家所赋予这个人物的。很多故事情节的设置,甚至有些故事在史书上只有一句话,要从这一句话中呈现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宏大场面,只能依靠作家的思维逻辑加以推理,那么,真实与真实之间的连接部分,就是虚。就像一只考古发掘出的残缺的陶罐,要想复原,必须用一定黏合材料,这些材料就是虚,但是合理的。当然,有些纯粹的虚构内容,不用或者少用,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第二,结构上,一定要留白,也就是要“空”。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中写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讲的就是“空”的重要性。他举了三个例子,比如车轮的辐条、泥做的陶罐、房屋的门窗。车轮上的辐条,不是图美观而存在,而是要解决车轮中间风的穿越问题,如果没有辐条之间的空隙,车轮行驶中就会受到风的阻力,从而影响车子的前行。泥土做的陶罐,造型固然重要,但是做陶罐的目的是所拥有的空间,如果忘记了目的,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还有门窗,盖房子必须留门窗,门可以进出,窗户能透气和采光。老子用现实当中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空的重要性,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散文创作同样如此,结构上不能太满太实,要留气口,能够自由地呼吸,文章也要呼吸,同时也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里的“空”,也是一种“虚”。

第三,语言上,一定要有“闲笔”。所谓闲笔肯定不是主题话语,它是紧紧围绕在主题周围,起到烘托作用的文字。比如,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躬耕于陇亩之上,腰酸背疼是难免的。此时,直起腰来,向周围环视,会看到地垄上的大树,树上有栖息的鸟。还有旁边潺潺流淌的小河,河边摇曳生姿的小草等等。把这些与躬耕的场面联系起来写,看似闲笔,其实闲而不闲,对主题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溢出价值。这也是一种“虚”。

以上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了散文写作当中需要注重的“虚”的问题,应该对从事散文写作者不无裨益。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