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开启中国女子教育先河的重要城市之一。上海开埠后,受西学东渐影响,新学逐渐代替旧学,沪上士绅及进步人士纷纷倡导兴女学、推行女性教育,为了促进上海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和妇女解放,国人兴办女学自此拉开了序幕。近代上海女校的主要创办机构可以分为二类:一是国人发起创办的学校、二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
01
国人发起创办的女子学校
1898年,在梁启超、经元善等人的倡议下,中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的女子学校——经正女学于上海成立。此后,务本女塾、爱国女学、民立女中、辅强女学堂等华人女校纷纷创办。据统计,1920年代初期,上海已有40余所华人女校,呈现华人女校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务本女塾
/ 上海市第二中学 /
1902年10月,务本女塾由当时上海的官员吴馨所办,是上海第一所由国人自办的女子学校,初址小南门花园弄。1909年因规模扩大,学校迁入西门外黄家阙新址。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校舍被炸,迁到孟兰路(今江阴路)九福里继续教学。1947年,举校迁至永康路200号(原法国雷米小学校址),该处现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学”,现为“上海市第二中学”。
1933年务本女中时期校园全景
学校内现存的历史建筑为1933年由赉安洋行设计,建筑平面呈一字型,东南侧端部设有圆弧形空间突出一字型平面,一至三层原为教学空间,四层原为学生活动空中走廊;建筑立面强调水平线性感,窗间墙饰以泰山面砖,窗扇尽可能大,以满足教学日照的需求;底层入口一侧设有八边形舷窗,强化入口空间的仪式感。
历史上的校舍
校舍现状
培明女子中学
/ 培明中学 /
1925年,金月章、石凌汉等人创办培明女子中学,金月章为首任校长,初址在麦根路舢板厂桥(今苏州河恒丰路桥)东,1936年迁至新闸路1607号。淞沪战争时迁至南阳路205号上课,1945年又迁回原址,解放后改名“培明中学”,现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学校内现存的历史建筑为两栋教学楼,均为二层砖木结构四坡顶,由主副楼构成;立面横向三段式布局,两翼凸出,中部设门廊入口,门廊上方有外挑露台,立面中轴位置设有壁柱上方有突起山墙;立面的外饰面整体采用水泥仿石粉刷压线处理,外凸壁柱柱头有悬花装饰。
历史上的校舍
校舍现状
02
教会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
教会女校比较知名的有:创办于1861年的清心女子中学、创办于1881年的圣玛利亚女中、创办于1892年的中西女塾、创办于1897年的晏摩氏女中等。教会学校在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方面,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西女塾
/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
中西女中于1890年由美国传教士海淑德创办,校址初设于汉口路西藏路,后迁至江苏路。初名“中西女塾”(英文名Me ),1930年改名“中西女子中学”。宋氏三姐妹、张爱玲、顾圣婴等都曾在此就读,被誉为“女子人才的摇篮”。解放后改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学校内现存的历史建筑共2幢,由邬达克代表的克利洋行设计,现在既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五一楼原为海涵堂,立面带有美国学院派装饰特征,外墙面浅灰色水泥仿石粉刷,主立面门廊和一层外廊均饰有都铎式拱券,护角隅石及窗套均为白色水泥仿石粉刷。平面布局呈马蹄形,南北对称,底楼正中为礼堂,可同时容纳上百人集会,礼堂内设有大型壁炉,供学生集会是取暖。
历史上的校舍
校舍现状
五四楼原为景莲堂,立面带有美国学院派装饰特征,主体三层,顶部大屋顶内为假四层。外墙面采用水泥砂浆仿石饰面,中央双坡硬山瓦屋顶,屋面开有中间三个一组、两边四个一组三坡老虎窗。东西两侧为三层平顶建筑,女儿墙有城堡式雉堞。建筑平面为倒T字形,北侧首层有大礼堂,可同时容纳千人集会,礼堂两侧为尖券彩色玻璃窗。
历史上的校舍
校舍现状
启明女校
/ 上海市第四中学 /
1904年10月10日,法国耶稣会教士划出上海徐家汇圣母院内崇德女校部分校舍,创办启明女校,课程设置有国文、法文、英文、理科、算术、音乐、图画、手工、体操等,尤重音乐。约1906年,设立音乐专科,学制及教学方法均仿德国学制。1930年代改为启明女中,1946年停办,1953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学,1968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四中学。位于天钥桥路100号的启明女校旧址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内现存的历史建筑启明楼,于1917年建成,带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征,立面构图采取横五段纵三段的手法,每一跨用壁柱划分并强调出竖向构图,建筑底层采用连续券廊,顶部设有老虎窗,中轴的三跨在建筑顶部设有山墙,凸显中轴的仪式感。
历史上的校舍
校舍现状
崇德女中
/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
崇德女中于1905年由上海市基督教广东浸信会筹资建立。淞沪抗战爆发,崇德女中搬迁到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继续办校。1940年购入了大同里30号那幢西式教学楼,连同周围的花园和操场,以及一栋小角楼,共三亩多土地,可以说是存在于胡同里的一所女子学校。1953年崇德女中与私立的进德女中和晏摩氏女中(分部)合并,成立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更名为七一中学;2007年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现在校园内的历史建筑为乡村别墅风格,砖木结构假四层,红瓦四坡屋顶,水泥粉刷外墙面。建筑立面采用横三段的对称手法,南立面主入口设有科林斯式罗马柱式,二、三层设有内凹阳台,阳台设有直棂式栏杆;南立面两侧为八角形外凸的平面造型,顶层立面山墙面饰有竖向外露木构架,是典型的乡村风格特征要素。该处为上海市静安区文物保护点。
历史上的校舍
校舍现状
清心女子中学
/ 上海市第八中学 /
1861年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夫人创办,初创时称“清心女书院”,地址在南市陆家浜, 1918年迁入陆家浜路650号新校舍,1929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登记立案,改名“清心女子中学”。1953年改名“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学”,1966年改名为“上海市第八中学”。该处旧址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历史上的校舍
现在校园内的历史建筑为李锦沛设计,建筑立面带有新古典主义风格,横三段纵三段构图,立面材质方面,首层基座采用水泥仿石粉刷,二三层采用清水青砖外墙,勒脚、窗楣饰假石;中间5跨在二、三层设有通高的科林斯柱式,顶层设有三角形山墙山花,三、四层室内为大跨度2层调高带有回马廊的礼堂空间,可举行学校集会。
历史上的礼堂
校舍现状
结语
近代上海女校的创办,推动了中国女性的自我觉醒与思想进步,经过教育熏陶的知识女性们,为推动近代上海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校园里留下的一幢幢饱含奋发故事的历史建筑,见证了女性力量的崛起,记录着中国妇女运动的辉煌篇章。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