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共康中学创建于1998年,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汉合校的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每年都有200名左右的藏族新生入学,他们要在上海度过3年的学习生活。为了让上海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第二故乡,我们主动挖掘和整合学校、社区、城市的资源,开展了“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成立了“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动基地,在结对活动中为藏族孩子营造“家”的温暖,以此为纽带联结藏汉同胞之间的感情。

学校是我家,盛开团结花

如何构建一个精致、温馨、安全的“小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校内藏汉学生联谊。藏汉合校为加强我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1999年,校内就开始以中队为单位,开展联谊中队活动。藏汉学生结成了“风雨,你我同行;快乐,你我分享”的好朋友,一张张贺卡、一条条哈达连接着稚嫩的心灵。

“24365”藏汉师生结对。共康中学每一名教职工都与一个寝室的学生结对,会带着这些孩子走出校门,走进自己的家。这种陪伴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更是对藏族孩子情感的倾情呵护。24小时,365天,共康人用无私的坚守为这些孩子在上海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灵动开放的家园文化。家不仅是孩子们温馨、安全的港湾,更是精神寄托的乐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文化,学校在创建符合共康特色的“家文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学校的管乐团由最初的管乐兴趣班发展成管乐队,现在又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学生管乐团。学校配置了先进的管乐设备,请上海管乐团的专业老师训练,每周至少两次。每年的设备维护费和培训费近50万左右。目前管乐团是学校“家文化”的一个品牌,2014年学校管乐团荣获上海市四星级鼓号队展示一等奖。孩子们付出了汗水和毅力,也收获了快乐和成功。

学校兴建了上海市一流水准的中学生陶艺学习馆,兼有制作、烧铸成型等功能,陶艺学习是我校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藏族学生把藏族文化自觉融入陶艺制作中。学生制作的99座牦牛塑像,荣幸地成为内地西藏班办班二十周年的献礼作品。2014年的作品《藏汉一家亲》荣获全国劳技创新作品大赛金奖。

为了更好地倡导“阅读点燃智慧,好书引领成长”的阅读理念,营造阅读氛围,从2014年开始,学校实施“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给每班提供1000元图书基金,由班级进行管理。书籍均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购买,充分保障了学生对图书资源的利用,同时鼓励图书在班级之间进行流转,形成资源共享。

灵动的“家文化”丰富了校园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性情。

社区是我家,结对萌新芽

藏族孩子由于路途遥远往往几年不回家,把学生“圈”在学校内,采取说教的方式不可取,必须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习。我们主动与社区合作,大胆地让藏族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普通居民的家中,让社区、居民家庭成为对藏族学生进行教育的课堂,也尽可能为藏族孩子弥补部分“缺失”的家庭温暖。

与街道居委会结对。刚开始,学校对结对活动有过担心,毕竟从民族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考量,学生和志愿者家庭在“家”这个空间里,都需要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所以在1998年-2005年期间,结对的西藏班学生和结对志愿者都经过精心挑选:学生要求品学兼优、乖巧懂事,居委会志愿者需要热心、有责任心,人数控制在二三十人左右。经过几年的实践,该项活动取得了成功,赢得了很好的反响和口碑。结对人数从当初的20名学生,发展到在校西藏班全体学生,从一个楼组扩展到33个居委会,学校附近的居民小区也因此改称“民族花苑”。

与单位部门结对。随着与街道居委会结对活动的开展,辖区内的很多单位和部门也加入到结对队伍中来,有的是我们和对方联系沟通,有的是主动要求参加。目前,与我校藏族孩子结对的有闸北区民族联分会、区消防三支队、彭浦新村工商所、民主党派、民营企业等十几个单位和部门。

与兄弟学校结对。在结对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校的上海班学生要比西藏班学生少很多,而且大部分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又如结对的居委会人员多是有时间、有热情的老年人;而结对的单位和部门只能针对少数学生,上述情况均不利于结对活动的开展。于是,我们把目标指向了周边的兄弟学校。从一所学校发展到9所学校,从区内拓展到区外,从每所结对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中挑选出合适的家庭和我校一个班级结对,充分保障了结对活动的效果。每年的新学期,在学校举行了隆重的结对仪式后,藏族孩子就走进了上海的新家,在上海阿爸阿妈的关心下与小伙伴共同成长。从“上海家长”单纯的生活关怀,拓展到关心西藏孩子的健康、爱好、学业、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上海也有我的家”结对活动也汲取了很多内地西藏班的经验。比如有学生反映:在与上海家庭的活动中,由于相互的陌生和性格差异,会造成紧张和尴尬的局面。通过与兄弟学校的学习和交流,我们采取了一个上海家庭结对两个藏族孩子或“二对二”的结对模式,使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里,许许多多发生在藏族孩子与上海家庭、社区居民之间的感人故事就不再一一赘述。相互的文化、习俗的学习,增进了两个民族的相互了解,奠定了民族团结的基础,在藏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团结友爱的种子。

上海是我家,体悟大中华

既然这些孩子来到了上海求学,就要了解上海,需要拥有传统和海派文化交融的眼界,需要拥有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

十多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上海的城市资源,先后与东方绿洲、武警上海指挥学院、上海宝钢集团、上海市公安边防总队教导大队、宋庆龄陵园、上海歌剧院等十余所单位进行协作,为学生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实践参观、探究性体验活动等提供条件。我们也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参加上海市旅游节、茶文化节、服装节、桃花节等活动。

但目前我们发现,“上海也有我的家”在向“上海也是我的家”活动延伸的时候,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比如外出考察活动,学生从中究竟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比如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会出现随意安排,外出考察等同于旅游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在积极调整和探索,与我校提出的7个学生系列活动(“浸润式”民族团结活动、“群体式”自主管理活动、“养成性”评价激励活动、“承办制”校园文化活动、“个性化”阳光兴趣活动、“探究性”外出考察活动、“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比如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形成三年系列整体规划,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主题,设置必修和选修活动。目前我们正在对上海几十个对外教育基地进行梳理和分类,并积极联系各类具有上海特征的单位或场馆,如上海大众汽车、宝钢、江南造船、中国商飞、马戏城、上海艺术中心等单位,将形成我校学生固定活动的实践基地,涵盖爱国主义教育、科普、艺术熏陶等领域。

我们在“上海也有我的家”系列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有很多不足,要向各兄弟学校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归根结底,不论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其目的都是把共康中学的孩子培养成为现代、灵动、开放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上海市共康中学)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