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中共潮汕地下党在揭西创办“西山公学”(后改为南侨中学),有“潮汕小抗大”的称誉。1940年7月14日,广东国民党当局以“尚未立案,且为异党分子所把持”为由,下令解散南侨中学。南侨中学在短短两年时间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近两千名学员,开辟了农村抗日基地,推动了全地区抗战教育的蓬勃发展。他们一批批地投入抗战的行列,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潮汕党史和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潮汕抗日革命学校
揭西南侨中学
揭西县南侨中学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中共潮汕地下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1938年7月,为适应潮汕抗日斗争形势,由中共潮普惠南分委统战部长马士纯带领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师生,从普宁县兴文中学转至今揭西县金华镇石牛埔,借用当地的“义享公祠”创办“西山公学”。学校创办者包括共产党员邱秉经、杨少任、黄耀、林野寂、杨世瑞、洪藏、余天选(女)、许宜陶、王琴等同志。开始学校命名为“西山公学”,旨在仿效当时我国解放区中共中央军委在延安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的模式,要把学校办成潮汕地方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和乡村骨干的阵地,因此“西山公学”(后改为南侨中学)有“潮汕小抗大”的称誉。为了更加广泛地做好统战、团结抗日工作,南侨中学校长由归侨教育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爱国民主人士黄声(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爱国人士张华云任名誉校长,马士纯实际上代表党组织负责学校领导工作,共产党员、归侨教育家邱秉经为训育主任、杨少任为教务主任。
1938年7月学校始建就举办暑期训练班,招生240人,吸收海外回国参加抗日的华侨青年和各县进步青年入学训练。学校开设专科、中学、附小三部,以文专部为重点。“西山公学”的建立和迅速发展,影响很大,很快惊动国民党地方当局。为取得合法地位,潮汕中心县委指示把“西山公学”改名“南侨中学”,由“汕头暹罗华侨抗敌同志会”申请注册,到了秋季九月开学时,便改名为“南侨中学”。
南侨中学以延安“抗大”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为目标,旨在培养抗日革命骨干和地方干部骨干力量。学校各部分别开设政治、军事、文化课,着重对学生进行抗战教育和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参加实践,在农村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学校经常进行政治形势教育和文化宣传活动,学生中成立青年熔炉社、妇女呼声社、南侨剧社、大刀队、少先队等进步组织。出版《文化堡垒》、《文艺新军》、《俗文》等进步刊物。
当时学校一方面利用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借鉴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的经验,发扬优良校风,传播马列主义。很快成为潮汕地区实施抗战教育的一面光辉旗帜,成为党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战斗集体。许多教师一方面根据当时中共闽粤赣边省委和潮汕中心县委的战略部署,适应地方的建设,发展和培干的要求,在学校建制、课堂设置、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在学校创办人员中,黄耀同志带来了陕北公学的教材和资料。黄耀同志是黄声校长的胞弟,1935年5月在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被编入第十四队当学员。学习结束后被派回广东工作,途中几经跋涉,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把抗大的资料和教材带到南方来。他参加创办“西山公学”,在往后的南侨中学他担任军事课教学,讲解游击战争理论,训练射击技术,教大刀操,组织游击战演习等多种形式的军事体育活动。由于受到这种良好锻炼,不少校友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成为武装斗争的骨干。
邱秉经老师在文专班中讲授地理课和历史课,主编《抗战中的潮汕地理形势》地理教材。林野寂老师曾负责校党总支书记,执教南侨时,自编教材,编写了《中国文学史讲座》,并亲自主讲。马士纯老师担任文专高级甲班班主任,在班中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课程。
随着形势发展需要,为更好开辟农村抗日基地,推动全地区抗战教育的蓬勃发展,1939年春,南侨中学在揭阳水流埔增设南侨二校,由邱秉经任校务主任。由马士纯到潮阳县和平区里美乡上埠村创办南侨三校,担任校务主任。这段时间属于南侨中学全盛时期,学校共设20个班,学生总数达1055人。
南侨中学的发展壮大,南侨中学的抗战教育及其在抗日中所起的作用,在海内外深有影响,使国民党地方当局坐卧不安,对南侨中学的存在进行百般阻挠、干扰打击和破坏。1940年夏,同党有过统战关系的揭阳县长林先立透露了当局已决定解散南侨中学的信息。随后,中共揭阳县委领导人林美南、曾冰等多次到南侨布置护校斗争,增派了由普宁转移到揭阳任青年部长的庄明瑞具体指导,校党总支以林野寂、柯国泰、詹益庆等组成反解散斗争领导小组,并成立以校长黄声为首的护校斗争委员会,公开出面领导护校斗争。同时,派教师许宜陶、杨世瑞到韶关向国民党广东省教育厅陈述理由,据理力争,争取继续办下去。
7月14日,广东国民党当局以“尚未立案,且为异党分子所把持”为由,下令解散南侨中学。护校斗争委员会即根据党的斗争部署,一方面发表《告各界同胞书》驳斥顽固派的所谓“理由”,揭露其摧残抗战教育事业的真相,揭穿他们造谣破坏南侨中学的罪行,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团声援;一方面加紧做好师生的转化工作。护校斗争虽然受到挫折,但也迫使当局准予南侨学生转学他校。在此期间,中共揭阳县委及南侨中学党组织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逐步把骨干转移、撤退。
1940年8月1日,南侨中学师生愤慨地举行了集会,控诉国民党地方当局破坏抗日教育和民族统一战线的罪行。表达今后奔赴各地继续斗争的决心。当地和顺乡民众夜校全体学员给南侨中学校长和全体教师写慰问信,表达了对南侨中学校长、教师的尊敬、支持和鼓舞。8月13日晚,南侨中学尚未撤退的师生和各夜校农民学员数百人举行告别大会,控诉顽固派的迫害,还散发了《南侨中学被迫解散告各界同胞书》,表明南侨中学2000校友(包括二校和三校学生)决心“继续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为抗战教育的发展而奋斗”的坚定立场,同志们互相鼓舞,依依惜别。
“南侨中学”虽被迫解散,但其革命精神和爱国思想却是扑灭不了的。许多师生继续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奔赴抗日战场,奔向各个革命岗位,有的转入地下革命活动,有的转到国内其他地方或重返南洋从事抗日教育工作。
在学员中,陈勃、陈立德同学参加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陈勃同学还担任中队政治指导员。陈学礼同学,几经周折后到延安“鲁艺”深造。杜鹰杨、郑希、陈彬、丘志坚等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一批战地服务团到炮台、邹堂,焦山一带活动,参加焦山游击队。洪勉之、陈忠心、陈刚予同学一同上桑浦山参加汕头青抗会游击大队短枪侦察班。吴秀远(女)和部分同学参加“南洋华侨战地服务团”,和汕头青抗会部分会员编入“独九旅战工队”,参加抗日斗争。还有部分师生转到国内外,分别在越南办了“南侨中学”,在泰国曼谷办了“南洋中学”,在香港办了“培侨中学”,在福建办了“侨育中学”,在云南办了“育侨中学”等。
黄声校长在国民党地方当局下令强行解散南侨中学后,继续坚守岗位,以校长身份坚持到最后一刻,直到国民党地方当局采取镇压手段,才在组织的安排下潜离潮汕,于同年秋天到达江苏盐城新四军驻地,担任《江淮日报》编辑。以后又辗转到了重庆,担任《新华日报》编辑。还有一些教师转到桂林、昆明等地。
南侨中学被强行解散,但南侨中学在短短两年时间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近两千名学员,开辟了农村抗日基地,推动了全地区抗战教育的蓬勃发展。他们一批批地投入抗战的行列,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潮汕党史和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