摞怎么读_一摞_摞的拼音

视觉中国供图

编者的话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无数动人的故事等待我们去聆听与传颂。本期的两篇文章中,作家赵长安通过多部关于吴运铎的作品,展现了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为兵工事业的付出以及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青年作家奕辰辰以《慷慨天山》讲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岁月与发展,展示了兵团人的奉献与奋斗。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和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两段独特的中国篇章。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时代的回响,鼓舞着当代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

赵长安:致敬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翟祚珩 杨逸杰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周伟

他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他曾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党。吴运铎,这是一个烙印在几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名字,历经岁月洗礼,在今天仍焕发出熠熠光辉。

今年3月,由赵长安编著的《吴运铎全传》出版,全景式展现出吴运铎74年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资料丰富,翔实可靠,是当前国内关于吴运铎最完整的传记作品。

近日,记者如约来到赵长安家中,窗外阳光洒进书房,将干净、简朴的小屋照得敞亮,小小一张书桌,铺满了资料与手稿,这就是他平日里伏案写作的地方。在赵长安的娓娓讲述中,一位理想崇高、甘于奉献的时代英雄,一位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共产党人形象,终于逐渐明晰起来了。

为英雄立传,40年如一日

1980年,时任工人日报社编辑的赵长安在约稿中与吴运铎相识,数次来往,两人逐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至今,我也弄不明白,他和我怎么那样有缘,彼此面谈过几次,就那么投契,产生了友情,有了信义。”赵长安回忆,当时吴运铎的孩子都已上班,除了老伴儿陆平,自己就成了他身边接近的人之一。从工作、家庭、生活到人生、信仰、求知,两人无话不谈。

1980年到1983年年底,赵长安与吴运铎来往密切,有时一周会去他家里两次。闲谈中,他有心将吴运铎讲的故事记在心里,回家后立即写下来,几年下来,积攒并整理出厚厚一摞资料,读来觉得受益匪浅,于是,便将一部分送给吴运铎过目,征求意见。几天之后,吴运铎将其退回,并在资料袋上写道:“老赵,你的稿子我全看了,你的后半部再拿来,有时间我们面谈。”此后,赵长安曾试图与他谈过,但因他呼吸急促、困难,不得不停下来,“这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憾事”。

1991年5月2日,吴运铎病故,照亮中国兵工事业的一颗巨星从此陨落。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赵长安开始着手撰写《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故事》,连载在当时的《工人日报》上,并于1993年2月辑录出版《中国保尔——吴运铎》。

笔耕不息,1999年,由赵长安所著的吴运铎传记文学作品《奏响生命之歌》出版。“吴运铎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是为了中国军工事业抛洒热血的人物,必须有一个传记记录其一生,让广大读者学习、传承他的精神。”赵长安说。

为这位时代英雄立传,成了他毕生的使命。

2000年,在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文学周刊》和云南教育出版社联合召开的“铸魂丛书”研讨会上,赵长安首次公开表示:要在吴运铎逝世10周年之际,写一本《吴运铎传》。

2002年,《吴运铎传》面世,将这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坎坷又传奇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吴运铎传》的内容依托于吴运铎本人的著作、撰文和谈话,其亲人、战友、同事的书信与回忆文章,还有赵长安在与吴运铎交往中获得的有关资料、采访笔记,以及媒体的新闻报道。

资料繁多庞杂,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更新,梳理、编写成书绝非易事,工作之余,赵长安一心扑进吴运铎研究。

今年,由赵长安编著的《吴运铎全传》出版,至此,他已总计编写、创作过9部吴运铎相关作品。

目前,赵长安正在筹备《吴运铎别传》的创作,此书将作为对《吴运铎全传》的补充,以更多故事不断丰富吴运铎的人生轨迹。

“从1980年开始写吴运铎的稿子,到现在40多年过去了,在这件事上,我灌注了许多心血。”赵长安说。

把一切献给党: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

走向书桌,赵长安将厚厚一沓书信在桌面上缓缓展开:20世纪80年代与吴运铎往来的十余封手写信,皆被他精心留存下来。承载着历史印记的纸页略微泛黄,落款处“吴运铎”3个大字遒劲修长,见字如见人,随着赵长安的讲述,这位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忽然变得生动起来。

平常着装简朴,离不开那件粗布蓝色工作服;说起话来湖北口音不重,比较顺溜,时而夹杂着笑话,有幽默感,言辞新鲜、犀利。这便是赵长安眼中的吴运铎——一个没有任何架子的领导干部,一名恪尽职守的共产党人。“他对自身的工作充满了兴趣与热情,对科技人员们温暖体贴,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将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

捧起《吴运铎全传》,赵长安深情念出封底上的吴运铎语录:“即使自身化为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写下这句题词,这也正是他一生崇高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

在当新四军时,为了尽快修复从前线运回的大炮,吴运铎带领同志们加班加点抢修,炮弹里缺少炸药,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旧炮弹的雷管中取出雷汞,不料雷管爆炸,吴运铎的身体被炸残,左眼失明,左手失去4个半手指……

类似的重伤,吴运铎一生共受过3次,每次伤口还未痊愈,他便拖着病躯再次赶回工作岗位。每每谈起这些伤痛与牺牲,赵长安忍不住感叹,话语哽咽,不能成句。“他是为了消灭敌人,减少战友的伤亡,取得战斗的胜利作出如此抉择。正如他说过的那样,投入革命队伍,是要跟党走,听党的话,把自己毫不保留地交给党,献身于党的事业。这是无上光荣的。”

在赵长安眼里,吴运铎是一个“志愿者”,“他把自己的爱,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1953年,吴运铎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一经问世,立刻风靡全国,影响了无数青年的人生观;71年过去,《把一切献给党》至今仍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发行逾千万册,并先后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艺术形式,成为指引几代青年人成长的人生教科书。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热爱祖国,献身军工;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勇于探索,科学实践;坚定信仰,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的精神像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人生理想,历经时间的沉淀与打磨,愈发熠熠生辉。

“吴运铎精神也是中国兵工的精神,当下,这些精神并不过时,而是恰逢其时,现在仍需要学习与传承。”赵长安寄语青年,“在前进的道路上,当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的信仰、坚定的信念,忠诚于党,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将‘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精神铭记于心,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

奕辰辰:把新疆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牟昊琨 实习生 程阳

雪山皑皑,绿洲点点……祖国的西北角,是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美新疆。

对网络作家奕辰辰来说,新疆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它更是一种精神向度,是他写作的灵感源泉。在奕辰辰最近入选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海外传播榜的小说《慷慨天山》中,他写了屹立于新疆广袤大地上的天山,写了自己成长的家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写了儿时记忆中的地窝子……奕辰辰说,他的小说,总是与人的存在、人的生命、人的体验密切相关。

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艰苦却光辉的岁月

《慷慨天山》讲述了在兵团成立之前,解放军战士放下钢枪、拿起铁锹开展生产劳动,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将荒漠变良田、戈壁变绿洲的故事。奕辰辰的爷爷和姥姥都是兵团刚开始进行屯垦戍边建设之时的老兵,因此他称自己是“兵团第三代”。

“我爷爷说在兵团建设之初,生活极为艰苦,每天肩负纤绳,拉爬犁、运石头、筑公路、挖河渠……他们这一代兵团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就在戈壁滩上安营扎寨,垦荒造田。再后来,爷爷同和他一起来兵团的这批人,建起各种作坊,饲养了大量牲畜……”奕辰辰从小就听长辈说起过很多当年屯垦戍边的往事,兵团故事已经成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底片。

中学时期,奕辰辰迷上了网络文学,阅读了大量网文作品。“读得多了,对于剧情节奏的把握、人物的设定、世界观的架构就都有了了解”,这些阅读经历也为他日后写作打下了基础。2021年,奕辰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写了武侠小说《边月满西山》,获得不错的反响。

“2024年是兵团成立70周年。这些年新疆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便萌生了想要把当年的事情写出来的想法。”奕辰辰说,之所以选择把兵团故事通过网络发布,是因为他想把听到、看到的真实故事,从走访过的老人身上感受到的无私奉献精神,都映射到小说人物身上,也想让更多跟他一样的年轻人了解那段艰苦却光辉的岁月,从老一辈身上获得奋斗的精神力量,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屯垦戍边的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

在《慷慨天山》中,奕辰辰用白描式的手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刻画出兵团第一代建设者的英雄群像。在将兵团人的故事诉诸笔端的同时,他也总是被身边老一辈的兵团人感动着。

“和现在的我们相比,那个时代的人在物质上是很匮乏的。他们是如何对抗贫瘠以及更加贫瘠的命运?”动笔前,奕辰辰做了大量的功课。无论是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查阅史料、回忆录,还是辗转各地寻访爷爷、姥姥的老朋友、老同事,他都沉浸其中。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里,奕辰辰看到一堆泥巴,就去咨询爷爷当年的战友。老人告诉他:“当年参与劳动时,夏天干活热,蚊子咬得也厉害,我们就索性把身上糊满泥巴,只露出眼睛,这样蚊子叮不到,就可以继续干活了……如果这里没有路,我们就赤脚开路;如果这里没有种子发芽,我们就把自己变成根,扎在这里;荒凉不要紧,生活困难也可以捱一捱。吃苦就是生活的意义,因为我们所吃的苦都会成为富足的种子,留给后代生长出可口的玉米苞子、白米面和更多更多的粮食。”一次次沉浸式的采访和走亲戚式的调研,给奕辰辰留下前所未有的亲切感、现场感与真实感,他觉得他离那段岁月的距离更近了。

正因这些走访,才有了书里解放军战士开渠、修路、剿匪、与狼大战这些环环相扣的故事。多条叙事线索纵横交织成一个立体的叙事空间,让读者体验故事快感的同时,更有真实的现实触感,仿佛穿越时光隧道,重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兵团战士在沙漠荒原、边境沿线极为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生存,建设和保卫边疆。尽管他们面临食物匮乏、生产资料不足等诸多严峻问题,但他们却用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创造了大地奇迹。”奕辰辰说。

在书中,围绕刘振华这一主人公展开的兄弟情、爱情以及民族情,让许多读者为之动容。目睹一起出生入死的机枪手兄弟在剿匪过程中牺牲,刘振华禁不住落泪。刘振华和女兵赵明霞历尽波折终成眷属,甜蜜的爱情在艰苦的生产劳动岁月中,显得越发弥足珍贵。牧民别克和迪娜拉奶奶在部队危险时刻为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反映出兵团战士与少数民族同胞共同生产生活中建立的深厚民族情谊……这些人物形象丰富而立体、饱满而真实,他们是屯垦戍边的一个个鲜活生命个体,更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时代表达。

坎土曼、地窝子、爬犁……一件件极具特色和时代感的物品,让读者在书中感受到了更加逼真的画面感。“经常听自己父辈们谈起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尤其是里面提到的用坎土曼开垦、用芨芨草盖地窝子……一下子让那段历史在我们眼前更具象化了,让我这样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发自内心感到敬佩和自豪,也更珍惜当下的生活。”有读者说。

《慷慨天山》写的是一个大题材,但所有的故事都是百姓的“小故事”。在奕辰辰看来,无论如何解释“文学”,如何强调“想象力”“技巧”,都始终不能脱离生活,如庄稼与土地。对作家而言,只要有耐心、有恒心,愿意吃苦、愿意接地气地去创作,遍地都是金子。

立足新疆,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小说不长,但讲好一个故事却不容易,它需要我个人思考的升华,需要读懂这些人对我内心产生的深刻影响,只有贴近了,才能谈创作。”奕辰辰回忆,自己是在和兵团老一辈的交流中,懂得了很多人努力、拼命的动力之源,才有了落笔的触点。

《慷慨天山》还被改编成了广播剧。“通过合理运用声音技巧和音效设计,广播剧能创造出各种场景和氛围,使听众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广播剧中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雨声、风声等,从而加强听众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而配乐也是广播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烘托氛围、传达情感,使得故事更加动人心弦。”奕辰辰认为,通过声音的传递,广播剧成功地将《慷慨天山》中的故事进行了演绎,让听众们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慷慨天山》还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在中东地区发行了电子版。不少中东网友读完后,也想来新疆品尝特色美食、学跳新疆舞……这本书在海外出版后的良好反馈,也更加坚定了奕辰辰继续讲好新疆故事的信心。

“文学是众多艺术的母本。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时代文学与影视互动发展的新机遇。如何使文学作品更好融入现代传播格局,如何更好地讲好新疆故事,如何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这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影像叙事的新的重大课题。”奕辰辰说,只有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地实现“跨界”与“破圈”,不断求新求变、奋发作为,文学创作才能持续保持活力。

“作为一名作家,能将新疆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真实的新疆,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展望未来,奕辰辰说自己将继续立足新疆,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生动的美丽新疆,爱上可亲可敬的美丽新疆。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