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东部沿海城市大连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拥有数学等5个拔尖计划2.0基地;软件工程等74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除新工科专业以外的所有招生专业。学校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超55%。
C919大飞机、“蛟龙号”深潜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天问一号”火星车、“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智能化工染料、高性能工程塑料……从国之重器,到大国工程,都可以看到大工人的身影。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
当零点的钟声响彻寰宇之时,2023年便已成过往。
回头望,过去的这一年,大连理工大学始终以奋进之姿,驰骋逐梦征程;
以累累硕果,谱写育才兴国的动人篇章;
于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印痕,积淀着厚积薄发的蓬勃力量——
这一年,
学校上下同心、高举旗帜,理想信念更加笃定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化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贾振元的带动引领下,大连理工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
育人若动,思想先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扎实工作基础、实现育人工作稳步推进的关键。
无论是秋季学期干部培训集中学习讲座和主题教育专题党课的讲授、主题教育读书班的开班,还是主题教育集中轮训的启动、双向交流驻点调研对接会、深化部院体制改革推进会的召开,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开发区校区和盘锦校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亦或者主题教育微党课大赛、“心有所信 同题共答”师生串并联学习讲演会的成功举办……
从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到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纵使活动的形式百般变化,贯穿其中的是学校对党的领导的紧密追随,是学校不断优化治理体系,完善教学环境,长久不变的育人初心。
89岁高龄的钟万勰院士坚持站着为学生上课,这堂课既有专业知识的深度,又有爱国情怀和师者的高度,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在2023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从教40年的教师、荣休教师以及100余位新教工荟萃一堂,薪火相传,守护教育之光生生不息;
郭旭
低碳能源动力教师团队
彭孝军
康仁科
卢湖川
郭旭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低碳能源动力教师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彭孝军院士荣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康仁科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卢湖川教授当选IEEE ……
一位位大工教师坚守三尺讲台、埋头科研实验,不断提升自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师者担当,诠释着“师者如光”的精神魅力。
这一年,
全校师生团结向上、奋进合力,前进步伐更加铿锵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历经70余载筚路蓝缕,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学校依旧在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赶考”之路上砥砺前行,在奋进中书写“大工答卷”。
2023年,学校召开了第十七次教育教学研讨会,通过人才培养大讨论、大调研、大落实,为推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构建具有大工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指明方向;
立足国家和社会发展之所求,学校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数字书院;
学校44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课程数量位列全国第11位。至此,学校共累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7门,总数位列全国第12位;
由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电子大学共同牵头组建的“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成立;
学校担任2023年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轮值主席单位……
梧高风必至,花香蝶自来。
随着学校的办学实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体系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循香而来,在这片学术的沃野上扎根发芽、成长成才。
在2023年普通本科(含预科)招生录取工作中,学校整体生源质量较前一年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学校在校生同样怀揣着对知识、对科研的无尽渴望,在各类赛场上奋勇拼搏、斩获佳绩。
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大工代表团斩获13项大奖,以团体总分第8名再度捧起“优胜杯”,创学校在“挑战杯”赛事上的获奖数量历史最多、获奖等级历史最高、全国排位历史最佳。
赛场上,大工人锐意进取、奋勇拼搏,一次次登上最高领奖台;在攻关“卡脖子”技术、服务国家和社会时,大工人同样一马当先、勇当先锋——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地装备结构冰载荷数值仿真软件ICE-SDEM”、“最大单体电解水制氢设备”等一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自主连续体机器人成功挑战命中移动靶心最远距离30.129米,打破世界纪录;
与合作单位联合攻关的“高承载及多功能一体化海洋资源开发脐带缆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中,3项成果实现国产化零的突破;
由大工设计研制、辽宁省第一颗卫星——大连1号—连理卫星搭乘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飞向太空;
大工参与投资建设的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将建成世界首座风浪联合深水实验室,为国家海洋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探索提供重要支撑;
环境学院谢宏彬教授团队在大气颗粒物形成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在国际期刊《科学》()上发表……
让科研成果从“纸上”跃然祖国大地,大连理工大学一直在行动。
学校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开拓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学校党委书记项昌乐率队赴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调研,推动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关系;
在英歌石科学城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开展全链条科学研究和任务攻关;.
党委书记项昌乐、校长贾振元率队调研走访吉林、黑龙江两省,走访北京7家行业领军企业,推动校企之间的多领域合作;
与盘锦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全新合作模式建设西岗区数字产业科技园……
立足强劲的办学实力和卓越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在辽成果转化率超过60%,为东北振兴发展蓄势赋能,成为助力地区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
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东北地区)
此外,学校组织召开了第六届大连理工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2023年大连全球人才创新发展论坛、承办了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东北地区)……
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凝聚前行力量。
在传承中发展,于发展中开创新局面。
这一年,大工人用汗水浇灌希望之花,收获理想硕果;以实干笃定前行,留下一路芬芳。
这一年,
学校建设上“新”,更上“心”,焕发生机无限
大学之魂,在人文风骨;
大学之美,在校园风物。
行走在整洁优美、空气清新、健康和谐的校园中,或在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熏陶下遍览群书,或在欢快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亦或与三两好友同行,漫步校园的小路,在一步一景中纵享美好时光。
一直以来,大连理工大学聚力打造宜教宜学宜居生态环境,把惠民生、暖人心的工作做到广大师生的心坎上,不断增强学校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3年,一系列新项目在大工开工建设,一系列新变化在大工悄然发生——
学校人工湖建设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大楼项目正式开工,开发区校区学生公寓项目、西山生活区学生公寓项目主体封顶……
现有学生公寓淋浴间和宿舍改造完成、“桃李园”正式开园揭牌、新增20个充电桩和微型停车场投入使用、体育馆照明和基础设施全新升级……
每一项举措的落实,都旨在为学校师生创造潜心学习、安心教研的良好条件,带来更加便捷、舒适且安心的生活体验。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在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同时,大连理工大学还积极开展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培养的伟业中。
这一年,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节、第十二届文化节嘉年华成功举办,“连理·青春”校庆主题快闪、师生校友校园“加速跑”等近百场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实了学生的求学时光;
无论是精心筹备的毕业典礼、毕业歌会,还是别具匠心的毕业生专属光影秀、毕业“振兴”礼盒,还有2020至2022届毕业生补办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大工的每一次暖心行动都是百般打磨之后的走心之举,是对学生贴心关怀的生动展现,相关活动也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全程直播;
第六届国际文化节及国际教育学院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既是学校面向国际,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成果展示,也为学子们开拓国际视野、了解学科前沿提供新的途径和渠道……
由表及里、由形入神,大连理工大学不断深化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功能,扎实推进重点基建项目,开展文化育人活动,精心改善育人环境,为学子们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如今,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面对长路浩浩荡荡,
大工人定将无惧风雨,
手执奋斗、拼搏的画笔,
挥洒出2024年的华彩篇章!
祝每一位大工人元旦快乐!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