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又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
清明总是和雨分不开,2024年清明时节,向钧故居所在地湖南平江,天正下着倾盆大雨。作为向家后裔,端四、可文、积建、弟良、卫平代表亲友,沿着石级,一步步迈向向钧烈士墓地。
墓地小山头上,风拂面,树摇曳,我们似乎看到了向钧烈士的伟大形象,感受到他的呼吸,触摸到他的脉动……
向钧之死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向钧当选新改组的湖南省委农运部长和组织局负责人,兼任湘鄂赣军委委员。
还是这一年深冬的一天,长沙天气格外阴冷,北风呼啸,街道一片萧条。向钧的母亲从平江赶到长沙与儿子见面,希望他能回家过年,向钧因重要工作无法脱身。
第二天下午,向钧去长沙市局关祠西梧桐六号出席党的秘密会议。由于叛徒告密,向钧和6名与会者一起被捕。
同时被捕的人里有多人变节,而向钧和另一名地下党员姚韵梅身受酷刑,坚贞不屈。在一次刑讯中,敌人惨无人道地把向钧的虎口剪开,血流如注。他忍着剧痛,用反动派送来要他写自首书的笔、纸,写出了一篇讨伐何键屠杀工农、摧残革命的檄文……
1928年大年初二,向钧拖着铁镣被刽子手从湖南特别监狱里押了出来走向刑场。途中,他大声向群众宣传革命,刽子手用刺刀刺破了他的嘴唇,向钧口吐鲜血,高呼口号,英勇就义……这时他才刚刚22岁。
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蔡和森,在布尔什维克刊物上撰文称向钧是:湖南青年运动中,最勇敢、最努力、最热烈、最活泼的青年。
全国解放后,1950年4月19日,毛主席写信给向钧的叔父、杨开慧的舅父向明卿信中:“向钧同志是共产党员,一九二七年曾任衡山县委书记,是个忠实的、能干的同志,一九二七年国民党叛变被捕,光荣殉难。”
跟着毛主席
向钧烈士出生在向家砖屋。
向家砖屋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平江县向家镇望湖村望湖尖山下。
向家砖屋建于公元1782年,是平江向氏24世向贤曾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当时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大小房屋有108间。当时多数人家建房以草泥为主要材料,这幢建筑以砖石为主料,便被当地人称作“砖屋”。
随着时间流逝,人物变迁,早年的建筑格局一点点萎缩,只有人们口口相传至今“砖屋”的名称,和现存的48间房屋仍可感受当时的气息。
“砖屋”历经向贤曾一族1782年至今230多年来的衰荣;见证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的风云变化;见证了杨昌济、毛泽东、杨开慧、向钧等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批重要历史人物与向家砖屋的血肉联系;见证了这幢建筑里发生的故事和弥久不衰的红色基因和密码。
2011年1月24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砖屋”被列入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更名为“向钧故居”,118年前,即1906年,向钧就出生在这里。
向钧的父亲向理卿与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是同胞姐弟。向振熙是向钧的父亲向理卿的二姐,也就是向钧姑妈。杨开慧是向钧表姐,比向钧大5岁。
向钧的爷爷向寿吾,是向振熙的父亲、杨昌济的舅父,也是杨开慧的外公。向寿吾在“砖屋”以教书为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
杨昌济就是他培养人才的杰出代表。在众多子弟中,他挑选寄居在家的外甥杨昌济为领头羊,为学生们树立榜样。杨昌济成年后,向寿吾将第二个女儿向振熙许配杨昌济,开启了杨、向两家第二次联姻。(杨昌济的父亲杨书樵与向寿吾的亲妹妹向文媛,喜结连理,是向、杨两家的第一次联姻)
向钧5岁时,跟祖父向寿吾学认字,8岁时,祖父送他进东山寺小学;10岁时又到离家30里的作民高等小学堂读书。向钧学习用心,常得向寿吾和老师的夸奖。向寿吾对这个孙儿也十分偏爱。
1921年,新婚后的毛泽东在爱妻杨开慧的陪同下,拜见了学富五车的外祖父向寿吾老人,表姐杨开慧把向钧介绍给了毛泽东。同年8月,向钧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常去清水塘向毛泽东请教,谈读书心得,在毛泽东的帮助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深得毛泽东的信任。每当革命处于危急时刻,毛泽东就想到向钧,将他派往最前线。向钧每次都不负重托,总能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短而不凡的一生
向钧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长沙市学联主席、湖南省学联主席,湘潭县委书记、衡山县委书记,江西省安源市委书记,湘鄂赣军委委员、中共五大代表,湖南省委委员、农运部长、组织部长等。他的一生短暂,但不平凡。凭着自己勇敢、踏实、能干,在有限的生命中,为革命留下不可磨灭功迹。
1922年1月,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铨被杀害,当向钧得知这是自己的姨父、省财政厅长兼华实公司总经理黄藻奇,用5万元买通赵恒惕制造的血案时,非常气愤。他不顾黄藻奇是自己的亲戚,邀集同学来到北门外黄藻奇公馆,乘其不备,破墙而入,将黄藻奇抓了出来,迫使黄藻奇认罪。
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后,他作为“青沪惨案湖南省雪耻会”的执行委员之一,按照中共湖南区委部署,带领宣传队首先到日本领事馆递交抗议书。日本领事馆的大门铁栏杆紧闭着,有士兵把守,架着机枪。向钧带领着一批同学翻墙冲进领事馆,将领事馆房顶上的太阳旗扯下来,把一份抗议书钉在旗杆上。顿时,来到领事馆前的游行队伍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1925年秋,赵恒惕授意省教育司开除了省学联负责人曾三、段潇等30多名学生的学籍,并将曾三等逮捕入狱。时任长沙市学联主席的向钧,发动各校罢课抗议,率领全市各校学生到省教育司示威,并同18名代表前往省长公署向赵恒惕递交一份通牒书,限24小时内答复。向钧等随即被赵恒惕下令扣留。经徐特立、朱剑凡等赴省长公署要求保释后,他又继续组织在校同学发通电,印传单,揭露赵恒惕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
1926年9月,向钧被中共湖南区委派到衡山开展党的工作。为了在衡山地区城镇乡村建立党的支部,向钧经常深入农村,做组织考察发展工作。他不辞辛劳,往往一天要跑几十里山路,赢得了“飞毛腿”的雅号。
1927年1月中旬,毛泽东来衡山考察农民运动,指出衡山县监狱关押了一些基层农协负责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向钧主动承担责任,并立即到县里交涉,释放被错抓的农协负责人。此后,他遵照毛泽东的指示,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到这年“五一”劳动节,衡山举行盛大纪念集会和检阅工农武装时,全区有组织的农民已达20余万人;参加工会的工人约2万余人;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武装,由上一年冬的5000余人发展到2万余人,步枪由300余支增到800余支,梭镖队由五、六万人增加到十五、六万人。
当地反动派不得不承认:自从向钧来衡山,革命形势得到迅猛的发展。全县农运包括一些穷乡僻壤,都风起云涌。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21日,向钧在衡山发动各界群众举行讨蒋大会。开会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然而到会的群众不顾风吹雨打,开完大会又举行游行。当时的《新衡山》报道,称这一举动“为我邑破天荒之第一次”。第二天,还上演了12幕大型话剧《蒋介石的反动》,使讨蒋之声遍及城乡。
1927年7月,湖南反动当局全面“清乡”,纠集衡山、湘潭、湘乡三县的军队围攻岳北的工农武装,形势十分危急。向钧将岳北工农武装迅速向南岳方向转移,于7月下旬顺利地突破敌人的包围。月底,省委调他回长沙,旋即派往湘潭做地下工作。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改组了湖南省委,准备组织湖南的秋收起义。8月底,向钧去株洲,组织武装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后,他和朱少连在株洲也发动了武装起义,但遭到大批敌兵的包围,他们分散隐蔽,侥幸脱险。9月27日,向钧被任命为中共湖南省委农运部长。11月,党组织派他去湘西巡视工作,并在邵阳等地部署举行年关暴动。
这些活生生的历史,只是向钧短暂革命道路中的一部分。一个年仅20余岁的青年,不为名不为利,凭着坚定的信仰和毅志,忘我地投身革命,让我们这些后生感佩万分……
向钧的家人们
向钧被敌人杀害后,亲人们将他的遗体运回平江,安葬在向家石洞瑶花园东茅嘴。
安葬家人,让死者回家,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件,但是在那个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却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和勇气。向家砖屋的家人们,作为毛泽东的亲戚承担着更多更大的风险。向家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面对危恶在所不辞,多次资助革命,掩护毛泽东虎口脱险……
向钧的大姑妈、杨开慧的大姨妈向振恺,从丈夫去世的奠仪费中拿出二百银元给毛泽东用于革命活动;在白色恐怖的年代,毛泽东上井岗上,向家在长沙的“生生盐号”成为毛泽东和杨开慧重要的联络地点……
秋收起义后,杨开慧带着毛岸英三兄弟回到板仓坚持斗争,经常在湘阴、平江等地从事地下活动。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杀,杨开慧带三个孩子经常在向家砖屋避难。毛岸英生前曾多次对刘思齐讲,他们三兄弟和开慧妈妈曾在向家砖屋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那里留下许多童年美好的回忆。
杨开慧被敌人抓捕后,六舅妈严嘉不顾自身安危,携女儿向自冶一同探监送物,见机传递信息,配合向振熙等人设法营救;杨开慧英勇就义后,向家人赶赴刑场为她收敛遗体,购置棺木并雇人将遗体运回板仓厚葬。
杨开慧牺牲后,向振熙受党组织委托,历经万险把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送到上海……
不忘亲情守初心
向三立是向钧弟弟,年纪与毛岸英相仿,论辈份是毛岸英的表舅。白色恐怖时期,在向家砖屋避难的毛岸英,与向三立朝夕相处。1949年革命胜利建国前,在毛岸英的陪同下,向三立坐车前往中南海丰泽园,见到了毛泽东,代表向家人向毛泽东致意。
毛泽东与向三立谈话长达数个小时,与向家几十年的亲情友谊毛泽东记忆十分清晰,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谈到杨开慧的牺牲时,毛泽东深情地说:“开慧要是在你家,就不会出事啊”。这个“你家”就是向家砖屋。
1949年10月24日,毛岸英给向三立写了一封长信。信中针对亲属中有人想谋官职,毛岸英坦率的说:“新的时代,这种想一步登高做官的思想极端落后了,尤以为通过我父亲即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如此。皇亲国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封信洋洋万言,句句掷地作金石之音,不仅在当时,尤其在现在,是共产党人反腐倡廉的宣言书。
1950年毛岸英受父亲委派回湖南给外婆贺寿时,想专程去向家砖屋探望,了却多年的愿望。后因时间仓促未能拜访向家亲人,留下深深的遗憾。
2013年中秋,刘思齐在板仓,听到时任开慧纪念馆彭馆长提及这件事时,情不自禁地说:“我要去向钧故居,替岸英还愿!”
2015年清明,毛新宇冒着倾盆大雨携全家来到向钧出生和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向钧故居。他在陈列室对大家说,老外婆家对他爷爷奶奶从事革命活动的帮助和支持是很大的。临别时,毛新宇深情地说:老外婆家舍不得我们离开哟……(向端四 向弟良)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