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瀚 江西日报记者 李滇敏 文/图

引子:

10月1日,新华书店南昌书城试营业。

书城是在南昌市新华书店广场购书中心原址上新建的。南昌市新华书店广场购书中心是官方名称,在南昌,它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八一广场新华书店。这家始建于1976年,竣工于1981年的书店,是当时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书店。当时它的6层大楼,也是全国省会城市书店建筑规模最大的综合营业大楼之一。后又经过了数次装修改造、改建,成了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它是南昌城的骄傲,承载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2012年7月7日,随着一声爆破,这座承载着人们美好记忆的建筑轰然倒塌。那些天,那声爆破在南昌人的手机里不断轰响,沉闷的爆破声后面是围观群众一声巨大的叹息,那其中蕴含着所有南昌人的不舍。

10年的等待,它终于归来。

纤怎么读_夏筱纤冷皓枫免费闶读_发纤秾于简古怎么读

夏筱纤冷皓枫免费闶读_发纤秾于简古怎么读_纤怎么读

新华书店南昌书城的怀旧“打卡”点

10月1日的八一广场喜气洋洋,地铁八一广场站上面那栋崭新的建筑上,“新华书店”4个遒劲的毛体大字仿佛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人们。

书城的一楼中庭,“喜迎二十大,书香润洪城”全民阅读活动正式启动。阅读大阶梯上坐满了大人小孩。此刻,在这里,这样一个颇有些仪式感的活动有了某种象征的意味。

二楼楼梯正对面的区域,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题图书展专区布置得庄重而喜庆,一些青年学生在这里流连。赣版精品书也荟萃在这一层,感觉是赣文化的展示舞台。一些赣地色彩鲜明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三楼是少儿主题区域,外圈120米的绘本长廊里,一眼望去,全是小小的脑袋。天幕圆形空间、VR室、故事屋……在这些充满童趣的阅读空间,孩子们人手一书,或坐或倚,有的甚至趴着,他们阅读的姿势各式各样,但一个个神情专注。4楼被称为“文化书海”,推荐图书、畅销榜单书、新书、重点书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读者。87岁的张耘耕老先生找到了一本心仪的书,轻声唤老伴过来同看,两头白发聚在一本书的上方,这个画面让人生出太多感慨。他们说,南昌书城的开张是给他们晚年生活的一份福利。天气好的日子,地铁坐上一站,就可以到这里来看书。碰上喜欢的,买几本回去,等以后走不动了,坐在家里慢慢读。

在四楼的一个拐角处,突然与满墙的老照片、老地名牌劈面相逢。老式的柜台里摆放着老旧的小人书,沧桑的报刊亭里陈列着旧报纸杂志。还有两个站牌颇有意味:从公交八一广场北站到地铁八一广场站,时光之车驶过了书香氤氲的41年。这是书城特意为老读者布置的一个怀旧“打卡”点,没想到吸引的却不止老读者。

10月1日这天,吴忠华特意穿了一件鲜红的上衣。书城的回归,让她仿佛回到了年少岁月。

1981年八一广场新华书店诞生时,吴忠华正上中学,家校之间的往返路上,这家书店是必经之处。她从不在书店外绕行,她喜欢穿店而过的感觉。书店似乎比一般建筑层高要高出许多,她印象最深的是,炎热的夏天,电扇在头顶上悠悠地转,她背着书包从一节一节的柜台前经过,她的眼睛从一本本书上扫过,嘴里念着每一本书的名字,像是呼唤。有时候,她也会停下来,把一本呼唤了很多遍的书带回家。在书店穿行了4年后,她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是图书发行专业。又4年后,她毕业了,回到这里工作,成了一名“新华人”。

“我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被新华书店滋养着。”说这话时,吴忠华眼里有泪光闪烁。有几年,她的工作就是看书,看很多很多书,然后给每一本书作“鉴定”:书怎么样,好在哪儿,适合什么人群读,可不可以进货,进多少……“书是‘粮食’,具体到某本‘粮食’质量如何,我们会为读者‘试吃’。”1992年《文化苦旅》出版,她只用了3天时间就读完了,然后写了一段长长的阅读心得,建议书店进货。随后,她向朋友们推荐,甚至跑到卖场向读者讲这本书的好……“这就是我建议大家选择实体书店的理由。”

穿着崭新店服的胡鹰在人群中忙碌着,眼前熙来攘往的人流让她有些恍惚,10年了,她没有见过她的卖场有这么多人为书而来。

胡鹰是南昌书城的经理。她与新华书店有“血缘”关系。她的父兄都在新华书店工作,父亲还是这个系统的老劳模。1991年,18岁的胡鹰也成了“新华人”,她幸运地被分配在八一广场新华书店。她喜欢这家书店,喜欢她的工作,从收银、卖书,直到当上经理,她一直没换地方。跟书打交道,跟读书的人打交道,她愿意在那栋楼里干一辈子。

2012年4月23日,那是胡鹰最难忘的一个世界读书日。那天,六小龄童章金莱带着他的两部作品《听孙悟空说西游》《六小龄童品西游》来到八一广场新华书店与小读者和媒体见面。场面非常热闹,但是,胡鹰心里却弥漫着悲伤。次日,为了支持南昌地铁项目建设,新华书店八一广场购书中心撤场,开始了长达10年的漂泊。

10年之后,她盼到了书城回归。她看着那些读书、选书的人,仿佛每一位都似曾相识。

和“新华人”同样激动和欣喜的还有读者。

“孩童时代熟悉的地方,千呼万唤,如约而至。今夜,书香又润英雄城。”

“阔别十年,八一广场新华书店回来了!人流涌动的画面让人感动。祝福所有的实体书店……”

国庆长假,朋友圈满屏是对从前书店的深情回忆和对新书城的殷殷祝福。

10月7日,一群老读者避开人流高峰,组织了一场“书城游”。

“1981年,我上大二。八一广场新华书店开业那天,我和几个同学一大早就跑到这里来买书,赶了个大早,柜台前却早已排起了长队。”江西师范大学校友王力农称八一广场新华书店为“圣地”,它不仅是同学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第二课堂,甚至是很多人的爱情殿堂,“那个时候,年轻人约会最爱选广场新华书店”。工作后,他还是时常往这里跑,因为有了这家书店,买书、读书,成了他8小时外最大的爱好。后来,他在皇殿侧分到了一套房子,有了近邻之便,更是常常带着孩子在这里读书、买书。“这家书店滋养了我家两代人。”

一架一架书仔细地看过来,王力农发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肖风、张品成……他的这些同学都是当年八一广场新华书店的忠实读者,现在他们的书摆上了他们曾经的殿堂,影响着如他们一样爱读书的人,这或许就是一家书店社会效益的显性表达吧?

江西省社科院原院长汪玉奇也谈到了广场新华书店对他的影响:他的第一本《新华字典》是在这里买的,他在这里“认识”了莫泊桑、司汤达;1982年,他在这买了一本《郭小川诗选》,“里面的很多诗到现在我都能背下来……这本书几乎决定了我的文学走向”。

新书城,老地方,熟悉的味道,却有新鲜的感觉。

胡鹰说,最早看到设计的时候,心疼。一楼中庭,那么大的地方可以摆多少书呀,却做了读书台阶;每一层最好的位置让给了沙发、书桌,要知道,这里紧邻八一广场,是黄金商圈的黄金位置!后来她想通了。市场已然发生变化,固守老的观念肯定行不通。书城要做的,是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能放松,能安静,能舒服地享受一本书、一杯咖啡或者一段时光。

干图书发行30余年,吴忠华不喜欢“营销”的提法。她认为,书是一种特别的商品,读者是一群特别的消费者,她认为新华书店的功能是吸引和服务,“我们要营造一种氛围,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书店,安静下来,拿起书、爱上书,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有良好的读书风气”。

“书香润洪城”,我们脑海中忽然就有了一幅画面:无数人进来出去、落座起身、翻书合书……这个过程中,书香在传递、在飘散、在弥漫,在滋润我们这座城市。

试营业期间,社会各界的反响出乎意料的好。社会效益“拉满”的同时,书城也时常面对这样的关心:经济效益怎么样?毕竟,当下实体书店的“烦恼”是人所共知的。9月,中国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发布了《全国实体书店经营情况调研报告(2022)》,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994家实体书店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荣耀归来的南昌书城如何?南昌市新华书店经理郑凯给了我们一组数据:国庆7天长假,书城的人流量超过10万人次,营业额40万元。

这显然不是一组能让人振奋的数字。

在《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江西卷)》中,我们找到了这样两段文字:

1981年7月1日,南昌市店在南昌八一大道52号(中山路口)新建的六层营业大楼开业……门市当天销售图书4.8万册、2.3万元。

2006年12月30日,南昌市店广场购书中心重装后正式营业……2007年1月1日,销售93.6万元。

这样的对比有些“残忍”,“新华人”却并没有因此沮丧。他们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国家出版发行机构,新华书店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对社会效益的追求,不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都不会变。使命在肩,必须担当。

另外,在经营方面,书城将突出书与非书业态的多元融合,打造“文化+美好生活聚落点”。“原来,我们的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只有:图书、音像、印刷制品几种,而现在我们的营业范围越来越多元了:咖啡、文具、手工制作、餐饮……我们将围绕着图书,不断拓展经营范围。”

“现在只是试营业,等我们的业态完善了,相信情况会有改观。”

常言道,“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每一家书店,都值得我们呵护和祝福。

书城二楼的孺子书房是江西省第一家24小时书店。正中是一个咖啡吧,四周是大书柜,长桌、椅子、沙发有序地摆放其间。桌椅的设计很贴心,充分考虑了久坐学习、读书的舒适性,沙发甚至可以让人小睡。

长桌旁坐了许多人,大多是写作业的学生。书架旁的沙发上,来自菏泽的林先生点了一杯咖啡,正在读《邓小平传》。他和妻子是到南昌来看女儿的。“没想到南昌有这么好的书店。原先对女儿远嫁南昌还有点担心,现在我都不想走了。”

谁说不是呢。一座只追捧美食街、 mall(购物中心)的城市难免肤浅,而一座呵护书店、亲近书店的城市必定是有底蕴、有品位的。

点一杯咖啡,我们在落地窗边坐下,畅想着不久以后,这里或许会成为南昌最“红”的地方。其实,我们不太愿意把“网红”和“打卡”这样的词跟书城联系在一起。书和书城以及读书人都应该有相同的气质:拒绝肤浅和浮躁,安安静静。那么,就这么表述吧:这座书城将会深度融入我们的生活。譬如,它或许会成为情侣们约会的“老地方”。地铁+书店,多么浪漫的元素。男孩子下了地铁,挑一本书,坐在中庭的台阶上。女孩子到了,一眼看到那个读书的身影,也拿了一本书,轻轻坐过去……书香浸染的爱情故事一定是文艺而美好的;这里或许也会成为年轻父母和孩子们过“家庭日”的“老地方”。宝爸宝妈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在这里待上一天半天,这种亲子陪伴会是更有质量的吧……

夜色铺下来,灯亮了。一片喧嚣的霓虹中,孺子书房的灯光清朗皎洁,像纤尘不染的月亮。它会一直亮着,亮到午夜、亮到清晨。

书城到晓灯犹火,知有君子夜读书。

城市的最后一盏灯留给读书人。多么美好。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