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梦工厂的筑梦人
程旭,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所所长。
做出足够好的、实用的、经济的信息化设备,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为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提升技能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这是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MPRC)主任程旭的最大梦想。
当记者走进MPRC团队、聆听他们的故事之后,惊奇地发现程旭的梦想也是整个MPRC团队的梦想。程旭身上那股拼搏的热情和深埋在心底的远大志向,对周围的人居然有难以想象的巨大辐射力。
一个人的梦想,一个团队的目标
中学时代的程旭就有个理想——长大后当科学家。
程旭是幸运的,正如他所说的“有机会、有能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最幸福的人”。
1999年,32岁的程旭成为北京大学教授。看到资深的老教授们一辈子献身科学、坚持真理,作出了很多令人向往和受人尊重的学术成果和实际贡献,程旭下决心要对得起“教授”这个头衔。
程旭认为,当老师,首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程旭有很重的科研任务,按他的话说,国家和社会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投入了很多的资金,有许多的人参与进来,他们都期盼着研究成果能早日运用到国民经济和百姓的生活中去。然而,他承诺:“只要我在北大当教授一天,我就会给学生上课,万一哪天实在太忙教不了书,我就辞去教授的头衔,当一名研究员。”
程旭很形象地描述了自己与北大的关系:“我是未名湖中的一滴水,这滴水,即使是一滴,也要映射出太阳的光芒。而这滴水,只有放在未名湖中才不会干涸,因为,未名湖与五湖四海相连。”
在程旭看来,“一个大学,首先应该对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更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为社会服务,让学生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让其中更多的人能够成为全世界有影响的人才”。
在北大走过了不平凡的10年,如今的程旭已身兼数职,作为MPRC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的梦想不断延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如何用短暂的一生做出社会满意、自己满意的成果。”程旭说,“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首先要有教育的公平性,否则会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是很可悲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事实上可以给普及教育、终生学习提供非常有效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这是程旭最想看到的愿景,也是每一个MPRC成员日夜拼搏的目标。
痛并快乐着
1999年12月,国内第一套支持微处理器正向设计的开发平台与16位嵌入式微处理器面世,“中国芯”的出现震惊国内外科研界与产业界。
2000年12月,我国第一种支持16位/32位两套指令系统的微处理器面世。
2001年,支持单精和双精运算的64位浮点协处理器研究成功。
2002年12月26日,第一台采用北大众志-系统芯片的网络计算机整机系统开始工作。
2003年12月,北大众志-系统芯片量产成功,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2004年,“以自主开发的北大众志CPU系统芯片和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计算机”被列为“中国科技界的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得到改观”的标志性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之一。
2006年,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采购供应商资格审核的实际设备测试中,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是唯一通过测试的采用自主CPU的计算机设备。
2007年,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全面推广,用户遍布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
……
这一连串耀眼的成绩,见证了一条被梦想照亮的奋斗之路。
程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激情,他似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力。1999年12月,在“中国芯”的攻坚阶段,程旭曾先后8次在实验室连续工作40个小时以上,和整个团队一起拼搏。10年来,他每天平均睡四五个小时。
其实,不光是程旭,在MPRC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干劲。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常常加班加点。可是大家异口同声:“辛苦心不苦。”当大家为了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时候,就不会迷茫和苦闷。痛苦的过程之后,得到的是巨大的成就感。
在程旭的眼里,MPRC是一支积极向上、有着强烈使命感的年轻团队。这个团队给了程旭太多的感动。
“在目前有点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团队有相当多的人真的能够静下心来,放弃个人一些短期利益,全身心投入事业。”程旭说着,眼眶湿润了,“有个学生再过一周就要结婚了,可他没有请假去操办婚事,还继续在实验室努力工作;有位同事得了绝症,昏迷后醒来,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的工作做成什么样了?’”
CPU的研发是一个特别需要团队精神的工作。程旭一直强调,不要做1加1小于2的事情,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思考如何让1加1大于2。幸运的是,程旭的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向前推进。
从当初连286电脑都没有,靠废旧设备起家,到现在和世界一流大学先进实验室比也不逊色的实验室,一路走来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确实觉得有点‘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觉”。程旭是个乐观的人,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他抱定自己的选择和信念,努力去做好,无怨无悔。
梦想照进现实
在MPRC宽敞的办公室里,挡板隔开许多隔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埋头工作。记者发现,上百位科研人员使用的全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在市场上正式销售的采用国产CPU的网络计算机,里面跳动的就是自主创新的北大众志CPU系统芯片。程旭介绍:“我们已经使用了5年,实践证明,网络计算机能够支持高端的开发工作。自己先用容易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良。”
曾几何时,许多人还在质疑大学是否真能把创新性思想变成现实生产力。在程旭看来,大学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源和技术创新源,但是这种技术创新如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他人的工作提供帮助,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推动,是有愧于社会的。实践证明,大学为我国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作出了不容小视的贡献。
2002年,为推进北大众志CPU的产业化,北京大学批准成立了北大众志微系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自主CPU和系统芯片的产品化和产业化。如今,采用北大众志CPU系统芯片的网络计算机产品已全面进入市场,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电子教室、图书馆、宾馆、企业、政府、医院等10多个领域,用户遍及江苏、北京、浙江、吉林、广东、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2003年,江苏省常州市作为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的应用试点城市,从最早在一企、一校、一院、一镇试用200台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开始,经过应用、改进、再应用、再改进,目前已增加到上万台,并得到用户好评。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产品是在使用中慢慢磨出来的。”程旭说,“用户是最好的孵化器,是常州的用户催熟了北大众志。新技术的推广绝对不是简单的成果转嫁的过程,双方合作的目的是要共同推进产业化。通过合作实践,我们不仅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而且储备了多种行业解决方案。”
对于规模产业化,程旭认为,市场定位很重要,必须听取用户反馈,了解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纽带,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
理想之光不息
MPRC最显眼的应该是墙上的各种口号。一进中心的大门,大幅海报上的中心宗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再进一道门,醒目地贴着中心的3条理念:“以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服务社会,并从中感受到真正的成就和快乐;崇尚团体创新,充分挖掘团队蕴涵的创造力;尊重个人的独创精神,鼓励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们说:“我们的口号不是喊出来的,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每一个口号,都是一次心灵的成长。”
程旭始终在培养学生一种信念:做一个完整的人。北大的学生,智力条件和文化知识基础都有一定的优势,如何使这种优势成为他们持续成长的能力和动力并使之转化为报效祖国、献身科学的持续能力,这是程旭希望做的。
程旭常跟学生说,“做人、做事、做成事、做大事”,这也是北大众志的文化基础。程旭解释说:“做事之前,先做好人;做任何事情,一定努力把它做成;把很多事情都做成之后,还要胸怀大事。”
程旭的忘我精神感染着学生,他的人生理想凝聚着学生。大家都喜欢聚集在程旭周围,即使是没日没夜地干活,也都那么兴致勃勃、热火朝天。
学生都很仰慕程旭。“对程老师最深的感受就是他对国家的责任感。”“程老师做事很努力,对我们是一种督促。”“程老师是个治学非常严谨的人。”“程老师非常有理想、有抱负。”……
MPRC的大多数学生不愿出国而更愿意留下来继续攻读,其原因,不是大家不能出国深造,而是他们发现留在MPRC有更好更明确的发展方向。紧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凭借自己的团结奋斗精神,可以作出更有意义的成绩。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