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自发到事故现场献花缅怀。
(上接11版)
不仅是杨冬冬,队里许多小年青都对这位大哥的为人敬佩有加。去年清明节安保的时候,凌晨4点多开始执勤,徐鉴华与两个年轻协警同组,在离岗亭很远的匡堰道口执勤,站到中午12点多的时候,太阳逼人,热得要命,大家都渴得不行,但只有两瓶水了,徐鉴华说,他不渴,把两瓶水让给了两位同事。
徐鉴华走后这些天,城区中队的民警们心里始终总觉得空荡荡的。原本每次中饭后,大家都会聚集到徐鉴华的206办公室,开个短会,聊天交流工作,每天参加人员都在换,每次都会有十几人,有些民警在工作上遇到压力,就会倒苦水,徐鉴华总是安静地听着,然后慢慢跟大家说要控制情绪,多换位思考,并用自己以往的切身体验来缓解同事的困惑。
中队民警黄桢刚来到队里时,对交警工作有点想法,每天上路执勤,处理事故,纠正违章,风吹日晒的,人辛苦不说,有时还要遭人白眼,不被人理解,经常要受气,不免有些失落和懈怠。领导只扔给他一句话“看看鉴华师傅怎么做的。”黄桢开始时不时到徐鉴华的办公室参加“中午会谈”,慢慢观察徐鉴华平时的工作。
徐鉴华的装备里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那副老花镜,他说,违法处理单子都要认真填写,如果填错了,群众就得多跑腿,就要给群众添麻烦了。有段时间,徐鉴华的装备里多了一袋中药,每次他都是热了中药后带着去上岗,问后才知道,是工作疲劳引起了下肢水肿。黄桢眼里看到了徐鉴华太多的不容易,徐鉴华的一举一动,给黄桢上了生动的一课又一课,慢慢地,黄桢从徐鉴华身上感受到了他对工作的执着和热情,也慢慢化解了负能量,“碰上不讲理的当事人,鉴华师傅从来不与对方纠缠,更不会态度不耐烦。”后来,黄桢也从枯燥的交管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他的表现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还连续获得了岗位能手等荣誉。黄桢说,要说典型,徐鉴华,就是大家公认的,身边的典型。
5恪守原则廉洁奉公
在亲戚朋友中,徐鉴华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妻子家中三姐妹,三个女婿,无论是背瘫痪的老丈人上下楼,还是看护重病的丈母娘,都是徐鉴华奔在最前头。
然而,这样一个心软脾气好的人,有时也会变得“没得商量”———在法律与原则面前,每次亲朋好友想要他帮忙通融一下,或者让他以权谋私行个方便,都会遭到徐鉴华的拒绝。时间一长,亲戚们都知道,鉴华什么都好说,就是“压面孔”很难,也有不少朋友因为他的拒绝而渐渐疏远了他,徐鉴华对此也十分淡然,他说坚持原则很吃力,但是这是自己必须坚持的。
一次,徐鉴华的外甥女婿想要换个轻松点的工作,想请徐鉴华帮着拉拉关系,徐鉴华一听完就婉言拒绝了。还有一次,只有初中文凭的侄女婿想当协警,想请徐鉴华想办法开个后门,徐鉴华听后,摇摇头,表示自己不能违背组织纪律。
张学军是徐鉴华认识二十多年的朋友,他在慈溪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厂,有一次厂里师傅驾驶车辆与一辆外地小轿车在浒山菜场对面新江路上刮擦了,处警的正好是徐鉴华。虽然知道是朋友厂里的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徐鉴华的公正评判,该是谁的责任还是谁的责任。还有一次,张学军的朋友因为无证驾驶车辆被扣车了,张学军打电话给徐鉴华,徐鉴华只有一句,“咱们兄弟归兄弟,但是这个忙我不能帮,帮他等于是害了他。”
徐鉴华曾经去张学军的厂里修过车,修理费一共是3000多元,张学军对老朋友很客气,要给他免单,但徐鉴华硬是不肯,3000多元一分不少全付清了,更出乎张学军意料的是,在那之后,徐鉴华再也没到他厂里修过车。
徐鉴华种种“不近人情”的做法,并没有影响张学军与他的友情,张学军说,他就是这样讲原则的一个人,我能体谅他,但也有很多人说“这人太讲原则了,没意思”。
6从警无悔不忘初心
三十二年从警路走来,与徐鉴华接触过的同事、群众,对他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都非常认可,可以说,一直以来,徐鉴华都是一个优秀称职的警察。
1985年,徐鉴华作为当时潭南乡(现已撤乡)的公安特派员,吃住在乡里,负责乡里的治安工作。他做事认真、稳重,虽然年纪不大,但在乡里很有威望,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徐鉴华,当地年长的百姓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的,大家口里只有一个“好”字。
“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外号‘橡皮阿三’为首的涉黑团伙,横行乡里,老百姓都怕他。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徐鉴华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开展调查取证,当时很多群众有思想包袱,不愿作证。徐鉴华特意选择了晚上,挨家挨户上门,悄悄做工作。由于平时群众们都很信任他,经过他的耐心劝导,大家最后都愿意把知道的事情告诉他。就这样,徐鉴华掌握了大量该涉黑团伙的犯罪事实与证据,为最终认定犯罪作出了最关键的贡献。”当年共事的同事王少军回忆,在他看来,徐鉴华就是认真,他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原潭南乡保卫干部许长新回忆徐鉴华“大事上有原则不让步,小事上有善心”。每次局里因破案有提供信息材料的要求,徐鉴华都是抓紧时间,接到任务的当天晚上连夜排摸,提供的资料条理清楚,内容详实,他有一本很大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乡里的情况。当时乡里有部分村民因为做生意发了财,经常聚集在一起赌博,徐鉴华每次抓到赌博的人,都会认真、诚恳地规劝教育,但从不“开后门”放行。村民卢书环就因为赌博被徐鉴华处理过好几次,本来对徐鉴华的严查赌博颇有微词,但几件事下来,彻底改变了他对这个年轻民警的看法。
1985年夏天,因为台风,二十四房村里十几户人家的房子被吹倒塌了,卢书环家正在附近,见状赶紧跑去帮忙。倒下的树木把房顶给压垮了,还有村民被埋在了里面。徐鉴华听到声响,飞奔而来。为了挖出被埋的村民,徐鉴华没有工具,用手刨,挖得双手满是血。有户村民家的横梁还挂在那里,晃晃悠悠很危险,徐鉴华迎上去,用肩顶,用手托,跟村民一起把大梁搬了下来。
那年冬天,二十四房村和吕家村因为生产队争夺田埂而聚众斗殴,村民100多号人,扛着锄头榔头,打伤了人。徐鉴华劝架的时候,还被人砸伤了肩,不过凭着他在村民中的威信,最终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为免下次再因抢地发生斗殴,徐鉴华找来乡里的人,仔细测量了田地,重新划分,并在边沿打上地桩,总算把矛盾的症结给解开了。
每年,大河江附近几个村总会因为水稻种植抢水而发生矛盾,有的村用大马力的抽水泵抽了别村的水,有的村村民夜里挖破别村的蓄水池偷水,村民们仿佛结了世仇般闹得不可开交。徐鉴华驻乡后,找生产队长谈话,召集村领导开会,积极周旋,不仅统一了抽水泵的规格,还协调了乡里平均分水,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
1995年,岑月霞和徐鉴华在当时的慈溪巡警工作,岑月霞印象最深刻的是,徐鉴华摆放在办公室里的一个搪瓷脸盆和搪瓷口杯,用得很旧了,有时候通宵加班累困了,他就端着脸盆去洗把脸,然后匆匆赶回来继续工作。“当时的巡警一个晚上出行动,能抓回五六十人,队里负责审理案卷的是徐鉴华。有时候半夜打电话给他,他都会立即赶到单位,通宵办案,以便同事能及时把犯罪嫌疑人带到看守所。”很多次,岑月霞早上来到办公室,看到徐鉴华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那是他加了一夜的班。
7兢兢业业唯负家人
多年来,徐鉴华为了公安工作,对家庭欠下了感情巨债。徐鉴华和妻子的感情非常深厚,妻子一直默默在背后支持着他的工作,无论他下班回家多晚,家里的汤饭一直为他热着,客厅那盏灯,一直为他亮着;当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可爱女儿,如今已经远嫁厦门,安家落户。为此,徐鉴华心里有深深的愧疚。之前,因为队里人手一直紧张,徐鉴华已经很多年没有休过假了,他说他的家人都在慈溪,那些外地来的同事更需要假期,而他正好可以帮他们顶班。为了弥补多年的遗憾,徐鉴华原本打算在8月初,尽可能休一个年假,和妻子相约,一同去厦门看望初怀身孕的女儿。但由于夏季高温执勤任务繁忙,他把假期推迟到了8月8日。当妻子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数度昏厥过去。
徐鉴华同志为工作忠诚奉献、兢兢业业,完成了一个人民警察最悲壮的谢幕;但对家庭,他却无法尽心尽责,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