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文化部部长Raev 观赏锣鼓书
新场镇举办的少儿锣鼓书培训班
国家级传承人谈敬德为成年锣鼓书培训班做传授
新场镇民俗文化展演
●非遗保护:新场的“3+4”模式
暑假刚开始,在上海浦东新场镇文化中心锣鼓书研究会的办公室里,锣鼓书国家级传承人谈敬德正在与他的学生、区级传承人顾佳美商议锣鼓书培训教学计划,一个8岁的小丫头突然闯进来,她一进门就说:“谈老师、顾老师,我想报名参加少儿锣鼓书培训班。”
多次担任新场镇少儿才艺秀比赛评委的顾老师一眼就认出这个小精灵是多才多艺的唐文颀,于是问她:“你学过小提琴、拉丁舞、讲故事,为什么还要学锣鼓书?”
“因为锣鼓书是新场镇的特色,我看过顾老师的表演,很好听!”小丫头说。
旁边的谈老师知道她爸爸曾是上海警备区的文艺兵,于是问了一句:“是你爸叫你来学的吗?”那小丫头提高了嗓门:“不,是我自己想学!”她还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因为锣鼓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一个8岁的小丫头都知道新场镇的锣鼓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看来,锣鼓书在当地确具一定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新场镇的锣鼓书发祥于明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1964年,一曲《王婆骂鸡》唱红了华东六省一市。2004年,新场镇的锣鼓书走进了中央电视台。随后,它又成了上海第一个成功获批的国家级项目。为此,新场镇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倾尽全力,加大保护力度,采取了“3+4”的有效保护模式,即从普查整理、编辑出书、建立展馆3个方面对锣鼓书进行静态保护,通过拍摄宣传片、加强培训、打造精品以及扩大宣传的覆盖面4种途径对锣鼓书进行动态传承。
“静态保护”抢救锣鼓书艺术
为了抢救锣鼓书艺术,新场镇政府和文化部门对锣鼓书艺术进行了普查整理,编辑出版了系列丛书、建立了锣鼓书艺术展馆等。
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期,新场人深入细致地开展锣鼓书普查工作,走东闯西,足迹遍布上海市郊以及浙江的平湖、江苏的启东等地,通过采访艺人、举办座谈会、召开研讨会等形式深入了解锣鼓书的传承脉络。迄今为止,已整理出锣鼓书的发展历程、传承方式、演出形式、音乐唱腔、脚本特点、表演艺术、艺人社团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组织机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发展10卷30余万字的材料,为锣鼓书的保护传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为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新场镇文化部门组织人力、财力,分别编辑出版了《锣鼓书》、《上海锣鼓书》、《锣鼓书民俗》以及以锣鼓书为主体的《新场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场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续集)》,以民间故事为专题的《话说新场》、《古镇新场》,同时还着手编写了供教学培训用的《锣鼓书基础教材》(社区版)、《锣鼓书入门》、《锣鼓书艺术(中学版)》、《锣鼓书艺术(小学版)》,这些书籍的出版和教材的编写,为锣鼓书走进学校、走进社区,提供了教科参考。
为扩大宣传保护成果,当地政府将具有百年说唱历史的中华楼改建成“中国锣鼓书艺术馆”,该馆已建有历史沿革、艺人社团、锣鼓书民俗、表演艺术、表演道具、相关艺术、保护传承等板块,以实物、图片、雕塑、梦幻成像、电视录像、现场演唱等形式,向观众展示锣鼓书艺术。目前这座两层楼的锣鼓书馆,受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及日本、越南、南非、美国、英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外国朋友和学者的青睐。
“动态传承”推动锣鼓书可持续发展
为了对锣鼓书艺术进行动态传承,新场人采取拍摄宣传片、建设培训基地和表演团队、创作精品节目和扩大宣传的覆盖面等措施,有效推动了锣鼓书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新场镇拍摄的锣鼓书宣传片、专题片,曾在浦东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的综合频道、人文艺术频道、教育台、百姓戏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播放;同时新场镇也接待了台湾东森电视台、英国皇家音乐团、美国加州公众广播电台等海外媒体,宣传中华民族艺术的一枝奇葩——锣鼓书的艺术魅力。
新场镇政府、文化部门以及许多学校,对锣鼓书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这个理念达成共识。为此,新场镇石笋中学建成首个市级锣鼓书培训基地。在该校的带动下,新场镇小学也建成了区级培训基地,石笋小学和新城幼儿园建成了镇级培训基地,同时又在南大、坦直等社区和文化中心成立了锣鼓书表演队,这些培训基地和锣鼓书表演团队的建立,有力地促成了网络式的锣鼓书保护传承机制。
为做好传承工作,新场镇有关部门还加大了创作力度,着力打造精品节目。近年来,陆续创作的《打造文化软实力》、《展宏图》、《红色娘子军(选段)》、《木兰从军》、《浦东大佬倌》等30多个锣鼓书节目,为学校培训基地和社区表演队提供了排练脚本。其中,《桃花审鸡》、《百鸟图》、《丁头亮办案》、《柏万春审鸟》、《升旗》等精品锣鼓书节目,分别在浦东新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的会演中展演,提高了新场的知名度。2012年9月,在全国第五届少儿曲艺大赛上,9岁的唐文颀代表新场镇文化中心表演的锣鼓书《爱心伞》,在1000多个节目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决赛,获得三等奖和作品奖,开创了锣鼓书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先例。
在新场镇文化中心和各社区的重视和支持下,新场镇举办了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幼儿园5个层级的锣鼓书培训班,近年来,参训人数超过200人。这些基层艺术骨干活跃在社区、学校的文艺舞台上,深入基层、送戏下乡、参加上海桃花节文艺表演以及走进浦东、上海电视台演出,扩大了新场镇锣鼓书的宣传覆盖面、受众面。2011年12月,新场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锣鼓书)之乡”,锣鼓书这个古老的民间艺术,由此成为新场镇的一张文化名片。
●民族文化的聚宝盆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几十支民间文艺行街表演队伍在新场镇文化中心主任胡晓英和副主任周龙官的指挥下,热烈而有序地在新场古镇三里长街穿行。表演队伍中,既有传统特色的甩龙灯、十番锣鼓、打莲湘、秧歌舞、扇子舞,又有独具当地海洋文化特色的卖盐茶、水族舞、鲤鱼跳龙门、蚌壳精等民俗舞,更是少不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锣鼓书、浦东派琵琶演奏、江南丝竹、灶头模具上的灶头画、手执梭子的浦东土布秀,还有颇具时代气息的学生鼓号队、青年街舞。与此同时,大院里举办了社区居民做圆子比赛,敲太平锣、打吉祥锣“接灶君”仪式,抬大花轿进行浦东民俗婚嫁展示等。
过去几十年间,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既是新场镇的传统节日,又成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日。
阳春三月,绯红的桃花伸展着花枝向游人频频招手,人们驱车从上海出发沿沪南线来到上海桃花节景点的第一站——新场桃源。一进景点,游客们就奔向中心演区,争先恐后地拿出照相机、摄像机、手机,聚焦民族文化大舞台。过去颇有影响的新场三月廿八民俗庙会,如今已转型为上海桃花节的重头戏。今年,在这里上演的是一出反映新场镇昨天、今天、明天的原创民俗节目《印象新场》。
一曲优美抒情的“东乡号子”旋律引出了序曲《海曲之魂》,一群渔家姑娘跳起了韵律优美的《织网舞》。第一篇章《海的呼唤》用充满激情、高亢嘹亮的劳动号子、夯歌、扁担歌交织出围海筑塘、开辟盐场的壮阔场景,展示了明代的新场设盐衙、建集镇、茶水酒楼、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和“赛苏州”的盐场风情。第二篇章《绿色家园》以浦东民歌《秧田对歌》、喜剧小品《桃园婚礼》为载体,展示了新场镇在农耕时期转型后的田园风光。第三篇章《古镇新韵》以浦东二人转《根根幸福线》、琵琶弹唱《古镇传新韵》、锣鼓书《浦东大佬倌》等形式展示了改革开放前进中的浦东新场镇。尾声《和谐大家园》以歌伴舞歌唱着新场镇的明天。
整台节目浓缩了新场镇的非遗、汇集了浦东民俗、体现了“浦东特色、海派特色”,其传统元素与时代元素的融合,彰显了古镇民俗文化艺术的魅力。
清明,又是一个放荷灯时节。在新场镇南山寺,钟声浑厚庄重,江南丝竹余音缭绕,清香阁前的荷花池中,船娘摇荡着小船,船上一群弹琵琶的姑娘演奏着曲调悠扬的《春江花月夜》。新场镇的干部、群众一起点燃了池中的荷花灯,干群之间零距离的节俗活动,诠释了新场镇的吉祥与和谐。
总之,每逢岁时节令、民俗节日,千年古镇新场都会举行精彩多样的民俗活动。千年古镇孕育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项目有锣鼓书、琵琶艺术浦东派2项,市级项目包括江南丝竹、灶花、卖盐茶3项,区级项目有浦东土布纺织技艺1项,项目数量为全区之最,另有非遗资源80多项,此外,还有展示非遗的锣鼓书馆、浦东派琵琶馆、江南丝竹馆、端午馆、灶花馆,为此,著名民俗专家刘魁立在新场镇考察时说:“新场镇是民族文化的聚宝盆!”
●廿年打造摄影品牌
外出采风去
龙年元宵,山清水秀的湘西永顺县老司城里突然来了两位肩背大小摄影包的上海人,等候在大院门口的文化耄宿黄永玉热情招呼:“上海浦东新场摄影之乡的老站长张才福来啦,你们在1993年被县文化局命名为摄影之乡的时候,我去过,一别已有20多年啦,快,屋里坐!”然后,黄永玉又问张才福:“这位是?”
“这位是新场摄影协会后起之秀,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周琤。”过去,永顺县曾经与新场镇联手抗倭,情同手足,今天,新场镇和永顺县共摄祖国精彩,结成伙伴。当新场镇摄影协会获悉古老的老司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们立即到那里去采风。
到外面去采风,是新场镇摄影协会开阔眼界、拓展视野、饱览祖国山河精彩镜头、耕耘摄影艺术佳作精品的一大举措。在文化中心领导的重视下,新场镇摄影协会每年安排一两次采风活动。近到江浙沪一带,一般利用双休日外出两三天;远,则以小队伍的组织方式,时间长一点、路程远一点。摄影家们每次外出采风,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创作体会,提高了摄影水平,积累了经验和作品,为参加各类摄影比赛做了储备。继摄影作品《小康进行曲》获人民日报社、中国文化报社等举办的第三届“新世纪之声”摄影比赛一等奖之后,摄影新作《土家风味》、《大法会》入围了2011年国际摄影展;摄影作品《佛界人间》在“豪第坊杯”首届“运河名城 精致扬州”国际摄影大赛中被评为优秀作品;摄影作品《同乐》、《后台》在2011上海桃花节“全国摄影家聚焦浦东”摄影大展中荣获铜奖、优秀奖;摄影作品《毛古斯新人》在“我们的家园 201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中被评为优秀收藏作品。10多年来,他们的摄影作品在省、市级以上各类影展和报纸杂志上获奖、发表达2000多幅,成为新场镇的优秀文化项目之一。
举办比赛搞交流
2011年9月,新场镇文化中心305、308分机,接二连三地接到了来电,来自上海和外地的摄影家争相报名参加由新场镇承办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浦东新场杯”长三角地区摄影邀请赛。
搞交流又是新场摄影之乡一大举措。近几年来,新场镇曾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摄影作品交流活动。2011年4月举办了2011上海桃花节“桃红古镇 相约新场”上海市民摄影比赛。全市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纷纷参与,共收到1000多幅参赛作品,评出一等奖等奖项作品62幅。2011年承办了第十三届“长三角”摄影交流。整个赛事历时4个月,期间得到了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及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和各区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大赛共收到摄影作品1968幅,参赛作者254人,分别来自江苏南京、浙江杭州、上海市区、浦东新区等15个地区。活动期间还举行了摄影展及摄影论坛,邀请摄影专家进行交流发言,对获奖作品进行点评,并将获奖作品汇集成册,在开幕式上进行首发。在摄影邀请赛中,新场镇张才福等7位作者的8幅作品获得一等奖、优秀奖。2012年“缤纷桃花秀 新场古镇美”上海桃花节市民摄影比赛,收到100位作者893幅摄影作品。
由于组织工作出色,承办“浦东新场杯”长三角地区摄影邀请赛的新场文化中心荣获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群文活动优秀项目奖;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党旗——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型摄影展”活动中,新场镇又荣获组织奖;在“脉动江东”2011浦东文化艺术节市民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作品展的活动中,新场镇获得优秀组织奖。
培养人才增底蕴
为了培育摄影协会的根基,新场镇文化中心与摄影协会分会经常举办摄影展览、讲座和培训:利用在新场古镇大街上的宣传画廊、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四楼展厅举行专题摄影展览,展示新场镇的特色文化和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用摄影图片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积极组织摄影爱好者参加培训、讲座、创作、展览等,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省、市、区级各类摄影活动,从而提高摄影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各村、社区中,建立摄影爱好者小组,在全镇中小学校中开设特色艺术教育摄影兴趣班,组建了学生摄影队伍,培养新场摄影之乡的后备力量,使摄影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另外,浦东新区摄影家协会在新场古镇设立了新场古镇摄影创作基地。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场是千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摄影艺术在这里具有一定群众基础。早在1994年,新场镇就已被南汇县群众文化工作委员会命名为“摄影之乡”。2004年4月,南汇区摄影家协会新场摄影沙龙成立,2010年,浦东新区摄影家协会新场摄影分会成立。迄今为止,摄影分会共有成员20人,其中国家级摄影家协会会员3名,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7名,浦东新区摄影家协会会员15名。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