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范儿吃了一顿涮羊肉,鉴于我是个众所周知的吃货,所以吃涮肉一点也不稀奇,但这顿涮肉却是我吃过的所有涮肉里最完美的,为什么呢?因为吃什么固然重要,和谁一起吃更重要,这个人就是东来顺的切肉大师陈立新。
一身洁白挺括的工作服,一把一尺半的雪亮切肉刀,一双粗糙而有力的手,每一刀稳稳落下,羊肉片如鲜艳的花朵一般在刀口绽放,每一片切出的羊肉片长约13厘米,宽约3.3厘米,厚0.9毫米,其薄如纸。如果摆在青花瓷盘里,晶莹剔透,肉片红白相间,界限分明,还能隐约透出青花瓷的花纹,瘦肉片像牡丹一样鲜红,肥肉片则洁白如玉,真是“薄如纸、匀如晶、齐如线、美如花”,这才是切羊肉的最高境界。
一盘羊肉切完,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样的时刻,便是东来顺涮羊肉非遗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陈立新最志得意满的时候,也是陈师傅最帅的时刻。
陈立新师傅是东来顺涮肉技艺国家级非遗的第四代传人,只他一位,别无他人,为什么呢?
“不是因为我本事大,是因为评非遗的这一年,我所有的师兄们都退休了,当年和老师傅学过切肉手艺的就剩我一个了,重担就这么落我肩上了呗!”东来顺上上下下都称陈立新为“大师”,因为他确实得到过“中华绝技大师”的荣誉称号,可是陈师傅自己对这个称呼有点不感冒,“现如今一说大师,人家就觉得是骗子,听着有点别扭。”
陈师傅说话听着老跟说相声似的,一问才知道,他还真拜师学过相声,还曾经登台演出过,说个《报菜名》《地理图》之类的传统相声不在话下。要不是一辈子专注于切肉,没准儿还能成相声大师呢。
老爷子能说爱聊,讲起过往经历,就像一段段单口相声,一口京腔儿听着过瘾。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可是腰板笔直,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声音洪亮,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
我和陈师傅结缘,还是在两年前机缘巧合受东来顺集团的委托,为陈师傅写了一本小传《匠心立新》,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书写完了,段子也听了一箩筐,真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书出来之后,陈师傅自谦地说,把他给写的太好了,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地把这本书带给母亲看,娘儿俩笑的都挺开心,说明对这本书比较肯定,我心里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朋友老张仰慕陈师傅已久,想让我带着拜访陈师傅请他在书上签个名,没想到不但要到了签名,还顺带着蹭了一顿涮肉,这福利简直来得猝不及防。
陈师傅的习惯是中午什么都不吃,所以这顿涮肉真是我们吃着他看着,不但陪吃还陪聊,我俩一边听着陈师傅妙趣横生的段子,一边甩开腮帮子狂吃,简直不能再完美了。
要说这涮羊肉的故事还真不少,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亲自关心过北京市民吃涮羊肉的事儿,您知道吗?这事我就是从陈师傅这听来的。
话说1955年,和所有的老字号一样,东来顺实现了公私合营,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可是,公私合营还没到一年,东来顺就摊上大事儿了,这事不但上了人民日报,还惊动了中南海,甚至惊动了毛主席,什么事呢?就是“东来顺的羊肉不如以前好吃了”。
1956年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四五千字的长篇报道说的就是“东来顺的羊肉不好吃了”这个问题。如今的人们可能难以想象,一家饭馆对社会生活会有这么大影响,可当时确实如此,人民日报甚至把它定性为一个“政治任务”。
社会上关于东来顺涮羊肉的种种议论,很快传进了中南海,引起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重视。陈云同志做了深入的调查,发现是公私合营之后,原料和生产都不如原来那么讲究了,改变了老字号的传统规矩。最后毛主席做出了指示,要求保留老字号的品质和特色,他说:“羊肉必须继续好吃,烤鸭子要更加好吃,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所以说我们今天还能吃到东来顺,要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伟大领袖关心人民群众的吃食,还真是接地气儿。
陈师傅还津津乐道的一件往事是,东来顺的涮羊肉在中美建交的历史大事件中还充当了一回重要配角,这是他亲历的。中美建交前后,邓小平曾两次在东来顺设宴款待美国国务卿基辛格。
基辛格大家都知道,他是中美建交史上的风云人物,基辛格促成了第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正式访华,才有了尼克松和周总理那次历史性的握手,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冷战的坚冰开始消融。
此后,作为美国的使者,基辛格又多次访华。1975年9月,福特总统特使基辛格再次访华,邓小平决定在东来顺招待他。“东来顺停业3天搞卫生,还特意为1楼至3楼的楼梯,添置了红地毯。”陈师傅回忆,宴请当天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宴会原定一个半小时,但是基辛格先生因事迟到了半小时,为了不耽误之后的安排,邓小平嘱咐:宴会一小时结束!
由于准备得很充分,客人们吃的很开心,基辛格夫人称赞涮羊肉味美适口,工艺精细。她说:“放在盘子里的肉片‘像葵花一样美丽’”。吃的差不多了,跟着就上甜菜、水果,接着是毛巾。这时候,邓小平看一看表,吃完水果,整一小时,外事任务圆满完成。
聊起和涮羊肉有关的事儿,陈师傅真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从小学相声练就的一副麻利的嘴皮子,说起来都像是背“贯口”,真是听得过瘾。单是涮羊肉的一个小配角——糖蒜,说起来也是让人意想不到。
陈师傅同时也是腌渍糖蒜技艺最正统也是资历最深的传人,所以,关于糖蒜的事儿,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了,陈师傅语出惊人:“在七八十年代,东来顺的糖蒜是可以作为国礼的!”原来真有其事,当年万里同志当委员长的时候,就会送外宾东来顺的糖蒜,需要的时候,会直接派人来东来顺取糖蒜,然后作为礼物带出国。
陈师傅曾经负责过收蒜的工作。山东苍山是著名大蒜产地,号称天下第一蒜,东来顺的传统是只要四六瓣的蒜,蒜瓣均匀。一斤蒜半斤糖,纯手工操作,上百年就是这么传下来的。这样做出来的糖蒜,咬在嘴里的口感是脆的,还要脆甜,颜色要闪亮,还要有琥珀色,不能暗淡不透亮。小小一头糖蒜,都要穷尽心思琢磨。
火锅店的调料一直都是商业秘密,陈师傅大方地介绍了东来顺传统七种调味品的勾兑方法:“七种调料盛碗上桌,勾兑时,先放料酒、虾油、酱油、韭菜花,搅拌均匀后,放酱豆腐、芝麻酱,用勺顺时针搅拌,最后,再根据客人的要求,放辣椒油。这样勾兑的调料,搅拌均匀,而且,由于液体的先放,固体的后放,搅拌时不沾碗。顺时针搅拌,一来搅拌的调料不散不泻,二来表示一顺百顺。”顺序告诉您了,用量只能自己掌握了,有空您可以试试。
如今,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陈师傅每天还是忙忙碌碌,生活得很充实,除了编写教材,传授技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和朗诵。您要是看过他拍的照片,听过他的朗诵,一定会认为这一位被切肉耽误的摄影师和朗诵家。
一套沉甸甸的摄影装备陈师傅几乎每天都带着,去单位之前他经常会先到农展馆、西坝河去拍鸟,休息的时候,他会走更远,到宛平湖、清河。在北京有一批专门拍鸟的摄影爱好者,被称为“打鸟”一族,陈师傅也算是其中之一,说起这些漂亮的鸟儿,陈师傅如数家珍,赤背伯劳、知更鸟、震旦鸦雀……每一种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
陈师傅拍鸟还有一项绝技,大多数人都需要用三脚架支撑,陈师傅却从不用三脚架,甚至有一个下雨天他在农展馆后湖拍鸟,一手拿着伞,单手端着相机,愣是把雨中鸟儿的身影抓拍得栩栩如生。问他这绝技是怎么练成的,陈师傅得意地说,切了一辈子肉,练出远大于常人的手劲儿,单手端相机也能一点都不晃,三脚架更是完全用不上。结果陈师傅雨中拍鸟还上瘾了,雨雾之中他拍的白鹭宛如凌波仙子,就像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功力不浅。
迷上朗诵是这几年的事情,由于陈师傅从小学相声,背贯口练就了一副利落的嘴皮子,再加上天生浑厚的嗓音,所以朗诵起来还真些电台播音员的意思。最初陈师傅是参加一次演讲,让岳母帮助辅导念讲稿,结果慢慢就成了习惯,每天都要朗诵给家人听。他数了数,这几年念完《近距离看美国》《胡雪岩》《万历十五年》《苦难辉煌》《大故宫》等等很多书。后来,陈师傅下载了一个录音软件,平时看见不错的文章,一有空就朗读录音,用微信和朋友们分享。听到那娓娓道来的富于磁性的声音,和手持切肉刀挥洒自如的陈师傅真有点对不上号,这就是他不同的侧面吧,真称得上多才多艺,妙趣横生。
一天又一天反复切肉,多年过去,陈师傅的两条胳膊变得粗细不一,经常在温差大的环境中转换,他的两条腿风湿变形,不能久站。可是他依旧生活的那么兴致勃勃,走路跟一阵风儿似的,我都追不上。
一顿饭吃完,故事却还有很多,留待下回再听,每天通过微信听陈师傅分享的朗诵小段子和拍的照片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也感受到他充满阳光的心态,让我们这些比他年轻的人都有点自愧不如。
衷心地希望陈师傅多收一些徒弟,能尽快找到传承衣钵的人,完成一辈子的心愿。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