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历经了六千多年的沧桑岁月,是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复杂的象形文字到简易的象征,汉字的传承也彰显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可磨灭的华夏之魂。作为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汉字的进化也深深地影响着许多国家。史书中曾记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字形成都与汉字有着莫大的关系。
除上述国家之外,新加坡也是深受汉字文化熏陶的国家。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常住人口中仅仅有53万人是政府认定的“永久居民”,而华人就是这座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人口组成,有资料显示新加坡公民中有高达74.2%的人口都是华人,他们大多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海南等省份。因此,在这样一个以华人为社会主体的国家中,汉语也就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沟通方式。
受历史因素的作用,新加坡的国语其实是应用并不广泛的马来语,但作为一个人口组成复杂的移民国家来说,一门语言显然并不能够完全的维持社会运转,所以新加坡的官方用语有四种,分别是: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当然,目前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加坡施行了所谓的双语制度,即英语为主体,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作为第二用语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虽然将汉语作为流通语言,但新加坡却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不同于香港、澳门等地,新加坡在汉语的使用上紧跟了中国大陆的走向,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最终在本国内推行了简化过的汉字。在此之间,有一个不可不提及的人他就是新加坡的开国元首、前总理李光耀。
二.旷日持久的汉字简化路
李光耀,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由于华人的出身,他本人十分推崇华语汉字,尽管在后期出于新加坡未来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考虑,李光耀推出了他引以为傲的双语制度,但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也是不遗余力的在新加坡推广汉字简化。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便开始推行简体字,但是由于我国当时文盲率较高,如何推行便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问题。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讨委员会更改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次年该委员会拟定了《汉字简化方案》,这一方案为简体中文替代繁体奠定了重要基础。1956年以后简体中文逐渐替代了繁体中文。
在大陆正式推行简体中文后新加坡也意识到繁体中文的简化势在必行,于是新加坡政府便于1969年发布了第一批简体字,但事实上,中国汉字的复杂之处超乎想象,要想在简化汉字方便其书写、传播的同时又要避免“字不达意”的现象更是难上加难。
李光耀
在初次发布后的十年间,新加坡一直尝试通过自己的力量设定一套简化标准,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基础等多方面原因,新加坡的汉字简化始终停滞不前。直至我国出台了简体字的具体方案后,新加坡才结束了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自造简体字,杂糅合用的局面。
要说起为何新加坡要如此坚定地跟随中国大陆的步伐使用简体字,错综复杂的原因下有两点可谓是重中之重:
其一,早期的新加坡被称为“南洋”,虽不比“东洋”令人向往但也有众多华人前往,明朝至民国时期国人便一直有着下南洋经商的热潮,李光耀后来也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表示,像他这样在南洋发展不错的人,大都是小民文盲的后代,汉字的简化省去了不少新加坡华人后裔学习中的麻烦,同时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有利于普及教育,且废除繁体中的异体字便于民众交流,而且在电脑、手机、PDA等数字设备,文字大小有限,简化汉字因笔画较简单,显示较清楚。
其二则是处于更加深层次的考量,李光耀在任新加坡领导人的这些年间,将新加坡从一个刚刚成立自治的弹丸小国打造成为了腾飞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短短的几十年之间每个政策的实行都彰显了这个老人的深谋远虑。新加坡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国家,甚至没有省份的划分,在这样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中,经济发展所仰仗的就是外贸驱动型产业。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李光耀就曾预言中国必将崛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新加坡想要分一杯羹必然要常与中国打交道。因此为了与中国接轨,在新加坡国内推行汉字简化也是大势所趋。
三.贸易下的语言选择
新加坡的众多外贸产业中经济贡献占比最大的就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商品服务也都是支柱型产业,即便面临转型的今天,新加坡仍然努力向知识型经济转移。同时,新加坡的旅游业在其国内GDP占比中超过3%,这些产业均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涉外交流。所以,哪怕是如今回看,当初紧跟中国大陆的脚步也是明智之举。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语政策之下的新加坡人对汉语的使用率逐渐下降,很多人质疑李光耀的决定,他们普遍认为,李光耀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导致了新加坡错失了许多中国后续发展中的商机,但新加坡作为继伦敦、纽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这样一个既功利又现实的国家在促进本国发展的过程中无疑是会选择更加有利于自身的一方进行合作。政策也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必行之路,单独的苛责某一个人是十分不明智的。
近日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在对外对疫情进行报告时依然使用的中文,由此可见,新加坡国内“英语至上”的局面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打破的。如今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中国文化、语言的魅力仍将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心向往之。
文/映真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