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李卓 李金 袁雨晴
民以食为天。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实际上是许多居家老年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党和政府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长沙逐步推行老年人助餐服务,探索社区幸福食堂、银发族餐厅等不同模式的服务设施,受到了广泛关注。
如何让老年助餐服务更人性化更加贴心?如何解决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在公益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助餐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连日来,晚报记者在长沙各区县(市)进行了走访调查。
刚需 老龄化加速,凸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中国老龄化进程比预期来得可能更快。
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人口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10%,则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比重在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阶段;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老年人“做饭愁”“吃饭难”问题凸显。
家住天心区裕南街街道东瓜山小区的李月明娭毑对此就深有感触。今年83岁的她,自老伴走后就一直独居,两个女儿一个在加拿大,一个虽然在长沙,但平时上班、生活也忙,没太多时间来照顾她。虽然身子骨还算硬朗,不过一日三餐自己做饭,还是有点吃不消。
两年前,东瓜山社区“银发族”餐厅的出现,让李娭毑不再为做饭发愁。“现在我每天中午都会来这里吃饭,有四菜一汤,营养均衡,适合我们老年人,另外环境干净卫生,服务态度也好,我很满意。”李月明说,虽然餐厅提供三餐,但自己一般只来吃中餐,早、晚餐相对简单,在家里准备点稀饭、牛奶、水果,再蒸个包子或馒头就行。
作为浏阳城区典型老龄化老旧社区的负责人,集里街道集里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宋娟观察到,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500多人,其中有不少空巢、独居、高龄老人,在买菜做饭方面确实存在困难。
“有人行动不便,出门买菜都难,做顿饭得费好大劲;有的一个人做饭嫌麻烦,可能做一顿吃几天,时间长了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宋娟说,让老年人在家门口方便就餐已成高频民生刚需。
“小饭碗”承载“大民生”。从中央到地方,对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视前所未有。
2023年10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要求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记者从省民政厅了解到,《湖南省社区居家养老助餐服务若干规定》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今年,我省首次将老年助餐服务点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将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
作为省会城市,长沙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0多万,助餐服务工作推进如何呢?
长沙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长沙已建成养老助餐点(老年食堂)106个,惠及13万多老年人。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老年助餐服务水平,今年4月,长沙民政部门下发通知,在各区县(市)选择15个街道,开展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模式试点工作。
观察 多元化运营,因地制宜为老办“食”事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长沙老年助餐服务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一是社区食堂自营型,二是社会餐饮助力型,三是专业机构承运型。
刷脸、打饭、入座……5月23日上午11时许,浏阳市集里街道集里桥社区幸福食堂就已经热气腾腾地开饭了。“老年人一般早上六七点就吃了早餐,所以中餐时间相应也早一点。”工作人员说。
这是集里桥社区自办的老年食堂,也是社区工作食堂,目前只提供中餐,自去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已提供老年助餐服务1万多人次。食堂通过微信群实行报餐制,提供两荤一素一汤四个菜品,60至79岁老年人一人一餐6元,80至89岁老年人一人一餐5元,9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用餐。
此时,1.5公里外,同在浏阳城区的淮川街道北园社区,一家开业不久的餐厅——“肆合小院”也迎来了三四十名老年就餐者。
“8元钱一餐,饭菜可口,环境又好,最关键的是方便省事。”天气凉爽,老人们在绿草茵茵的院子里边吃边聊,他们大多来自旁边的社区老年大学,上完声乐、舞蹈、书法等课程后,就来此用餐。
北园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刘真真告诉记者,“肆合小院”原来是某单位闲置的办公场所,社区盘活资源,设计装修后将其租给社会餐饮企业。
“我们在租金、水电气等方面提供优惠支持,餐厅则为社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刘真真说,餐厅晚上订餐的多,中午正好有足够的人力和时间来做老年餐,从磨合期情况来看,基本实现了“双赢”。
“一是整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等现有场所资源,综合设置助餐服务点;二是与社会化餐饮场所开展合作,设置老年人用餐专区。”浏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维介绍,自去年4月启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以来,该市积极盘活基层现有资源,已建成助餐服务点15个。
相较而言,长沙内五区助餐服务推行更早,因此专业机构的介入更深。社区老年食堂不由社区“独扛”,而是采取政府适当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政府补贴助餐,老年人服务对象到社区申报,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审核,严选有餐饮资质的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并接受第三方评估,共同帮老人“吃好饭、饭吃好”。
以开福区为例。2020年,长沙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在开福区和雨花区率先试点,其中开福区试点的西园社区、砚瓦池社区和蚌塘社区均与专业康养机构湖南善孝堂医养结合中心合作。
“和四年前一样,在老年食堂吃还是8元一餐。”在砚瓦池社区,陈娭毑是老年食堂的“铁粉”。尽管2020年至今,物价有所上涨,但社区老年食堂的餐标并没变。
这背后,离不开政府补贴的“兜底”。在开福区,像陈娭毑这样6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人每餐补助4元。
不管哪种运营模式,相比于能到助餐点吃饭的老人来说,行动不便的老人往往面临更大的就餐难题。如何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让这些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吃上一碗热乎饭?
在浏阳集里桥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提前统计行动不便者的用餐需求,一到中午饭点,社区干部兼老年食堂负责人刘伟华就会和“黄帽子”志愿者分头上门送餐。
而在开福区洪山街道的老年食堂,许多“蓝骑士”则把一份份盒饭塞进了电动车的尾箱。这是开福区探索开展的“青春伴夕阳”长者送餐公益活动——老年食堂与饿了么合作,快递小哥们中午或傍晚给周边老人送餐,可免费在老年食堂吃两顿营养餐,既方便老人,也解决了个人用餐不便。据了解,目前长沙市民政部门正着力将这一合作模式向全市推广。
思考 破痛点难点,推动助餐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上来说,老年助餐服务属于新生社会事物。不过,长沙个别社区多年前就曾经做过公益尝试。
时间回溯到2014年,雨花区圭塘街道大塘社区成立了长沙首个社区老年配餐中心,低廉或免费给高龄特困老人提供餐食服务。作为创新尝试,此举获赞无数,甚至吸引了其他区县的老人,想迁来大塘社区享受优待。然而,没过多久,社区运营就举步维艰——每月平均开支5800余元,收入却只有四五百元,请不起专业厨师,只得靠社区工作人员轮流下厨,最终难以为继。
在浏阳城区,关口街道长兴社区、占佳社区多年来坚持公益老年助餐服务,两家餐费仅收5元,长兴社区对特殊困难老人只收3元。“这两家服务点都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有专人运营服务,辖区内爱心企业、人士捐赠资金相对充裕,其模式难以复制推广,我们希望探索更普适性的模式。”浏阳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副科长黄丽洪表示,全面铺开老年食堂并确保长效运行,需要坚持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社区人少、事多、经费紧张,不可能长期以低收费、纯公益的方式来提供老年助餐服务。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说得好,公益不是最大的商业,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事实上,即便引入社会力量,由专业机构按商业模式来运营,还有政府补贴加持,老年助餐服务目前仍面临着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的经营困难。
“我们在开福区的三个社区合作项目中,仅砚瓦池社区实现盈利,蚌塘社区、西园社区为略亏和持平状态。”善孝堂机构负责人周蓉表示,该机构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以来,收到政府就餐补助99.8万元,约占就餐总收入的65.3%,总体来说政府补助占比过高,市场化运营尚待加强。
与此同时,就餐需求“众口难调”也是一大问题。“吃得好”不仅有味蕾上的满足,更有健康上的考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吃什么”方面,营养师、配餐师及慢病防控专家的介入目前较为少见。
大多数老人因饮食习惯或身体原因,对饭菜要求低盐、少油、少糖,也有部分老人喜欢辣一点、口味重一点。还有部分老人认为老年食堂菜谱单一,菜品更换频率低,时间一长就吃腻了。
位于湘江新区麓景社区的孝源颐年食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食堂负责人李明鹏说,自2022年11月开业以来,该食堂已从两荤一素一汤的报餐制,慢慢变成十菜一汤的自助餐,并提供食堂小炒、盖码饭等服务,让老年餐有了更多选择。据了解,该食堂的自助餐标准为:80岁以上的惠民餐每位10元,60岁以上的普惠餐每位12元。
此外,场地受限制、客源不稳定等因素也影响到公益性与持续性的兼顾。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老年食堂,因地点较偏,就餐人数从最高峰的每顿60位老人骤降至二三十人,运营上出现亏损,导致只能搬离并与隔壁的连升街社区助餐点共用厨房。
老年餐桌只“啃老”,自然不如全龄友好。有意思的是,像北上广深年轻人“蹭”老年食堂的需求,长沙也大量存在。
位于长沙县星沙街道的社区助老示范餐厅星沙大食堂试运营一个多月来,不仅有老年人光顾,还吸引了不少周边工作的年轻人,周末更常有家长带着小孩前来就餐。
“都说社区老年食堂不错,我们年轻人能不能去用餐?虽然不能享受惠老补贴,但是相对于动辄二三十元的外卖,我们还是喜欢种类丰富、营养可口的老年食堂。”马栏山人才公寓所在的溪水湾社区发出对青年人才需求问卷调查后,马栏山企业松鼠超媒高管郭振华道出年轻人的心声。调查显示,逾五成受访者希望社区帮助就近解决日常就餐问题,并表达了想在老年食堂就餐的想法。
多位助餐点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来吃老年食堂是好事,老年食堂要实现自我造血,从“老龄”到“全龄”过渡是一个路径,可以有效拓展消费群体,当然在这个融合过程中肯定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也是一项正在探索的民生难事,如何破解痛点难点,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任重而道远。
观点 从兜底服务向普惠服务过渡
老年助餐服务首先要保证覆盖到最需要保障的重点人群,就是失能、失智、高龄等确实不具备做饭能力的老年人。在此基础上,要统筹各方力量,鼓励多元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机制,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从兜底服务向普惠服务过渡,让这项为民实事健康可持续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周建国
居家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一定是以助餐等生活服务为切入点的一种多元化的扩展。社区的老年食堂应该要探索多种运营模式,多资源、多功能去嵌入,体现融合的理念,从食堂延伸成学堂、休闲娱乐地,利用现在的技术去改进服务。另外,食堂的服务可以考虑亲情化,增强老年人用餐家庭式体验,让老人真正把食堂作为家,吸引更多人去用餐。
——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博士欧阳林舟
居家养老助餐服务现在城区已逐步推开,但农村覆盖还非常不够。农村老人特别是一些独居、留守老人受身体状况等影响,日常吃饭成了大问题。要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探索城乡结对帮扶、相邻村镇资源共享,灵活多样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
——长沙市人大代表杜有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