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露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tuó)。退食(shí)自公,委蛇(yí)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yù)。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赏析

紽(tuó):形声字,“糸”与“它”联合起来表示“蛇状扭摆的丝线”。本义:白丝卷。出厂的原料丝的成品样式。

五:指事字,通“午”,岐出、交错的意思;“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本义为交午,纵横交错的意思。假借为数词,表示五行。

组词棋_组词桂_杜组词

五紽(tuó):丝结、丝钮,指缝制细密的丝线缝合处,类今“纽”的功能。

食(shí):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下部像盛满食物的器皿,上部像盖。一说上部像口,会张口就食之意。食的本义有动、名两用,作动词指进食,吃,作名词义是食物,主要指饭食、粮食。由吃义引申为享受,又由比喻而引申为日食、月食,并进一步引申为亏损。以上诸义都读shí。由使动义引申为对人的供养和对动物的饲养,这要读sì,后来也写作“饲”。也有作人名讲[yì]。

退食:退(而)食,指退朝而吃食物。

委蛇(wēi yí):音义并同“逶迤”,悠闲自得的样子。为何蛇只与委组词时读[yí]?通常认为这是汉字的讹变,是指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由于字体的变迁、传抄的错误等原因产生了一些错别字,后人继续袭用这些错别字,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由此错别字就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字体的一种现象。缘由可能是古时“蛇”的本字为“它”,而“它”字的古音与“也”字相近,委也讹传为委它所致。

革:象形字, 本义为去毛加工好的兽皮。引申指人的皮肤。也指用皮革制成的盾牌。也是古代八种乐器之一。

【拓展资料】金、石、丝、竹、匏、土、革、木8类。被称为“八音”。

金,是指金属乐器,大多由铜或铜锡混合制成。在古代的金属乐器中,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钟类乐器。而钹,锣等也是金属乐器,它们的共同特性是声音宏亮,音质清脆音色柔和,足以代表中国乐器金石之声。(图为钟)

杜组词_组词桂_组词棋

石,指的是石类乐器,石类乐器主要是磬。磬是以坚硬的大理石或玉石制成。石质越坚硬,声音就越铿锵宏亮。(图为编磬)

组词桂_杜组词_组词棋

土,是指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图为埙)

杜组词_组词桂_组词棋

革,是指以野兽皮革制成的乐器,其中最主要的是鼓,鼓也是古代人民最初使用的乐器。鼓的作用很多,平时可当乐器,以配合舞蹈节拍,在战时可激励士气。鼓的种类很多。(图为腰鼓)

杜组词_组词桂_组词棋

丝,指的是用蚕丝制成弦,再制作成乐器。在商周以前,丝弦乐器只有琴和瑟两种,秦汉以后才有筝、箜篌、阮(ruǎn)咸、秦琴、三弦、琵琶、胡琴等。如”琴”,它在中国的乐器里最富于代表性。它的身价颇高,象征着君王和隐士。(图为古琴)

组词棋_组词桂_杜组词

木是指木类乐器。最初有柷、敔、拍板等,后来有木鱼、梆子等。柷是一种祭祀用的启奏乐器,而敔是一种停止音乐的乐器,这两种乐器除了在孔庙以外,普通乐团不容易看到。形状像个方斗,上宽下窄,边上有个洞,把一支柄槌放进去。(图为木鱼)

组词桂_组词棋_杜组词

有一种葫芦叫匏瓜,古人用干老的匏瓜制成乐器,就是匏类乐器。匏类乐器包括笙和竽等簧片乐器。笙是和声乐器而竽形状很像笙,比笙大一点,管也比笙多,战国以前在民间极为盛行。(图为笙)

组词棋_组词桂_杜组词

竹,是指竹类制成的乐器,主要有箫,笛,和管。其实比较简单的区别是直吹为箫,横吹为笛,二者虽然都是竹子作成的乐器,但性质和音色各有巧妙不同。如果想要进一步辨别箫和笛的不同,在于笛有膜,出音特别嘹亮,而箫无膜孔,音色柔和。在竹制的古乐器中,最重要的是排箫,它有发标准音的功用。(图为排箫)

组词桂_杜组词_组词棋

素:会意字,从生从糸(mi)。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本义是“本色的生帛”。由于生帛较粗,易下垂,所以甲骨文和小篆的“素”字都表示了这一点。引申本色、白色、本质、质朴等义。

緎(yù):形声字,“或”指“国”。“糸”指蚕丝。“糸”与“或”联合起来表示“国丝”。本义:一国质量最好的蚕丝。

五緎:即交错纵横缝合的地方极为巧妙。

缝:形声字,从糸(mì),表示与线丝等有关,逢声。本义:以针线连缀皮裘,衣服;缝合之处。

总(zǒng):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又由将细丝聚集到一起引申为汇总,聚集的意思,又引申为总的,全部。

赏析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tuó)。退食(shí)自公,委蛇(yí)委蛇。”

羔羊皮做的衣服,白色的丝线交错纵横处极为严密。自朝堂之上稍食公膳而退去,闲散且慢悠悠的踱步。

“退食”。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朱熹集传:”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从公门而出也。”后因以指官吏节俭奉公。两种说法都有可取之处,然笔者更偏向于朱子的解释,更为贴近后面的委蛇。此篇意在说明为人臣子应服饰穿戴好,公膳(指皇帝在朝堂上宴请大臣)时应尽量克制少食,退朝走路之时也要闲散漫步,不可失了风度礼节,因而本诗标题羔羊二字也寓意大臣的品德像羊毛一样高洁,像羊一样温顺。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yù)。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身穿一件加工好的羔羊皮做的衣服,白色的丝线密缝做工极为精巧。慢悠悠的踱步,自朝堂之上稍食公膳便退去。

此句是上句的复沓重咏,大意一致,但意义更深,革比皮加工更为精良,緎比紽则是质量上的类比,緎多指一国之最好质量,紽则是指缝合处细致严密,由浅及深。“委蛇委蛇,自公退食。”则是上句的复咏,无特殊意。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羔羊皮的缝合之处,白色的丝线交错纵横都汇集在这。慢悠悠的踱步,自朝堂之上稍食公膳便退去。

这句相比首章和次章,类似于汇总。首章交代羔羊皮由皮到革,由出厂的原料丝的成品样式到质量更为优秀的緎。

而末章则指出,尽管羔羊皮之原材料好,加工也精美,但那缝合之处才极为重要,素丝都要汇集于此,唯有缝合的好,才有着漂亮的羔羊皮衣穿。因而,全诗的主旨呼之欲出,即便布料加工精美,也要看缝合的部位,所谓以小见大,所有的丝线都汇集在这细小之处。因而借以赞美受到君主喜爱的有德行之君子,气质不凡,从其衣着缝合之处,膳食之表现,行路之姿态便可一窥。

总结

本诗总体而言是在描述朝堂之上的翩翩朝臣,从其衣着入手,进而见其行路之仪态,膳食是否减食注重礼仪。所谓人的气度,大概也就能从衣着,吃饭,走路能看得见。又联系诗的标题羔羊可以明白,这是古人对于朝臣的理想化的形象。

一袭白衣,做工极为精妙,走路只慢悠悠踱步,带起衣摆随风而动,于公膳之时不失礼,只稍食以示礼节。

所谓羔羊一章,大概就是天下士子的理想化身吧。

然另有解释说为反美为刺。

即是说,全诗不用一个讥刺的词,更没有斥责之语,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抉取大夫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个小片断,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

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那官员的服饰——用白丝线镶边的羔裘。毛传说“大夫羔裘以居”,故依其穿戴是位大夫。头两句从视觉来写,暗示其人的身份,第三句是所见也是所想,按常规大夫退朝用公膳,故诗人见其人吃饱喝足由公门出来,便猜想其是“退食自公”。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公膳,日双鸡。”杜预注:“谓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这与当时民众的生活水准相对照,有天上地下之别,《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阐述的符合王道的理想社会,在丰收年成,也才是“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而大夫公膳常例竟是“日双鸡”,非常奢侈。

诗人虽然没有明言“食”是什么,以春秋襄公时代的公膳例之,大约相差无几。诗人生活在同时代,一见其人“退食自公”必然有所触动,想得很多,也许路有饿殍的惨象浮现在他眼前。正因为如此,所以厌恶之情不觉油然而生,“委蛇委蛇”诗句涌出笔端。这第四句“美中寓刺”,可谓点睛之笔,使其人仿佛活动起来:你看他,慢条斯理,摇摇摆摆,多么逍遥惬意。

把这幅貌似悠闲的神态,放在“退食自公”这个特定的场合下,便不免显出滑稽可笑又丑陋可憎了,言外诗人的挖苦嘲弄可以想见:这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实则是个白吃饭的寄生虫!三章诗重复这个意思,回环咏叹,加深了讥刺意味。各章三、四两句,上下前后颠倒往复,则讽刺意味更浓。

笔者则认为,这不过是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角度去看待文学作品,不可盖棺定论为哪一种解释是绝对正确的。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