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很多成就的发明,都离不开一番改革和阻力,哪怕是一个字也是如此,民国时期学者刘半农先生,曾经就因为发明一个汉字,而被中国女性骂了3年,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

如果是很喜欢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读者们一定会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古代的文言文中,无论是男性和女性都是使用“他”来代指第三人称,这是因为古代根本没有代指女子她的这个概念,这样做倒也没有太多的不方便。

稽读音和组词_稽读姓怎么读_稽怎么读

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字改良,包括使用易懂的白话文,以及废除生僻晦涩的文字。

而1891年出身的刘半农,民国成立后便开始发表自己的作品,而他同时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译员,翻译了安徒生、小仲马、托尔斯泰等多本著名作家的作品。

稽怎么读_稽读音和组词_稽读姓怎么读

翻译最讲究一个“信达雅”,随着西方文学名著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刘半农却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表达洋文单词中的“she?”无论是英文、法文或者是俄文,都有着女性单独使用的第三人称的代词,因此外文中会频繁地引用到这个概念。

中国的翻译做法是,将“she”翻译成“那女的”,或者是“他女”,然而这样造成的现象,往往是翻译作品中连篇累牍的“那女的”,读起来既不通顺,还破坏文章美感。也有少数作家另辟蹊径,比如说鲁迅,开始用“伊”来专指女性。

稽怎么读_稽读音和组词_稽读姓怎么读

刘半农对此觉得不妥,因此在1917年,刘半农提出了用女字旁的“她”字来专门指女性,并且在文学圈进行推广,然而此事一出,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刘半农立刻成为了众口矢之的对象,这是为何呢?原来此时正是新文化运动的高峰,不少女子走出闺阁,号召废除缠足和一夫多妻,要求享受和男子共同的平等地位以及权力,结果刘半农提出来这个汉字,很多女学生就不乐意了:凭什么是女子改一个称呼,你既然提了出来,难道不能男性去改变一个偏旁专门指男人吗?

稽怎么读_稽读姓怎么读_稽读音和组词

不单单是新文化运动者,很多守旧的势力也趁机跳了出来,炮轰刘半农“滑天下之大稽”的行为。1920年初,上海《新人》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寒冰的《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认为新创“她”字毫无必要,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我”“汝”等字,也没有阴阳之分,再说“她”、“他”两字,只能在阅读时分别,读音上区分度不大。刘半农足足被中国的女性骂了三年,动不动就被扣上了“大男子主义者”的帽子。

稽读姓怎么读_稽怎么读_稽读音和组词

虽然声讨声众多,但是刘半农也不乏支持者,首先就是文化圈的朋友们表示了对刘半农的支持,周作人率先在1918年8月5日《新青年》上撰文,提到了刘半农的构思,1920年,上海《时事新报》孙祖基也发表了《她字的研究》,对刘半农的”创造“表示支持,此时刘半农正在英国留学,他专门也写下一篇《“她”字问题》提出自己发明这个字的原因。

稽怎么读_稽读姓怎么读_稽读音和组词

鲁迅对于刘半农对于外界压力,敢于创新的精神也是高度评价,并且痛批那些批判刘半农的守旧者:“他(刘半农)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如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所以的确是打仗。”

而到了1920年以后,大家发现,刘半农的做法确确实实的方便了不少,因此无论男女也让都没有了意见,广泛地接受了这一个“她”字,从最初的中国女性反对,到如今每位女性都在用,“她”更是成为中国各地都在广泛使用的汉字,而这,也要感谢刘半农先生的功劳。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