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姓 参:1.cān(1音)。1)含义。参加、加入、参禅(佛教静坐冥思悟理)、参稽(比较考察)、参赛、参与、参政、古木参天。2)古代官职,如:被参(古代官员受到弹劾)、参乘(也作“骖乘•骖乗•参乗”。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参谋、参议、参赞。2)姓。(1)《姓氏考略》据《路史》注云:“(东夷首领)皋陶、实沈之后皆有参氏。”偃姓;实沈,相传为高辛氏子,尧使之主参星,为参神。一音cān,《续通志·氏族略》:“参徐,宋代人,绍兴年间中进士。”唐代有参开。一说又音“sān”。《姓氏词典》《中国姓氏大全》注云:“并音‘cān’‘sān’,南北皆有。”今陕西之韩城有此姓。名人还有:周穆王御参百;明永乐中任福建连江县知县的平定州人参安。(2)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后庄多半人称姓“爨(cuàn。A.烧火;煮饭。B.灶。C.姓)”,其村民爨党生参军,因“爨”字难认难写,与战友一起取“爨”字近音“参军”义,改“参”为姓。目前共计3代7人。3)人名,如:西汉开国功臣、汉惠帝丞相曹参。吕友仁在《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载文《曹参的‘参’当读cān》。薛吉辰在《阅读与写作》(2009年第4期)载文《几个易误读的古代人名用字》称:“曹参,字敬伯。‘敬’是关键字,这‘参’毫无疑问应是‘下见上”的参拜’之 ‘参’,念cān。”3)地名。山东省邹平县礼参(村)社区;日本东京原宿表参道。
2.càn(4音)。《辞海》有此音义。同“掺”,击鼓3(多)次。掺挝(亦作“参挝”。挝:zhuā。古代一种鼓曲,如“渔阳掺挝):“掺”另有“chān(混合、杂入)”“shǎn(持,握;抢)”“xiān(女子手的纤美,如“掺掺女手”)
3.cēn。1)参差(cī)不齐(长短不齐)、参错、参互(参错相交)、参伍错综、玉参差(镶玉的无底排箫。一说即玉笙)。
4.sān,(1音)。1)含义。(1)方言“叁(三)”。《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后汉书·伏湛传》:“参分天下,而有其二。”(2)多。如:参省:多次反省。2)姓。今云南之泸水的傈僳族有此姓分布。
5. sǎn(3音),《辞海》称通“糁”。A.煮熟的米粒。B,又读“shēn”,谷类磨成的碎粒。
6..Shēn。1)含义。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如:参商(参星,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二星此出彼没,不会同时在天空中出现。人们常用“参商”比喻亲友分离后不得再见)。杜甫诗《赠卫八处士》,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现代汉语词典》(第1159页)“参商”注音“shēn shāng”。杜永道在《中国语言文字网》传文《曾参、曹参、岑参这3个名字中的“参”读音相同吗?》,称:“二十八宿之一‘参星’(商星)的‘参(shēn)’,不能读成‘sān’(‘参’古同‘叁’)。”参伐(星名:参宿,因主宰斩伐之事得名)。参辰(同“参商”)。2)姓。《郑通志·氏族略》、《续通志·氏族略》俱载。郑樵注云:“董姓。陆终第二子参胡后。”“以名为氏。”凌迪知《万姓统谱》:“参,陆终第二子参胡之后。”今山西之晋城以及吕梁地区有分布。《风俗通》:“系自董姓。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二子参胡之后。”《广韵》则说:“祝融之后惠连封于参胡,因氏。”3)人名,(1)曾参(孔子弟子、后人)。《汉语大词典》以及王力、杨伯峻均称,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参”读“shēn”。(2)参骞(孔子弟子曾参与闵子骞并称)。(3)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辞海》等典籍给“岑参”之“参”的注音是“Cén shēn”。杜永道在《中国语言文字网》传文《曾参、曹参、岑参这3个名字中的“参”读音相同吗?》,认为岑参、曾参的“参”,都读“shēn”。余昌华在《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第5期),民国时期的中学教材和台湾的初中课本,均称:“岑参:学生课本里读Cén shēn。”3)地名。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兴参镇,音盛产人参而名。4)中药名:赤参(丹参)、人参;党参。
辨例:
《现汉》只有“cān(1音)”“cēn”“sān”“Shēn”4个读音及其相关义项;《辞海》为上述等7 个音义,有点杂乱。《现汉》
误例:
①“参省”误解误读:
1.万献初《中小学字词音义答问》(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年7月版)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参”读什么》,说:“其‘参’同‘三’,后或写作‘叄’。《广韵》苏甘切,心母谈韵平声,今读sān。……《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与项王有故,何不反汉与楚连合,参分天下王之’。唐人杨倞注‘参,三也。曾子曰: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三’表示多(古有读去声sàn的,今一般都读平声sān),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则荀子的‘日参省’等于曾子的‘日三省’。唐代《群书治要》本篇就作‘而日三省乎己’。”
2.方有国《语文建设》(2003年第9期)载文《“参省乎己”释义商榷》,称:“《苟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的‘参’字,唐代杨惊《苟子补注》解为‘三’。清代俞樾《诸子平议》释为“参验”,后来梁任公进一步解释说,‘常以所学切己参验省察。’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即此观点,不敢苟同。”
3.卢长卫在《语文知识》(2004年第4期)载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参”》,写道:“高中语文第一册《劝学》一文中……对‘参’的解释是‘参,验、检查。’这一注释值得商榷。《辞源》,‘参(san),通‘三’。《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这里的‘参’,应该读‘sān’。”
4.周坤 朱立华在《文学教育(上)》(2007年第10期)载文《中“参省”释义辨》: “《荀子·劝学》中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参省’归纳起来,大致两种情况:其一,参省(cānxǐng)参,验,检查;省,省察,反省。其二,参省(sān xǐng)参,同‘三’,数词,表多次;省,反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修订本,1990年)和第一册(实验本,2000年),采信的是第一种说法,值得商榷。”
5.刘小成在《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第8期)载文《“参省”之“参”读音纠错》,称:“高中人教版教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参’不读‘cān’,而应纠错,读‘sān’。”
②“参伐”“赤参”误读:
360搜索将“参伐”“赤参”的“参”误读为“cān”。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