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 刘昱旻

我在海淀区当了十几年的校长,面对海淀教育有三个感受: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投入与支持越来越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学校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是当今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为了使区域教育走向共好更好,海淀学区在四年前就启动了“携手工程”,基本理念是:“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互助、携手共进”,目的是“给每个孩子一所好学校、让每个孩子都有好老师、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发展”。

双榆树一小和中关村一小,一所是有着近三十年历史的普通学校,一所是素质教育的优质校,目前在设备、设施上基本没有什么差距,教委对每所学校的投入是均衡的。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中关村一小的课堂上呈现出的面貌,也要在双榆树一小的课堂上同样能呈现,就是教师能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学习需求采取个性化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就是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从而达到软实力的相对均衡。

早在2007,双榆树一小与中关村一小就结成“好伙伴”互助学校。几年来,我们主要的做法是:每学年互派教师,双榆树一小教师走进中关村一小的课堂,中关村一小的教师走进双榆树一小课堂,两校教师在不同的学校里燃烧教育激情,释放教育智慧,体验教育成功。其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如:2009年4月我调到双榆树一小任职不久,当我看到交流到双榆树一小担任四(3)班和四(4)班数学教学工作的中关村一小张靖老师下课总在教室里,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回办公室休息,她说: “双榆树一小的老师们那么敬业,我也不能搞特殊。双榆树一小的孩子那么可爱,眼看一年的交流时间快到了,我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呀!”听了她的话,我想:其实我们各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可敬可爱的。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刘畅校长作为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的指导校长,每年定期主持两周的培训课程,她都会将培训信息告知我。只要能抽出时间我就去参加学习和互动交流。在学习中,刘畅校长有三个理念深深影响着我:第一,“目中要有人”,即学校的全部工作应该是关注每个孩子和每个教师的成长需求;第二,共享共赢,共同分享海淀学区优质资源,使海淀学区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第三,两个不选择,校长不选择家长,教师不选择学生,其职责是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进步。与一些优秀校长互动交流也使我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使我知道别人在干什么,进一步思考自己要做些什么。

我还负责海淀学区劳动技术培训中心的工作,我们开发了几十门综合实践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了实践、创新的载体。海淀学区各校的学生每学期都到劳动技术培训中心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培训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丰富了海淀学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认为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有北京市、海淀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海淀学区“携手工程”的实施策略,有学校干部教师的积极作为,相信我们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携手工程”传递给我们智慧和力量

知春里小学 龙金辉

知春里小学是海淀区的一所普通小学。2008年,在海淀学区的“携手工程”中与中关村三小结成了“好伙伴”互助校。四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心理教育、对外交流方面特色发展日渐鲜明,发展为海淀区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先进校,艺术特色校、武术传统校。目前已研发《小学英语美德歌曲》、《写字》、《小学曲棍球》等特色校本课程。

我校教师团队近70%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活力但缺乏经验,学校如何在几年时间内取得这样长足的进步并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与好评?细想起来,学区的“携手工程”功不可没。2009年9月中关村三小把负责语文教学的业务骨干温继梅主任派到我校协助开展语文教学管理工作,她的很多做法启发、影响并指导着我们。

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位年轻的选手参加学区评优课,这位老师经过几次修改与试讲后仍达不到效果。她就亲自上示范课,在课堂上呈现的激情和扎实丰厚的语文素养不仅感动了年轻的参赛选手,也启发了我们:原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管理者,应该具有扎实的教学研究力、专业指导力和学术引领力。为提高教学干部的研究能力,我校的每位干部都兼任一个班的授课任务,并主动承担各级研究展示活动,通过积极有效的校本研修,不断提升团队的研修能力。近几年,我校骨干教师逐年递增,现在学校学区及以上骨干教师已由2008年的10%提升到63.5%。

另外,温主任常常能从教学的常规管理发现问题。记得一次考试后,在对试卷检查中,她不是只看分数,而是从学生的卷面书写看起,去寻找背后的教学因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里确实能真实呈现教师关注学生、关注教材的不同差异程度。于是我们在召开考试分析会时,除去各类数据的演示,更增加学生的错误类型研究,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分析学生错题背后教学中的问题、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我们今后的备课方向。现在在备课前,我们重视知识点的梳理,并且每学期都要对其进行修改与调整,在公邮里共享后再分工备课,保证备课中知识点的落实。现在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知识要点都整理成册。

我们和中关村三小的交流还有很多途径和渠道,两校之间互相学习和提高。我们请来中关村三小的骨干教师和我们的教师一起开展同课异构,我校的书法教师杨华和他的团队也到中关村三小进行研讨交流。在3月27日学区“携手工程”研讨会上,两校书法教师共同完成了一节书法研讨课,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现在,我们学校积极承担学区的任务,教师能够承担全国、市区、学区级的赛课任务,受到广泛好评。年轻教师还参与到高层次的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施中来。我们这所年轻的学校正以无限的活力蓬勃发展!

“携手工程”点亮教育成长之路

双榆树第一小学 段继红

在海淀学区“携手工程”中,我校最早和中关村一小结成“好伙伴”互助校,我也是第一批受益的教师之一。早在2007年9月,我就来到中关村一小,与这里的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了四(6)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校领导和老师对我真诚、友好,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和同年级组的老师一起分析学生特点,交流管理班级的点滴体会,研讨教学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我和同组的老师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我眼中的中关村一小是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各项教研活动务实高效,学生的终身发展始终是老师们教学的出发点,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和中关村一小老师共同学习、工作的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管理班级严谨细致,耐心辅导学生,孩子们的进步让家长感到欣喜,我的努力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老师们的肯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孙忻琪的孩子,这是一个很腼腆的小姑娘,我经常在课堂上鼓励她让她变得越来越活跃。当我结束了交流活动回到双榆树一小后,还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很想念我,家长希望我和孩子见见面,再讲讲作文,最主要的是满足孩子对教师的思念,家长的一番话让我十分感动。

回到我们双榆树一小以后,我感到我们的学校虽然不及中关村一小办学规模大、文化底蕴深,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年轻老师多,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校园亮丽,各种专业教室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充满文化气息。学校开展的“五个一”工程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提升了老师们的心界,提高了老师们的境界。

基于在中关村一小任教一年的经历和感受,结合双榆树一小的学生情况,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文素养;课本剧与手抄报,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积淀;小干部轮岗,培养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感……太多的每一次,带给我和孩子们的是成长的喜悦,是快乐的收获!当然,这不仅是我一个人和一个班,更重要的是我的年级组和我们学校的每一个班都在经历并收获着!现在,我们还经常和中关村一小的老师们保持固定的联系,当时的教研组长康歆洁老师、经验丰富的刘慧珍老师、幽默风趣的周志刚老师……我们成为了一个和谐共进的团队,经常在一起分享经验,交流碰撞……

今年以来,学校还联合周边的四所小学,开展“五校联合教研”,又为我们的成长打开一片新的天地!我相信,一个老师不管在哪儿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都可以培养出乐于学习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我更自豪,无论在哪里,我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做最好的我”引领我前行

中关村第一小学 唐春璐

我是中关村一小的数学教师唐春璐。在海淀学区“携手工程”的探索中,我校和双榆树一小首先结成“好伙伴”互助校。当时的举措就是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我很荣幸地接受了这个挑战。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2007年8月30日,我来到双榆树一小,初进校园的满眼葱郁,领导、教师的问候与关爱,使我倍感亲切。

带着学校领导的期待,我进入到五年级(1)班和(2)班的教室,面对孩子充满好奇和期待的目光,我感到责任重大,我不断追问自己:我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作为一个教育者,自己的言行身教,一举一动,对开始慢慢懂事的10岁的孩子来说是何其重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把中关村一小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学习要求带到了双榆树一小,帮助孩子们建立“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我坚持每天和学生一起做作业,我把每一页作业写得工工整整,作为样本呈现在讲台前,孩子们可以随时赏析。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来的是学生作业本书写干净、整齐,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提高了。

我不仅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还要负责带同组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赵伟老师。我们俩针对学生的年段和心理特点,一起研读课标,梳理教材,在课堂上大胆实践,采取了让学生出题、“小先生”助教、举办“数学超市”等教学策略,不断实践着中关村一小自主学习的理念,经过我们的努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上有很大提高,数学课堂越来越活跃,孩子们在思维发展、空间观念的形成和数学经验的积累与运用上有很大的提升。2007年底,我们俩在全校开展同课异构,受到了校长和老师们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越来越信任和喜欢我们了!

我是中关村一小普通教师的代表,虽然表面上是我一个人在双榆树一小交流,但我的身后是强大的中关村一小的数学教师团队。当我们有困惑不解时,我们随时与中关村一小的团队交流,他们积极主动帮助我们释疑解惑,并且把教学设计、课件、练习等教学资源与双榆树一小老师共享。

在双榆树一小工作中我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创新进取的工作精神;老师们互帮互学的工作热情;学生真诚朴实,活泼可爱的整体面貌。尤其是学校注重学生需求,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生龙活虎的小足球运动队;充满民族特色的腰鼓队、古筝等活动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和双榆树一小老师一起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梳理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从而使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和看问题的视角越来越清晰——教育要有儿童立场和发展眼光。在和双榆树一小老师共同学习生活的日子里,他们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使我懂得教育不仅是期待,更是等待!我也在不断践行中关村一小的核心价值观——做最好的我!在中关村一小做最好的教师,到双榆树一小仍然要做最好的教师!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

中关村第四小学四(3)班学生家长 杨彬

我是中关村第四小学一个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很高兴与大家分享我的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带给我的切身感受。

家有学子,孩子能在怎样的教育环境下受到怎样的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非常关注的,作为家长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

还记得四年前,在孩子幼升小时,我和大部分家长一样心中充满焦虑与忐忑,权衡利弊、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入学于离家较近的中关村四小,但因为当时中关村四小是一所新建校,没有毕业生,作为家长真不知道这所学校能不能给孩子健康全面的培养与优质的教育,由于有这个担忧也就更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结果四年下来我的担忧不仅早就消除了,而且很庆幸当初的抉择是正确的。

孩子每天步行5分钟到学校,没有路途中的奔波与疲惫;从孩子的成长变化中及在学校开放日时走进学校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中,我对中关村四小的印象:这是个宽松、开放、和谐、优质的学校。在与其他学校的家长朋友交流中了解与对比,我感到中关村四小虽是个年轻的学校,但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理念跟名校、大校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大校有大校的规模,小校有小校的精致,老校有老校的历史,新校有新校的活力与潜能,可以说是各有优势与特色。

2012年3月27日,作为家长代表,我参加了海淀学区的“携手工程”研讨交流活动和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更验证了我的判断,从中看到了海淀学区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与不懈的探索。四年前,也就是我孩子刚入学的时候,海淀学区就开始了“携手工程”活动,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提高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消除校际间的差距,从教育研讨、各校交流中突破各校的围墙,建立开放、互助的研讨交流机制,在会上我也知道了中关村四小以它的优势成为向各校开放的资源校。“携手工程”成就了一所年轻的学校,成就了一代学生,我身为家长也感到十分安心,无疑家长和孩子是最大的受益者。现在看着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增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心中有他人、有爱心、有责任感,作为家长尤为欣慰与高兴。

很幸运我的孩子与“携手工程”共同成长了四年,真心地希望海淀学区的“携手工程”继续办下去,让孩子小学毕业之前能有机会接受更丰富、更开放、更灵活的教育方式,也期盼着今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海淀学区、学校或其他学校组织的开放活动,让我们了解周边更多的学校,我想起码学区内各校都能得到更好地带动与促进,尽快实现教育均衡的美好愿望。

“携手工程”造福音

双榆树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家长 孙鑫

我是双榆树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因我是孩子班上的家委会会长,所以对学校、班级了解的相对要多一些。我觉得我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是非常幸福和快乐的,有一天,她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海淀学区的“携手工程”研讨会,回来后就自豪得给我当起了讲解员。

孩子说,海淀学区有一个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她的班主任就是这个工作室的指导教师,他们有一个教育博客,而且还每天用飞信发送一些教育良策。在她的鼓动和催促下,我也好奇地看起了那个博客,这一看还真是开了眼界,感觉到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好经验共享的平台,里面有很多管理班级、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和策略,受其影响她们班主任也创建了班级博客并开通了飞信、QQ等多条沟通渠道,这样家校能够更好地沟通配合。我现在连孩子每一次听写错了几个字都能很快知道,这也大大促进了孩子的进步。

我的孩子在家逆反情绪比较严重,因为她妈妈对她管得太多太严,于是我就让她妈妈每天也通过博客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没想到还挺有效,她妈妈现在完全改变了教育态度,母女关系也和谐多了。细想起来,海淀学区“携手工程”,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这个大舞台真的让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受益很大!

我家孩子就读的双榆树中心小学是海淀学区的一所资源校,规模不大,班级人数较少,以小班教育为特色。我还了解到海淀学区共有四所资源校,是学区根据各校的特色资源确定的,目的是提供学校间资源共享、携手发展的平台,看来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好的教育,学区领导老师们真的是用心良苦!

还有件事,我的孩子有一天想让我捐助一个残疾孩子上学。究其原因,是她们老师去海淀学区的师德教育实践基地——培智中心学校培训了,回来后就借机对她们进行了主题教育。这件事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爱心和同情心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孩子还说,他们老师从培智学校回来后就在班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生在上课时口渴了,可以悄悄地喝水;身体不太舒服的学生可以趴着听讲;眼睛近视的孩子,可以自己商量着调换座位……看来,海淀学区师德教育实践基地对老师们的培训确实改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老师们更加有爱心、更加以孩子为本了!

我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双榆树中心小学上学感到庆幸,因离家较近,孩子每天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接送方面也非常省心,还免去了总在路上颠簸折腾的烦恼。最重要的是班上学生少,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次听了孩子关于“携手工程”的介绍,我觉得海淀学区每个学校真的是各有各的优势和亮点,而对我们家长而言,只有为孩子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教育,才应该是最好的!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声明: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