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顺利落下帷幕,接下来考生和家长将进入高考另一个重要环节:填报志愿,志愿填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录取。对此,本报记者昨日采访了省招考办新闻发言人,希望能为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提供一些帮助。
概况
6月13日至22日填报志愿
问: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的基本情况如何?
答:今年我省有23.8万余人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不含三校生),全国共有1200余所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计划近17.9万人,其中本科近11.4万人,专科(高职)6.5万人。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文(理)综合”考试,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招生院校可提出体检的补充规定,实行计算机网上评卷,全面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5个批次进行,即:提前批(含提前本科和提前专科)、第一批(本科A、B段)、第二批(本科)、第三批(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本科)和第四批(专科、高职专科)。
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的时间为6月13日至22日。考生填报志愿、志愿信息录入、考生校对签字等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由各市招考办另行规定。
细节
充分了解志愿结构安排
问:今年我省高考志愿的结构安排是什么样的?
答:普通类提前批本科与提前批专科均设2个有序院校志愿及无条件服从志愿。第一批本科A段院校设2个有序院校志愿,第一批本科B段院校设2个有序院校志愿和7个平行参考院校志愿,第一批服从志愿为AB两段共享。二批、三批、四批院校所设志愿均为2个有序院校志愿和7个平行的参考院校志愿。
艺术类院校(专业)第一批设3个有序院校志愿,二批和三批均设2个有序院校志愿,每批均设服从志愿。
体育类院校(专业)第一、二批及专科批设置了1个第一志愿,2个平行的参考志愿。
择优录取减少高分落榜生
问:各批次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如何划定的?
答:本着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有利于院校选拔人才,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减少高分落榜生,有利于完成招生计划的原则,确定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具体办法是将全省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按各批次进线人数与该批次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划定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
问:为什么不按招生计划数等额划线,而要略多于计划招生数划线呢?
答:一是为有利于招生院校完成招生计划,二是为有利于落实招生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因多数院校的调档比例为120%)。
调档比例最多不超招生计划数120%
问:普通高校录取调档分数线是如何确定的?答:录取过程中省招考办根据招生院校提供的调档比例,向高校提供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标准。
教育部规定,省招考办向高校提供电子档案的比例由高校自主确定,但调档比例最多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的120%。
高校录取分数线不是人为确定的
问:每所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低取决于什么?
答:各个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其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专业设置及就业等情况,取决于考生的报考数量。高分考生报考的越多,高校录取分数线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不是人为确定的。
攻略
五大方面信息要掌握
问:填报高考志愿前应了解哪些主要信息?
答: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充分利用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决策的过程,多方面了解和掌握信息是合理填报高考志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般来说,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至少应了解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招生政策和规定:要了解我省今年的招生政策和有关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全省各科类的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的招生计划数、我省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录取比例、优先录取照顾政策、录取程序、各批次投档办法、高考体检(军检、公安现役军检)指导意见等。
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在有关招生政策、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方面的政策性承诺,但因篇幅所限,不可能对学校进行全面的介绍。招生简章是高校为招生而编制的宣传材料,内容包括高校的地理位置,学校建设,校区,历史沿革,院系和专业设置,学科特点,师资水平,博士、硕士授予权,学校规模,奖(贷)学金设置情况等。
各批次分数线和院校调档线: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收集和研究近年来我省各批次分数线和院校调档线,以及各院校在我省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我省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的办法,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要了解本中学、本地区的升学率,结合自己的估分成绩,预测自己在本学校、本地区和全省的大致位置。
相关科目的高考成绩:各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会对高考相应科目成绩做一定的要求。所谓的相关科目,就是与自己所要报考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收集、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院校及专业就业情况: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搞清所报考的院校是重点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还是专科院校,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院校及专业将来毕业就业如何等。
三大规律四个因素
问:填报志愿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填报志愿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正确估分。考生在估分时一定要客观,要实事求是,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2.知己知彼。了解备选院校近年来招生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及近年来录取新生的第一志愿人数、实际录取数等数据,作为自己填报志愿的参考。另外,还要根据考生本人平时学习成绩和高考的临场发挥情况,推断自己在本校、本地区考生中的位置。3.注意“限报”。要详尽了解《体检标准》,以及考生身体状况有无限报的专业。
考生填报志愿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1.升学因素。重点考虑这一因素的考生,一般是把保证被录取作为第一目标,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保证能够被录取的情况下,考生仍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能否通过学这个专业得到更大发展。
2.就业因素。近年来,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如果有些考生和家长过于看重就业因素,而忽视个人潜能的发展,有可能得不偿失。
3.学校因素。非名牌大学不去,这是一部分“尖子”学生的想法,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光彩,而和自我潜能发展的专业相去甚远,可能获得的只是暂时的“面子”。
4.成本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一般要考虑选择收费标准相对较低或奖学金、助学条件较好的院校和专业,而把其他因素放在其次。如果自己的潜能发展的确可以在这样的院校找到相应的专业,那是最好不过了,但如果和自己的潜能发展相背离,则需要慎重考虑。我国已经出台了“贷款助学”的政策,充分利用这个条件进入你的“最佳”专业,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社会实践。
填志愿的四个不等式
填报高考志愿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从我省近几年的填报情况来看,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现在选啥≠将来干啥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整张志愿表中只填一个专业的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思想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
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实际上专业本身并无“冷热”之分,高校的专业都是为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数量也是不断变化的。所谓专业的“热”与“冷”,正是由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而决定的,专业的“热”与“冷”在不同时期经常是相互转换的。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也应该在选报“热门”的同时,兼顾有关专业,同时要量力而行。
考了高分≠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因此,高分考生要报考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也要讲究选择技巧。首先,在选报志愿时,视野要宽。
二是选择目标要准,瞄准靶心,尽量争取第一志愿被录取。
收费高低≠专业好坏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数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一定比其他专业好,更有发展前景。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院校名称≠专业设置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和“农业”等字样的院校,就只设置这些“校名”专业,其实这些院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院校和专业的就业率可能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院校不了解,有的院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志愿梯度要合理配置
名词解释所谓志愿的梯度合理配置就是指在报考同一批次院校的志愿时,考生选择各个志愿院校之间的录取分数要有一定的差距,以确保前面志愿落空时,后续志愿能发挥作用。
同一批次的院校中,各个院校的名气、实力不同,教学水平、教育资源、教学条件不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招生专业的“冷”、“热”不同,学校所处地域不同等,使得同一批次院校的录取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分数高低的梯度,决定了各类院校的顺序与位置。如果志愿梯度配置不合理,第一志愿如未被录取,其他志愿就会不起作用,使考生失去了在同一批次可能被录取的机会。
为做到有适当的梯度,有几点需要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加以考虑:一是尽量了解以往该批院校的录取情况和院校、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梯度;二是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之间也要按“冷”、“热”拉开档次;三是名牌大学和生源充足、热门院校填作第二志愿一定要慎重。
不要只盯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有什么分别?各个志愿的梯度如何设置才合理?
类似的问题,在考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弄清楚,这里,省招考办新闻发言人为考生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第一志愿高度重视
名词解释第一志愿就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在每一个批次中填在第一位的学校志愿,它是考生最希望和最理想被录取的学校志愿。
第一志愿是招生部门在每个批次录取过程中,根据国家政策首先投档给招生院校供其选择录取的考生志愿。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也是第一志愿考生的电子档案。当第一志愿上线的考生人数能够满足招生院校对录取新生的要求时,招生院校就不需要第二志愿和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招生计划在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次的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希望考生慎重对待第一志愿,否则会影响到同批次其他志愿的录取。
近几年普通高校录取的结果证明,大多数院校都愿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所以考生选报第一志愿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录取结果。
第二志愿不可忽视
名词解释第二志愿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在每一个批次中填在第二位的学校志愿。它是考生除第一志愿外自己较为满意的学校志愿。当考生第一志愿在录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如愿时,第二志愿就成为考生的首选。
第二志愿是招生部门在每个批次录取过程中,第二次投档给招生院校供其选择录取的考生志愿。一般来说,凡招生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时,招生部门根据国家政策,从报考该院校的第二志愿考生中择优投档。考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只有当该院校按第一志愿录取后尚未完成招生计划时才起作用。
名校或重点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拒绝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而且有些重点高校都预留出一定比例的计划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即动用分数级差录取二志愿的高分考生。
近几年每年被第二志愿录取的考生也有一定数量。因此希望考生认真对待第二志愿。第二志愿有时同样能决定一个考生能否进入较理想的高校。
参考志愿重要选择
名词解释参考志愿(平行志愿)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在设有参考志愿的批次中所填报的学校志愿。参考志愿排在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后。我省设七个平行的参考志愿。
参考志愿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因此参考志愿亦称平行志愿。
参考志愿在录取过程中投档是并列的,投档时不分先后。主要根据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和考生填报志愿情况,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由招生院校择优录取。即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投档结束后,招生部门首先将同一科类批次分数线上的“自由可投”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投档。所以参考志愿也是考生志愿的一个重要选择。
服从志愿不可随意
名词解释服从志愿是考生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参考志愿全部落空的情况下,无条件地愿意服从录取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高校。
服从志愿成为有效志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出现所有有序志愿和参考志愿全部投档后仍然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二是考生所填报的有序志愿和参考志愿全部落选。
服从志愿是考生在某批次中最后的录取机会。每年因填报服从志愿被录取的考生而要求退档的不在少数。因此考生在填报服从志愿时要慎重,不应随意填报。
今年我省在普通类提前批次、一批本科和二批本科设置服从志愿,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考生当然都希望按志愿录取,但是由于受信息材料、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限制,有的考生会把志愿报得较高,有的考生则处理不好各个志愿之间的“梯度”关系,以致有序志愿落空。
服从志愿有利于防止不应出现的落选问题。因此,在填报志愿时,服从志愿不可忽视,特别是对竞争能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
但是,当考生一旦填报了服从志愿后,就有可能被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任意一所高校或专业录取,那么考生就失去了被下一批次高校录取的机会。
所以在这里提醒考生填报服从志愿时,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慎重选择。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线考生多于招生计划数,总会有一部分考生落选,因此,并非所有填报服从志愿的考生都一定会被录取。
家长老师要当好参谋
高考志愿毕竟是考生本人的志愿,该由考生本人做主。
作为家长和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和分析,提供一些指导意见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包办代替,一味由家长或学校老师说了算。
在填报志愿整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角色如果说是个“参谋”可能更好。
班主任的意见要认真听
对于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其考试成绩在班级、学校内处于什么水平,在全省又处于什么位置,能考取哪一层次的高校等问题,一般说来,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应该能够作出比较准确和比较客观的评价。
家长在帮助考生填报志愿之前,应该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
家长应尊重考生选择
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家长对考生作出的志愿选择应该尊重。
当家长的意愿和考生的选择有矛盾时,不能强迫考生按自己的意愿填报志愿,毕竟最终进入高校学习的是考生本人。
如果考生的认识不全面,看法不正确影响到他作出恰当的选择时,家长应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家长应做好四方面准备
一般说,家长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之前,至少应该做好如下的准备,才能提出比较中肯和比较客观的指导意见:
(1)全面了解我省今年招生政策规定,认真分析我省今年的招生形势。
(2)家长与考生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一起分析考生的竞争实力和所处的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了解、分析拟报考高校在我省的招生专业、招生人数以及近几年的报考人数、录取分数及一志愿录取率等情况。
(4)了解考生的志向及主要意愿。
填报志愿没有绝对捷径
招生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生遍布全省,个人志向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千差万别,填报志愿没有绝对的捷径可循。
相信考生在认真研究和参考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客观合理地填报志愿,将会如愿进入理想学府深造。
以上看法和意见,仅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参考。最后预祝广大考生心想事成。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