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父母来说,并不是全天候盯紧孩子,才算尽责。
不“过度干预施压”,不盲目施压,孩子才能释放天性,才能主动追求卓越。
——敖爸
寒假来临,很多孩子并没有轻松下来,反而比平时更忙了,因为父母早早就给他们安排了寒假学习课程。
我一位朋友家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二,上学期她的成绩出现了滑坡,尤其是英语和数学,简直是惨不忍睹。
朋友就打算利用这个寒假给她好好“加加油”。
于是,寒假一开始,朋友就为孩子精心规划了一套学习方案:
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晨读英语半小时,接着做两篇英语阅读理解……
下午专攻数学难题,晚上则总结一天的学习成果,再额外完成布置的练习题……
朋友全程在家监督她的学习,然而,寒假过去了好几天,孩子的学习状态却让朋友心急如焚:
每次催她学习,她都一脸不情愿,晨读时心不在焉,背诵效率极低。
做练习题也是磨磨蹭蹭,几道简单的题目要花上大半天时间,一篇英语作文更是要拖拖拉拉写一整晚。
有时趁她家长不留神,她还会偷偷拿起手机聊微信、刷短视频……
朋友只要说上几嘴,她就嘟囔着“别管了”,甚至干脆躲进房间反锁上门,拒绝沟通。
孩子眼看就要面临中考了,如果一直是这种状态,未来又怎能顺利考上高中呢?
望着孩子这不尽人意的学习成果,朋友简直都要愁死了。
01
和之前那位抓孩子学习抓得很紧的朋友不同,我的一位同事在管孩子方面就相对放松很多。
在寒假期间去他家喝茶聊天时,就感受到了这一点,同事在寒假期间并未对女儿琳琳有过多的干涉。
但琳琳却表现得异常自律,一整个下午都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专心致志地完成着寒假作业,丝毫不受我们的谈话声影响。
不过两个时辰,她便高效地完成了当日的所有学习任务。
晚餐过后,琳琳又拉着爸爸一同前往小区广场,打了近一个小时的羽毛球,做到学习健身两不误。
随后,她又自觉地回到书房,捧起书本,沉浸在课外阅读中。
这番景象,确实让很多家长都羡慕不已!
同事家的孩子为何就能如此自律、同事为何如此省心呢?
根本原因就是我那同事更注重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不是一味地严加管束和过度关注。
家长如果对孩子管束得太严了,这样反而会削弱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有一个专家的观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不要过度聚焦在你的孩子身上,当你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抓得太牢,孩子的压力也会陡增。
学习亦是如此,如果大人总是插手,甚至用外力驱使孩子学习,就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权,进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长在寒暑假,都热衷于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时间安排上都几乎精确到了几时几分的地步。
正是家长的过度关注与管束,摧毁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02
曾经在一档名为《成长对话》的综艺节目中,见过这样一个场景。
节目中的男孩,对写作业表现出了极度的抵触情绪,每天都要在妈妈的催促下,才勉强拿起书本,而且完成作业还经常遗漏不全。
实际真相是,男孩每天除了要应付学校的作业,还要完成妈妈额外布置的任务,常常熬夜至深夜,就连周末也难得有片刻的闲暇。
妈妈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句话总是:“作业写完了吗?说说今天都学了什么。”
有时作业实在太多,男孩实在撑不住,就提前上床睡觉了。
结果妈妈下班后发现作业未完成,还会硬把他叫醒,继续完成作业。
在妈妈的紧逼之下,男孩心力交瘁,一提到学习就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外驱力或许能推动一个人前行,但它带来的却是挣扎、痛苦和内心的消耗。
从短期看,外驱力确实能让孩子迅速行动起来。但长期依赖外驱力的孩子,很容易感到疲惫、厌倦,能量难以持久维持。
在纪录片《少年志》中,一位来自上海的12岁少年李明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明哲在小学六年级时,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跳级进入了市重点中学的初中部,还在多次全国性科学竞赛中斩获佳绩,光芒四射。
每天放学后,明哲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完成作业。他的学习计划表安排得满满当当,但这并非大人的强加,而是他自愿制定的。
而李明哲的父母,作为科研领域的忙碌工作者,并没有太多时间直接监督他的学习。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10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