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古镇
徽派建筑不止出现在吴冠中笔下的仙境,也隐藏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的拍摄地——呈坎古镇,此地曾被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徽派风格建筑的优雅贯穿百年,具有独一无二的气息。
在众多兴起的民俗文化村中,徽派建筑早就成为了大家热衷的风格。这不仅是因为其中的极简气息,还有浓厚的文化都符合现代人对于“美”的要求。徽派风格的魅力之大,除了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古老的中国建筑文明中,甚至让美国人也为之倾赞。
吴冠中《小双燕》,纸本水墨,47.5×51cm
在美国波士顿东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座徽派建筑,是曾出现在中国黄村的荫余堂。美国史学家白铃安(Nancy )因听到这间古屋要被售出,决心将它搬到美国。拆除工作耗时四个月,所有被搬到美国的零件包括了2735个木构件、972块石片和当时摆放在屋内的生活用品。
荫余堂的外面是美国小镇的风景
重新复原荫余堂又耗时多年,直到2003年6月,荫余堂才正式向公众开放。而在第一天,参观人数就突破一万。可见,徽派建筑在此之前一直是人们忽视的一颗沧海遗珠。
荫余堂中保留的天井
迈一步——“进”
徽派建筑给人的印象多是木质搭建起的“高楼”,让人感觉深居其中的必是老一辈的徽州人。大多数徽派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百年前,让人叹服。而它的神秘感其实来源于徽派房屋自带的复杂建构和设计,其中的理论都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智慧。
无论住宅规模大小,提到徽派房屋,都不可避开“进”的概念,因为它是徽派建筑中的基本空间单位。“进”由两种类别组成:一种是大空间、半开敞化的堂,就是大家走进去都能看到的空间,由厅堂和祖堂组成。厅堂是底层的第一进,这是亲族间攀谈聊天的空间。另一种堂是祖堂,这里是设置祖先牌位的地方。在小型住宅中,由于空间规模的原因,厅堂具有更加复杂的功能性。
此外,具有封闭性状态的空间称为房,大多是寝室和私人日常生活起居的空间。二、三层是内眷和女眷的生活空间,与外界隔开。“进”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除了堂和房两部分,还有天井。天井的作用一般是为了通风和采光,天井的地面因为与排水的功能密不可分,所以天井多是由毛石铺装而成。
天井作为一代代人居家生活的中心,是对北方祖先家园的记忆——四合院。因为当地气候潮湿、空间相对狭小,加上山多地少的现实问题,多种因素促成了这样新的建筑模式,让高墙深宅之内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徽州山区的降水量十分充沛,同时水被认为是财富之源。所以天井的屋顶总是向自家院内倾斜,雨水从四面的房檐流入,汇集于院落中的明堂,这被称为“四水归堂”,意味着图财不外流。
这样由天井、堂和房构建起来的基本单位再次组合,形成了复杂的住宅结构。从入口一侧开始称之为第一进,也有第二进、第三进,都是以一层的空间构成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多重结构。呈坎村中,有一进的小户型,也有三进的大户人家。三进多是与周围的厨房和内院连接在一起。
呈坎村可谓是徽州的风水宝地,一条河流由北向南穿过村落,让村落从空中看就像一张八卦图。由于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这里一直在文化上优于其他地方,所以这里有众多私塾、书院。读书之风也十分盛行,不少诗人、历史学家和书法家都曾在呈坎留下足迹。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其中,罗氏家族就在此生活过。罗东舒祠是罗氏后人为先辈罗东舒修建的祠堂,整体按孔庙格局建造,共四进四院,而且一进比一进高,凸显出罗氏家族的地位。罗氏家族曾经出过一位清代画家罗聘,他是“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一位。
黄山呈坎罗东舒祠中的明代花纹
罗氏家族的祠堂
《鬼趣图卷》是他现留存的名作,他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另一个奇异的鬼怪世界,堪称古代杰出的漫画。这系列作品总共有八幅,以鬼为题材,被当今研究漫画史的人认为是中国最早期的漫画之一。罗聘的祖宅名为燕翼堂,距今已有600年历史,共有两进三层,地位也不容小觑。
罗聘笔下的鬼怪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中最明显的元素之一,不仅形式美观,本身也具有功能性。因为大部分的村落聚居在一起,徽派建筑大多密度较大。所以当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因密集的建筑群而轻易扩大蔓延到其它建筑。马头墙为了防止火灾的情况无限延伸,特意设计为上翘型。
马头墙的形状轮廓是阶梯状的,通常三、四叠是一般人家常见的。大户人家的马头墙叠数可多到五叠,被称为“五岳朝天”,因为每个“马头”象征着五座山峰,所以称为“五岳”。
马头墙的“马头”(座头)样式各有特色,“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都是徽州马头墙的常见风格。每种寓意也都各有不同,但是都能看出人们可以通过住宅的装饰表达出内心的喜好。
“鹊尾式”是浅显易懂的一种样式,是将砖做的座头用喜鹊尾巴的形态表现出来,也是最显而易见翘起的屋檐。而“印斗式”则是“卐”字纹或“田”字的方形,相对于“鹊尾式”比较缺少流线型的线条。
鹊尾式
印斗式
“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的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除此之外,还有“金印式”或“朝笏式”等,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念的追求。无论马头墙的表现形式如何,我们都能看出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多样化的元素,让看似极简的整体建筑中能容纳精致的细节和当地人的心思。
化腐朽为神奇的雕艺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而“三雕”(木雕、石雕和砖雕)在徽派建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不得不提到宏村的承志堂,其中的雕刻技艺可以算作当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精湛的雕刻源于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他们通过生意获取了丰厚利润,于是回到家乡兴建房屋。这不仅让徽州村落盛极一时,同时徽州民居的装饰工艺也一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
承志堂
汪定贵作为徽州的盐商,在当时富甲一方,他专门找人设计宅院。由于他倾入了大量心血,所以他的宅院成为徽州最显赫的宅院——承志堂。木板能阻止热量又不会挡住光线,加上精湛的工艺,木雕成为了这座建筑的点睛之笔。
安徽黟县宏村承志堂厢房木雕门
前厅的冬瓜梁木雕位于这座建筑中最重要的位置。镂空雕琢的空间复杂到有七层之多,是徽州木雕的代表作。梁柱上的一段狭小空间中,工匠就雕刻了36个人物,大部分都是官员形象和琴棋书画的元素,呈现的是典型的雅致生活场景。
《宴官图》
木雕《宴官图》体现的是汪定贵渴望得到上流社会认同的心态。承志堂的主人汪定贵前半生颠沛流离,在40岁时踏入商海,随后逐渐积累到一笔笔财富。晚年的汪定贵购买了“朝议大夫”的官职徽派建筑,完成了从富人变成贵人的转变。
《宴官图》细节
仪门木雕的《百子图》是屋内高悬的木雕图景,出自儒家人伦道德思想的传说故事——“郭子仪拜寿”和“九世同堂”。这两件木雕都是在承志堂后厅的横梁上,每根柱子的基石上都刻有“寿”字。此外,还有三角形空间的观鱼厅,在鱼塘厅的边上设有“美人靠”,人们可以在此观鱼,同时可能看到墙壁上双面镂空的图案。
百子图
石雕最容易在村口的牌坊中出现徽派建筑,例如西递村口的牌坊,多是表达了受到嘉奖的官员在道德和政绩上的贡献。砖雕也处于引人注目的地方,因为徽州人对居宅大门装饰非常重视,所以在人们进门的第一眼就可以看到砖雕。在两份清朝乾隆年间的文书中,一套砖雕门罩以纹银三两留钱成交,而当时购买黄山五处包括树木在内的山产,价格也不过三两纹银。
必不可少的祠堂
祠堂是反映出一个姓氏宗族的历史背景和家族兴衰等各个情况的场所。徽州人聚族而居并且尊敬宗族,孝道是他们一直崇拜的理念,所以祠堂在宗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徽州的祠堂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宗祠,是某一姓氏的后代子孙为了祭祀祖宗而建的;而支祠顾名思义,是宗祠下属的某一支内为祭祀一代祖先所建的祠堂。
祠堂一般是村落的核心,除了祭祀以外,宗族还会在这里讨论事宜、处理族内的惩罚问题和举办重要的活动。祠堂的门上大多贴着秦叔宝和尉迟恭的画像,起着辟邪的作用。而门楼是一户人家的财富象征,越有财有势的家族,祠堂门楼就越讲究。
宏村祠堂建筑
享堂多是宗族长老们议事的空间,也是宗族死者祭祀先人和长期守孝居住的地方。通常守孝需要三年之久,这不难看出徽州人对于孝道的重视。在整个祠堂中,最精髓之处还是寝堂,供奉着祖先神位的地方。
宝纶阁为罗东舒祠后寝,这也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
随着现代人的品位改变,徽派建筑也变得格外流行。这些保留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文化精髓无人能及,是时间留下来的积淀和智慧。
[编辑、文/张一凡]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