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日子,除了要扫墓祭祖外,就又到了宁波人吃麻糍吃青团约定俗成的日子了。
清明节前,妈妈总会做一顿”清明祭饭”,采用一些时令菜祭祖。还会摆上2道我最喜欢的点心——麻糍和青团。每次我都眼巴巴地等着祭拜完祖先青团是什么节日吃的,就可以拿桌上的这黏黏糯糯的点心吃了。
小时候不懂,为什么清明的时候要吃麻糍和青团,妈妈告诉我:”宁波有那么一句老话’清明麻糍立夏团’。麻糍,在宁波老话里谐音为”呒事”,所以在阿拉宁波人心中有着”平安无事”的寓意。”
然后,妈妈给我拿了一块麻糍,说:”再给你讲个故事吧。”小孩子嘛,最喜欢听故事了,我接过带有丝丝清香艾青味的麻糍,咬了一口,糯米的韧劲和松花的柔绵夹杂着芝麻的香甜味,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说:”好呀,好呀,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啦都是有尾巴的。尾巴一共有十节,黄了九节的话,人就要去世了。人看到自己第九节的尾巴开始黄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快要去世了,就会自己去山里挖个洞爬进去等待死神的降临。用糯米做成麻糍被,撒上松花,带进山洞,盖在身上,饿的时候就拉起来咬一口。等到去世了,外面活着的人就会把洞封住,这样的方法一代传一代地流传了下来。然后又有一个首领,他年纪轻轻就发现自己的第九节尾巴开始黄了,他只好挖了个洞,带着麻糍被去等死,可是谁知道,他这样一等,等了100年,他的子孙给他送了一条又一条的麻糍被,全被他吃了,最后他总算去世了。他的子孙看他那么长命,就把他吃剩的麻糍被分着吃了,这些人吃了果然也都长命了。从此,他的子孙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做好麻糍被去扫墓,
扫完就把麻糍分着吃了,然后这个习俗就流传的今天了。””哦~这个样子的啊。”
麻糍是没有馅的,而青团是用麻糍趁热包上馅料,
我比较喜欢青团,因为又可以吃到糯糯的,韧结结的皮,还能吃到甜而不腻的馅。提到馅,宁波人包青团的馅花色很多的,有黄豆馅,
豆沙馅等甜的馅,
还有咸菜肉丝馅等咸的馅。
不过,在我读大学前,对青团的印象就是甜的,但是上了大学后,一个余姚的同学,带来了他妈妈自己做的青团,有着一个糯米胃,特别喜欢吃这种东西,就开心的接过了这绿莹莹,亮晶晶而且晶莹剔透的青团,就像个翡翠宝石的工艺品。满心欢喜地一吃,
瞬间震惊了,问:”为什么里面是咸菜?青团不该是甜的吗?”你们知道那种在你观念里根深蒂固的东西,一下子毫无征兆地颠覆了的感受吗?”怎么不能放咸菜了?”我同学也一脸的疑惑。这样就开启了我们班上的青团的”甜”与”咸”之争,我发现很多主城区的同学都表示青团就是甜的,而一些下级市的同学表示青团咸的甜的都有。这就和汤圆一样,在我心里宁波传统的汤圆就该是甜的青团是什么节日吃的,而下级市包的汤圆有放甜馅的也可以咸馅的。然后我再吃了一口这咸味的青团,发现多吃几口,味道也还行的诶,满口嚼劲的皮,带着悠悠的艾青味,再配上清口的咸菜,吃起来口感软糯中带着爽脆,双重的口感,给我带来了新颖的体验。
我们这做麻糍最出名的就是宁海啦。有次去宁海的时候,正好赶上有当地人在那打麻糍。看起来这打麻糍和打年糕一样热闹,就凑过去热闹热闹。当地大叔热情地给我介绍,说这糯米是头一天晚上浸在木桶里,然后早上淘洗干净,
再上笼蒸,蒸得时候要将糯米粉一层一层的放,不能一股脑得都放进去,不然容易不熟。等糯米粉熟了以后,再将艾青处理清洗干净,
就可以上锅蒸,在蒸一会就可以出锅了。将糯米放入石臼,然后再将艾青和糯米搅拌均匀,再倒上一些白糖,
接下来就是我看到的——捶打啦。这要两个人的完美配合,一个人拿着木锤,每打一次,另外一个人就要快速地伸手将糯米团翻个面,来确保这糯米团的每一处都受到捶打,
我看着总为那位翻糯米团的大叔担心,怕他的手被木锤子给砸了。然后,一位大叔问我要不要试试打麻糍,我搓手跃跃欲试,起初觉得只要不砸到人家的手,这捶打还是很简单的,没想到上手一试,还是有点小难度的,容易打偏,打到了石臼的边上,就是没打到糯米团上,而且这木锤拿着又重,打了两三下就累了,就把这技术活交还给了大叔,大叔们轮番上阵搡打,这糯米团经过了木锤的千锤百炼差不多就算是完成了。最后,一位大伯在桌子上撒了一层黄色的松花粉,
将打好的糯米团放在上面,再在糯米团上撒上一层松花粉,
拿个擀面杖来擀这巨大的糯米团,擀成1cm左右的厚度,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再冷却一下,
就用刀切成方形,
这样麻糍就算是做好了。
热情好客的大叔,拿了一块麻糍给我尝,看着这墨绿色的麻糍,一下子就吊起了我的胃口,刚打好的麻糍很软,
又不粘牙,淡淡的艾青味,细品又能品出一丝丝的甜味,那久违又熟悉的清明记忆在脑海里一点点地从模糊到清晰。
在清明吃麻糍和青团,吃得是时令之美,念得是已故之人。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