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之险 传译之难
佛教流传两千多年,很多梵文巴利文的佛典已经散失。依靠考古学家的努力,零星地出土一些残卷。而汉文大藏经则相对完备的保留了全貌。这使得懂汉语的佛教徒只要打开经书,便能阅读佛陀的言教。
汉文佛典是巨大的文献宝库也是精神脊梁。历史上数不清的译经师前赴后继为法忘躯,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为后来学者铺开通向佛法殿堂的道路。当看着他们的事迹,不得不感叹“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遭遇”。
经典是宗教传承的依据,是理解教义最直接的文献,于佛教也不例外。在佛教中,经为佛陀亲说,或者菩萨所说且等同佛说的,因而被称之为“法宝”。它不仅是文献,同时具备宗教的神圣性。因为它代表着破除无明究竟解脱的圆满智慧,是修道的路径。由于佛经的神圣性严谨性,能完成传译工作的法师,需要通达经律论三藏,深明义理,同时需要精通语言,此外更需要为法忘躯的精神。
这在古代是一个长期的事业,路上的艰险是无法预知的。这些翻译经典的法师,有一部分带着经典从天竺来华。而有一部分法师是中国人,从东土出发,西行求取经典,再翻译成中文。有一首诗,这样描绘了他们艰苦卓绝的工作: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中国佛教的生根,发展,离不开佛经的传译。而佛典的传译,也造就中国文学与翻译的双丰碑。在世界翻译史上,其翻译水平与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鸠摩罗什是其中一位代表。今天汉地寺院传诵的《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等,都是出自他的翻译。
天竺望族 父母贤达
鸠摩罗什,意译为“童寿”。他的祖上为古印度的望族,世代担当国家的辅弼大臣。祖父达多,卓越豪迈不同凡人。父亲鸠摩炎则志慕空门,在临登相位之前出家为僧,向东出发越过葱领,来到龟兹国,也就是今天新疆一带。龟兹国王慕其名节,亲自出迎,拜为国师。
龟兹国王的妹妹也是天生聪慧的人,虽然诸国竞相聘取,一直没有答应。但她一见鸠摩炎便愿相嫁。鸠摩炎在逼迫之下取了她为妻,不久之后就怀上了鸠摩罗什。
即便在今天看来,这样的缘分也有点不可思议。按记载,鸠摩罗什出生后,他的母亲萌生出家的意愿,他的父亲没有同意。后来又生下罗什的弟弟名叫弗沙提婆。或许孩子的出生让罗什的母亲觉得完成了俗世的使命吧。一次,罗什的母亲出城游览,看到枯骨遍野,明白人生无常有为皆苦,再次决定出家。这次为了得到同意,罗什的母亲绝食明志终于如愿地剃发了。出家后精勤不懈,修行到达初果。
胎中祥瑞 天资聪慧
鸠摩罗什在娘胎的时候鸠摩罗什,已经显示瑞象。例如她的母亲忽然通晓天竺语言且辩才无碍。有罗汉预言其腹中必定是智慧之子。罗什出生后,她便忘记了无师自通的天竺语言。这似乎预示着,罗什不但会通晓佛典,也将是语言天才。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
年少出家 博学聪慧
鸠摩罗什七岁便出家为僧,拜师学习。从他的经历来看,他的求学一方面受母亲的启蒙影响和鼓励,一方面又广学于诸国大德。初学之时日诵千偈合三万二千字。等到师父讲解文义之时,他一听便通晓义理。
因为在龟兹国,鸠摩罗什的母亲太受尊崇,担心影响罗什的修行。于是在鸠摩罗什九岁的时候,便带他离开龟兹国拜槃头达多为师。由于他的博学努力以及师父的举荐下,鸠摩罗什挫败外道的诘难,年纪轻轻开始获得盛名。
十二岁的时候,她母亲带他回到龟兹国,尔后到达月氏国。在月氏国,有一罗汉嘱咐其母,守护好这位沙弥,如果他到了三十五岁之前不犯戒律,将会大兴佛法,度众无数。他们又前往沙勒国。在去沙勒国途中,罗什头顶佛钵思维:这个钵这么大,为什么还感到这么轻呢?思量一起,便马上感到钵的重量,钵无法顶在头上便掉了下来。他母亲听到他的喊声问什么回事,他回答道:我心有了分别,这个钵便有了轻重之感。年少的罗什不但熟悉佛典,精通义理,更懂得如法观照世间。
其后他们在沙勒国停留一年继续修学。在三藏法师喜见举荐之下,沙勒国王邀其登坛说法。
受学苏摩 深信大乘
在这个时期,他遇到苏摩法师。苏摩是王子出家,字须耶利苏摩,专以大乘学说普化众生。罗什也以他为师,虚心受教。一次苏摩为罗什讲《阿耨达经》时,讲到五蕴,十八界,十二入皆虚幻无实相时,罗什说:“这部经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它把一切法都破除了。”苏摩于是以眼根为例,说明一切因缘和合而生而并无实体。于是两人研究考核大小二乘义理,颇费时日。罗什方知大乘究竟之法是真正的皈依。并感叹自己学习小乘,就像以铜作金而不识真金。于是他的修学更加转向大乘经论,对佛法的认识也更加开阔。
二十受戒 立誓明志
罗什随母亲又来到龟兹国北边的温宿国。在那里,有一外道道士辩才无碍名振诸国。罗什来到与其辩论,外道折服并稽首皈依。这也使得罗什的名声日益显赫。龟兹国王亲自前到温宿恭迎罗什回国广说诸经。由于罗什说法圆融无碍,通晓二乘,四方学者莫不折服,大众闻法无不欢喜。
罗什二十岁时受大戒并从卑摩罗叉学习戒律。过了一些日子,罗什的母亲,这位最初启蒙并一直影响着罗什的尼师,辞别龟兹国王前往天竺独自修行,她在那里证得了三果。她临行前告诉了龟兹国王国运将衰。这位善于开导的母亲,又问了罗什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也预示着罗什将来的使命。她说:“大乘的经论应当阐扬于东土,度无量众生,而你可以完成这个使命。但路途凶险对你不利,这如何是好呢?”多年的求学与历练,罗什不但聪慧,博学,圆融,信念也更加坚定,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所在。他回答:“菩萨之道,但为众生之解脱,而忘个人之安危,如果能使大乘佛法流传广布,洗涤蒙昧,启迪智慧,即便我深陷炉镬,虽苦而无恨!”于是罗什继续留在龟兹国,住于新寺,等待着机缘的到来。
阅放光经 破魔军障
停住新寺之初,罗什刚得到《放光经》,开始批读经文。这时候魔来障眼,使得罗什只能看见空白书牒而看不见经文。罗什知道这是魔障,于是决心更加坚定,最终魔去字显照常研习诵读。尔后他又听到空中有声音说:“您是有智之人,何必再读这些经文。”罗什回答:“你去吧,我心如同大地安稳,非你能影响。”所谓魔,本质上是心中贪嗔痴慢疑所幻化。一些修行者入魔,无非是被这些带着发疯发狂。当看到这些,不惧怕不贪求,依着坚定的信念不为所动的时候,魔军自然如同幻化。
度小乘师槃头达多
罗什停住新寺两年期间,深入经藏研习奥义,又常受国王之邀演说经论。这时他想起当年的师父槃头达多,他知道师父未悟入大乘,想亲自过去启发他。恰巧槃头达多远道而来,登门拜访。罗什借机缘向师父开示大乘奥义。经过一个多月的辩论推陈,槃头达多终于信服。对于大乘的空义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不再陷于小乘的狭隘局促。他感叹:“于佛法我原来并未通达,今天有幸得到你的启发!”于是槃头达多反拜鸠摩罗什为师,并说:“和尚是我的大乘师父,我只是和尚的小乘师父。”
吕光入请 辛苦受尽
罗什名满西域,且传扬于关中。当时有“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释道安”之说。
苻坚建元十八年,在车师国前部以及龟兹国王的弟弟的数次朝见游说之后,苻坚派出吕光,姜飞西征龟兹等国。由于苻坚已经听闻罗什的大名,出兵前,他叮嘱吕光,西征的本意不是攻城略地。赢得战争后即把鸠摩罗什迎请回来。吕光大军未到之时,罗什曾建议龟兹王:“现在国运衰弱,面对东方来的强敌,要恭敬承受不要对抗他们的锋芒。”龟兹没有采纳建议,领兵抗战,结果兵败被杀。吕光于是立龟兹王的弟弟为王。
吕光看到罗什的时候,不知道他的智慧和气量,看他年少,就只当是个普通人来戏弄。先是逼迫他取龟兹的王女为妻,罗什哀辞拒绝。又灌以纯酒,让两人同闭密室。在各种威逼与捉弄之下,罗什“遂亏其节”。又让罗什骑在牛和烈马的背上,看他摔下来。面对各种捉弄和欺辱,罗什脸不改色,吕光感到惭愧于是停止了这些行为。
谁也没想到,罗什的东进居然是在这样复杂的政治背景以及战乱的情况下成行的!我们无法知道想象鸠摩罗什面临的动荡、冲击与屈辱,或许对他来说这些已经置之度外,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他会继续完成他的使命。
回军途中,罗什不计前嫌,为吕光作了一些行军建议,以便减少无辜伤亡。吕光初始不听,后来意识到罗什的神异,于是听从了他的建议。当行军到凉州的时候,前秦苻坚已经被杀,北方一带又陷入混乱之中。吕光自立为王。于是罗什滞留凉州多年。他的德行与神异也渐渐为人赞叹。也正因为如此,当后秦姚兴想迎请罗什之时,吕氏担心罗什成为姚氏的参谋,所以一直不放人。就这样,罗什受困凉州十八年之久,直到姚兴出兵攻破凉州,才被迎请到长安。受困凉州期间,罗什熟习了汉地语言,并发现当时一些汉译的佛典,跟原典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于是心中也在酝酿译经之事。
姚秦恭迎 主持译场
姚兴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后,待其以国师之礼,亲率群臣和僧众听经闻法。在罗什的建议下,姚兴开辟译场,并甄选组织八百优秀僧人协助罗什。年少的博学闻达,中年的忍辱深耕,到了五十八岁那年,终于遇到外缘的支持,得以弘扬佛法。这是一次影响整个中国佛教界的翻译工作。姚兴除了为译场提供各种支持,还亲自参与翻译。罗什手执梵文经本,姚兴手执旧译经本,相互校对讨论。经罗什翻译的经典共计九十八部,三百余卷。罗什翻译经典,在不失原旨的前提下,兼顾汉文的特色。因而罗什译本文雅而流畅,开创独特的风格。当时罗什住于长安一边翻译一边讲学,四方学者云集请益,盛况空前。
淤泥红莲 舍利留世
姚兴经常跟罗什说:“大师聪慧超群,天下无二,一旦你离开,怎么可以让法种无后呢。” “遂以妓十人,逼令受之”。从此以后,罗什不再住僧房。每次讲经说法,他时常以这个譬喻对人说:就像臭泥中生出莲花,只采莲花,勿取臭泥。罗什的行为引来一些僧人不认可,也有一些羡慕想模仿。于是他用一个钵放满针,并召请僧众说道:“如果也能跟我一样吞下这些针,那么可以效仿我的行为。”于是他当众把那些针吞进肚子里,跟吃平常饭菜一样。于是一些想效仿的人感到惭愧而打消念头。
罗什在去世之前,跟僧众告别:“你我因法相遇,初心未尽又要等到来世,不免伤感。我自认蒙昧暗钝,从事经文的传译。所翻译出的经论三百余卷,除了《十诵律》未及删烦就简,但保留了原旨,不会有差失。希望这些翻译的经典,能流传后世都得到传扬。我在大众面前立此精诚誓言,如果我的传译符合佛意没有谬误,那么我死后焚身,舌头将不会焦烂。”
鸠摩罗什去世后,即进行火化,薪火烧尽,形体灰飞鸠摩罗什,果然唯独舌头不化。他的舌舍利保留在鸠摩罗什寺供后人瞻仰。这一切见证了鸠摩罗什不可思议的愿力,也见证了佛法的真实不虚。大师所翻译的经典,也成为了众生的智慧明灯和无上法宝。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END———
限 时 特 惠: 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各大内部创业教程,永久会员只需99元,全站资源免费下载 点击查看详情
站 长 微 信: nanadh666